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经典文献
2023-01-24韩喜平
■韩喜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报告用伟大的成就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
一、用伟大建设成就与经验丰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一种理论的形成需要从实践经验不断提炼,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丰富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开始就已出现。中国古代大同社会设想与社会主义理念有着很深的契合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有目标设计的理论则产生起源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共同劳动等很多美好愿望。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得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上升为科学,并经历了巴黎公社等一系列实践到指导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一种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百年奋斗,不断总结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大制度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16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是我们为解决一系列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问题所得出的重大经验,用成功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成就实现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用制度建设的实践成就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思想,所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一开始就被资本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时,资本主义就要把他“扼杀在摇篮中”,新中国在建立过程中也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围追堵截。从历史看,二战结束以后,各个国家殖民体系瓦解,但资本主义体系仍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控制整个世界。为了把后发国家纳入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构建了一整套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其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化、民主化等。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西方式现代化的普世性,试图说服世界各国人民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就会搭上发展的快车道。反之,虽然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有着初步的理论设想,作为一种制度则是新生的,需要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得到理论的完善。赶超一直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态势,实事求是地讲一直处于弱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后,“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必须用社会的发展来证明。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指引的前进历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论目标为蓝图指引,全面制定完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对策,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擘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与时间表,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
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深化社会主义理论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讲,重大的理论问题是重大的实践问题,重大的实践问题也必然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十三个方面成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相连,这些伟大的成就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又是思想本身内在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等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形成了丰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指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新的突破,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