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刀靶水阻击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2023-01-24鲍中义
鲍中义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其科学内涵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1935年1月7日,红三军团进驻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下同)刀靶水,总部设在刀靶水万佛寺,其所辖红五师师部驻刀靶水财神庙内。在刀靶水期间,中央红军领导下的红三军团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刀靶水阻击战的胜利,成功牵制住敌人,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中共中央在遵义会议上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刀靶水的重要战略地位
刀靶水是历史文化古镇,原名“双橞场”,三国时期称“刀靶水”,现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下辖一行政村。刀靶水自古就是渝、蓉至筑的交汇处和重要途经地。在经济上,该地拥有较多盐号、栈房和马房,较为繁华。宋代以来,刀靶水已是遵义县南部物资和商品的集散地,尤其是它已成为川盐运送到贵阳的重要通道。川盐经仁怀、綦江上岸后,通过人背马驮至刀靶水汇集,再南渡乌江运送到贵阳等地售卖。在军事上,刀靶水位于乌江北岸,南有乌江天险,周围山势险峻,是遵义南部通往省城贵阳的咽喉和屏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周西成任省主席主政贵州后,他把修筑公路视为“开贵州之生路,辟全黔之利源”,大力倡导公路建设。[2]在周西成的主持下,贵州开修了多条主干道,其中“贵赤线”(自贵阳经乌江、遵义、桐梓、温水、土城,到达赤水)穿过刀靶水街上,使刀靶水成为贵阳到重庆的必经之地。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的“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确定了转兵贵州的战略决策,使红军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占遵义。由于刀靶水南通贵阳、北接重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故彭德怀、杨尚昆、邓萍领导的红三军团将总部设在隶属遵义县(现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霸水镇的刀靶水。该地是黔军进犯遵义的必经之地,红三军团驻守刀靶水可以利用乌江天险阻击来犯黔军,保卫红军占领的遵义城,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提供坚强保障。
二、刀靶水阻击战成功保障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为了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遵义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2月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3]由于遵义会议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红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在接到参会电报后,即刻从刀靶水出发,于1月15日中午赶到会场,这时会议已经开了一个上午。不料,在会议的第二天,柏辉章、何知重率黔军进犯刀靶水,当时驻守刀靶水担任城南警戒任务的红五师遭到黔军袭击,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因患疟疾,正在打摆子、发高烧,军情非常危急。彭德怀、杨尚昆受命于16日下午离开会场返回刀靶水指挥前线作战。回到刀靶水红三军团总部后,彭德怀、杨尚昆迅速调集驻守懒板凳(现为遵义市播州区南白街道办事处)的红四师第十团和驻守刀靶水的红五师主力阻击敌军。为了避免战斗中伤害到刀靶水街上的老百姓,红三军团将兵力部署在离刀靶水街3里地的田脚坝。田脚坝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有利于伏击歼灭敌人。当天,红五师成功将敌军引诱到田脚坝,使其钻进红军扎好的口袋之中。在战斗中,红五师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与敌人激战,黔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为遵义会议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时间。试想,如果刀靶水阻击战没有取得胜利,黔军撕开红军防御的口子,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威逼遵义,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刀靶水阻击战必将作为长征时期的一次重要战斗载入史册,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群众路线是刀靶水阻击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刀靶水阻击战的胜利,既是红军将士英勇善战、奋勇杀敌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和红军放手发动群众、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正是红三军团在刀靶水心系群众、胸怀群众、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老百姓在红军的宣传动员、组织领导和行动感召下,把红军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成为红军打赢刀靶水阻击战的坚实后盾。在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下,红三军团击溃了前来袭扰的敌军,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赢得了时间。在刀靶水阻击战前后,红三军团模范地践行了群众路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系群众,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在一切工作中始终心系群众、胸怀人民,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1935年1月7日,彭德怀、杨尚昆、邓萍率红三军团进入刀靶水,即向全军传达了《关于进入城市执行政策的规定》,宣布了“部队一律不准住商店”“严禁在街道或市口解大小便”等11条纪律,要求全军严格遵守。1月16日,在刀靶水阻击战中,为了不伤害老百姓,红军将柏辉章的部队引诱到田脚坝展开激战,击溃了敌军。但是,在诱敌前往田脚坝的过程中,红军为了不伤害老百姓,他们把枪朝天上打,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而敌军则直接向红军开枪,致使在诱敌作战时光荣牺牲了15名红军战士。中央红军入驻遵义后,他们在遵义不惊民扰民、不抢不杀、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与王家烈军队形成了鲜明对比。[5]正是红军心系群众、胸怀人民的作风,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拥护红军的革命斗争,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鱼水情。
2.服务群众,践行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刘少奇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6]1935年1月,红三军团进入刀靶水之前,国民党军阀和土豪劣绅在村里散布消息误导群众,丑化红军,他们说要来共匪了,他们就是共产党的红军,要共产共妻,要抓兵抢粮。土豪劣绅这些虚假宣传吓得老百姓还没到天黑就开始关门闭户,躲在家中不敢出门。然而,红三军团进驻刀靶水后,老百姓却发现红军丝毫没有惊扰村民的现象,更没有“抓兵抢粮”“共产共妻”。不仅如此,红军还在随后的日子里为老百姓治病,帮老百姓担水劈柴,把食物分发给干人(指穷人),给予穷苦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央红军领导下的红三军团在刀靶水等地,模范遵守群众纪律,丝毫不扰民。如果要在当地驻扎安营,红军一定会主动与老百姓接触,给老百姓讲清楚,绝不乱动老百姓的东西,在行军途中离开时也会把驻地打扫干净。正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老百姓,他们为了感谢红军,主动为红军做绑腿布、包脚布等,把自家的木秤拿来帮助红军称粮食,送针线给红军,还向红军报告白军的动向,等等。总之,在红军铁的纪律和真正为群众办好事的事实面前,国民党军阀和土豪劣绅对群众赤裸裸的欺骗,变得不堪一击。[7]深受感动的老百姓用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行动,促进了红军取得刀靶水阻击战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之一《遵义会议放光辉》中用“雄师刀坝(靶)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歌颂了当时刀靶水阻击战取得胜利、工农群众支持和拥护红军、保障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的场景。
3.宣传群众,播撒革命种子
