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都来了”的紧缩结构及语义语用价值

2023-01-24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句句法语义

徐 帅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一、引言

“V都V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直存在的一类特殊的句式,王亚凤、李思月等从句式的角度探讨“V都V了”的构式特征,[1][2]大多从词法上动词V的谓词性质做了解释,而缺少对这一句式在句法上的解读。本文通过摘取“V都V了”这一句式中的一个特殊代表“来都来了”来对其进行多个维度探析。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1985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刊登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为标志,该理论以汉语为基础,结合西方符号学和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确定了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向来考察汉语语法的范式。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角度来研究各种特殊的语言现象。[3]我们发现“来都来了”经常出现在日常交际会话中,被人们所熟练地运用。本文拟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对现代汉语“来都来了”做一些简单的讨论。笔者利用CCL(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BCC(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语料库和华中师范大学语料库对“来都来了”进行检索,除去重复的内容,发现符合条件的共计63例。[4]

二、从句法层面分析“来都来了”的句法特点

句法分析,一是对句法结构内部成分(词与词)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二是对既得的成分关系进行层次分析。现代汉语“来都来了”不同于一般的句子,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其句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句法结构特点

曾雄伟认为紧缩结构是汉语言中一种常见而又很有特色的语法结构,它是由两套谓词性结构压缩了某些成分,且内部含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的复核结构构成。紧,是紧凑,指没有了结构中间的语音停顿;缩,是压缩了其中的某些句法成分。紧缩结构作为汉语言中的一类特殊的句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又和其它的句法结构一样,具有充当造句构件的功能。[5]“来都来了”具有紧缩结构的特点,试看以下例句:

(1)红裙子也央求,说:表哥,来都来了。公羊不回头,说:不想说了。(BCC)

(2)楼下找车位就够费劲的了上楼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退缩念头,来都来了,上楼去找个茶吧。夕阳下的珠江我们享受着难得的宁静……(BCC)

(3)预约的专家号我以为是108元,到了才知508元,好贵,来都来了,就看吧,医生还不错,开了几种药膏,说药膏有点贵,我心里一惊,要多贵啊,不会成千上万吧,后来得知几百元,虚惊一场。(BCC)

(4)结果在问干洗水洗价格是否一样的时候被某人臭了一通,来都来了,想怎么洗就怎么洗呗……(BCC)

在以上的例子当中,我们发现其形式固定为V+都+V+了。从单句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妨把“来都来了”拆开,分为“来”“都”“来了”。不难发现其中省略了一些成分,还原回去就会发现,删除了主语和宾语,谁来了以及来谁了。而“来”与“来了”中间通过副词“都”把两者联系起来,构成了现在的形式,且通过副词“都”我们发现其中暗含着一种表条件或递进的逻辑关系。在上述的四个案例当中,“来都来了”又具备充当造句构件的功能。所以,本文所讨论的“来都来了”符合紧缩结构的众多特征,即属于紧缩结构。

(二)句法分布特点

张登岐认为“先行句”就是指在汉语句子序列中通常总是要求有相应的后接部分与之同现的一种分布上的“不自由句”。这种“不自由”规定了它们一般不能出现于相对完整的句子序列之末,如不能作复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不能作句群或段落、篇章的最后一个单句或复句;它们总是与同现的后接部分共处于一个更大的句子序列之中作为分句的先行句与后接部分共处于一个复句,作为单句或复句的先行句与后接部分共处于一个句群;作为口语对话中的先行句与后接部分共处于一个“话对”或“话串”。[6]先行句在句式上具有鲜明形式标记,其中一个重要的辨别标准为关联词的有无。例如:不但(不仅、不光、不单是)、与其,虽然(虽说、虽说是、尽管、固然)、由于、既然、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即使(纵使、纵然、即便)、只要(一旦)、只有、除非、不管(无论、不论)、反正等。在检索到的例子当中,我们发现在“来都来了”的前面存在关联词的例子共有23例,主要表现为三个关联词:反正、既然、然而。请看下面具体的例子:

