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及实践策略

2023-01-24江芹

公关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时代大学生

文/江芹

劳动教育内涵包含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作用,要提高劳动教育培养力度,打造学生劳动本领、涵养学生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必然选择

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创造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断发展、繁荣和强大。目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怕艰苦,勇担重责,在劳动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使大学生真正懂得如今的中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用自己的劳动把自己塑造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弘扬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耕读传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匿”等名言古训,深刻印证了勤劳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德。[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古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无疑都归功于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劳动人民不仅用双手勤劳创造生活,在创造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文化,在建筑、科技、手工业、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无一不是凝聚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我们继续弘扬勤劳美德,为努力打造幸福生活而不断奋进的重要表现。

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面临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教育要回归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重在教育,重在大学教育,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塑造阶段正是大学时期,深刻展示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4.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劳动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属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和根本要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3]属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的综合育人的作用。它能够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效结合,起到特殊的综合育人价值。[4]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实践,体会劳动的价值,感悟劳动精神内涵,增强认知和体魄,提高劳动技能,把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才能培育具有扎实知识、过硬技能、符合时代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1.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的偏差

当前的大学生普遍都是00后,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理念,对“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片面的把劳动当做是负担和压力,对于各类劳动形式避而远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校劳动教育的地位不清晰,处在边缘化的状态

我们深知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引导学生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基本良好的劳动技能。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体系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等情况,从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劳动教育的地位不清晰,大部分处于边缘化、弱化的状态,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高校劳动教育的形式简单,内容单一

据研究表明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大部分高校把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和劳动教育界限不清。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片面,表现在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去完成基本的劳动,要求学生在线上学习相关的文件、课程内容,给予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不管是劳动教育的形式还是内容上,缺乏系统设计和实操技巧,流于形式,劳动教育的内容单一不丰富,达不到真正的育人目标。

4.高校劳动教育缺乏完善的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

据资料显示有的高校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劳动教育机制被弱化,被虚化。常常把评价学生固定在“德智体”三个维度里,对美育、劳育缺乏系统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在设计、规划、投入、考核等方面不健全,劳动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经常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老师处于被动授课的境况,不利于高校劳动教育的长期健康的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索

1.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高校劳动教育核心要义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等,成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内生动力。要教育引导学生摒弃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要亲自参与和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快乐。

2.构建高校劳动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劳动教育属于五育并举中的一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高校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劳动教育实施,要求从顶层设计开始重视,制度规范,分工合理,科学运行,各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的工作管理机制,从人员、资金等上面统筹协调,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3.创新活动载体,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当代大学生是崇尚创新、新颖的一代。如何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性、主动性,真正实现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有机结合。高校与时俱进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融合现代科技手段给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知识;把专业特点和劳动教育的侧重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能。发挥校园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打造兼顾科学特点和劳动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和感染。丰富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实现以劳育美,成就幸福人生。

4.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凝聚合力完善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

新时期高校要肩负起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5]我们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全局把握,完善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系统掌握劳动教育的全方位。高校要从整体考虑,凝聚合力,在制度设计、师资队伍打造、条件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好科学统筹,系统谋划,最终实现劳动教育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时代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