宣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历来重视宣传群众的工作。在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宣传群众的工作,他们通过宣传群众成功地唤醒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用英勇顽强的“反围剿”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为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能否有效宣传群众,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8]红三军团进驻刀靶水后,非常重视宣传群众的工作,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向老百姓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行动,很快获得了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第一,书写宣传标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红军一来到刀靶水,即刻开展了宣传群众的工作。他们在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居民房廊上,写了很多言简意赅的标语,一些标语至今还能看到。宣传标语的书写,对于粉碎土豪劣绅的虚假宣传起了一定作用。第二,行军途中的宣传。红军进驻刀靶水时,他们身穿青布军装,脚穿草鞋,背上背一顶画有红五星、写有中国工农红军字样的斗篷,每人都要拴两颗地瓜手榴弹。[9]这种与旧军和白军不同的装束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对此,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师不失时机地向围观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工作纪律,他们通过向群众散发《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等文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增进了群众的了解,为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打下了基础。第三,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了让群众了解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1935年1月10日,红三军团在刀靶水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红军代表号召劳苦大众要勇敢地站起来与剥削阶级作斗争,实现自身的解放。第四,召开小型群众座谈会宣传群众。进驻刀靶水后,红五师下辖十三团的红军把当地群众请到驻地召开小型座谈会,讲解红军来遵义的目的,增进群众对红军的了解。第五,利用文艺活动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和主张。红三军团进驻刀靶水等地后,红军在驻地搭起戏台,他们在台上边唱边跳,吸引群众的围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唤醒群众的觉悟,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红三军团下辖十五团在驻地一庭院中放起留声机,吸引了很多当地干人群众前来围观,红军宣传队当即给群众表演文艺节目,加强了同当地群众的联系,产生了深厚的鱼水情。进驻刀靶水的红军,还专门教当地少年儿童学唱《中华男儿血》等宣传革命的歌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革命的种子,这也即是当地群众传唱的“从此留下革命种,生根发芽开红花”的写照。
4.动员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已经懂得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创立了能够充分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将亿万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说:“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10],他强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0]为了尽快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动员更多力量参加革命斗争,红军进驻刀靶水后,即刻开展动员群众的工作。第一,成立领导和动员群众的组织。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后,为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苏区根据地,红军在遵义县发动群众建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红五师也在刀靶水发动群众建立了“刀靶水苏维埃临时区政府”“刀靶水武装游击队”“刀靶水土地革命委员会”“刀靶水儿童团”等革命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的领导下,在各地领导群众支持红军,开展革命运动,有力地支持了党和红军的军事行动。第二,开展打土豪斗争。在红军的领导下,各革命政权、群众团体、人民武装组织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的斗争。一方面,通过剥夺剥削者的物质财富,将其归还劳动群众,进一步争取群众。另一方面,通过没收土豪物质财富解决红军给养。第三,领导群众分田地。在红军的领导下,刀靶水苏维埃临时区政府、刀靶水土地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在部分村寨实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土地政策,领导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开展了分田地的革命斗争。红军在刀靶水开展的动员群众的工作,进一步争取和组织了群众,为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夺取军事行动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5.深入群众,汲取智慧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只有植根群众,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集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尽可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1],是“真正的铜墙铁壁”[10],“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开展群众调查,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争取群众的支持,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红三军团尽管在刀靶水仅仅驻扎了10余天的时间,但红三军团也在刀靶水土地革命委员会下面专门设立了土地资料占有调查小组,着手调查豪绅占有土地的数量以及干人缺地情况,为“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红三军团还领导群众成立了老君关农民调查组。调查组帮助红军摸清当地土豪劣绅的情况,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粮食、杀猪分肉给干人群众。这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作风既是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良好途径,也是党的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正是红三军团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的实际行动,使他们从群众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取得刀靶水阻击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一举击溃了前来袭扰的敌人,从而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提供了保障。
80多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不仅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传承、故事,而且在民间留下了爱民仁政的口碑。[12]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的红三军团,虽然入驻刀靶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红三军团却模范地遵守了党和红军的纪律,深入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在刀靶水阻击战中击溃了前来袭扰的敌军,为党中央胜利召开遵义会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夺取了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提供有力保障的刀靶水阻击战功不可没,群众路线则成为刀靶水阻击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克敌制胜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