(5)她有种极强烈的冲动,觉得若是没把这一切弄清楚的话,一定不甘心,否则她不会拖着小舅和她一道蹚浑水,反正来都来了……“好吧!”好奇凌驾一切理智,她开口答应了。(孟华《二度邂逅》)

(6)这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手机要没电了~~次饱打辆动车回家继续艺术创作了!既然来都来了,最后一天也不安生啊右边脸整个肿了。(BCC)

(7)猝然间又有了下落,悲的是老父染病在床,又不知自己去向,怕他担心而加重病情。然而来都来了,只好先去拜见那和尚,再作计议。(李凉《新蜀山剑侠传》)

在(5)(6)(7)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关联词都位于“来都来了”的前面,并与之紧密相连。这时“来都来了”又作为复句的成分分布在句子当中。通过比较“来都来了”在句中的位置来看,“来都来了”位于复句、段落、篇章的第一句或中间句(例(5)中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已省略)而与后接部分处于同一个复句,共处于一个句群,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位置上的不自由性。所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看,“来都来了”从句法的层面来看,则又属于先行句。其不自由性的特点可用语境框架表现出来,如:

(8)我一听吃了一惊,知道是假的【A】,来都来了【B】,便没吭气,仍然苦巴苦干【C】。

A交代了“我”此时的精神状态,B来都来了,C“我”没吭气,仍然苦巴苦干。因为来都来了,所以“我”没吭气,仍然苦巴苦干。B和C之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并且是先有B后有C,所以B与后接部分C处于一个更大的句子序列当中,即B是C的先行句。

三、从语义层面分析“来都来了”的语义功能

语义分析是对词与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存在的意义进行分析。“来都来了”的语义功能突出表现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限制两方面。在语义平面上,“来都来了”主要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结构,在具体的复句,语篇中具有不同的语义价值。“来都来了”会随不同的语境表达出不同的语义功能,一则对概念性话题予以解释,一则对话题的背景做出说明,再则对话题的结果做出推理。因而,从说话人使用“来都来了”的目的来看,其语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表原因

表达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causality或causation)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例如:

(9)我一听吃了一惊,知道是假的。但又想,来都来了,还当了“官”,便没吭气,仍然苦巴苦干。(CCL)

此例中,为什么说话人便没吭气,是因为来都来了,还当了官。“来都来了”发生在后续话语的时间点之前,并直接导致了事件的结果。

(二)表结果

作为事实,直接导致了概念性话题的结果。如:

(10)外公说:“哪能不看?起个大早,来都来了,好歹看看吧。门都撬开了,还客气什么?”(严歌苓《穗子物语》)

此例中,首先交代了主人公“起个大早”的前提条件,并且现实状况是主人公已经来了,所以“来都来了”作为事实结果,直接引起了外公“好歹看看吧”的劝说话语。

(三)表凭借

作为说话人说话的凭借,表达内心的想法,以期实现自己的目的。如:

(11)亚平爸第一次来大上海,觉得哪都不去亏了车票钱,便坚持:“就公园里转转,照两张相,也算我们来过上海了。你看你!来都来了,还不去玩玩?”(六六《双面胶》)

此例中,亚平爸为了劝说去玩一玩,便以“来都来了”作为凭借条件,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

(四)表递进

与上文的概念性话题形成联系,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摆出事实依据,从而引出下文的内容。如:

(12)吃完饭我们走到街上,我站着不动。她问怎么啦?我说我爸妈就在这不远,来都来了,我想去看看。(莫怀戚《透支时代》)

此例中,作者首先点明了“我爸妈就在这不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递进“我们来都来了”的事实,从而表达说话人“想去看看”的现实目的。从三大语料库检索的语料来看,“来都来了”的语义功能主要表现为表原因、表结果、表凭借、表递进。

四、从语用层面分析“来都来了”的语用价值

语用分析,就是研究话语交际双方如何利用语词构成句子进行交际。其特点是动态变化的,具有外在表现性。

(一)“来都来了”的基本价值

语用功能有别于语义功能。语义功能,顾名思义,关于话语意义的功能,起到联系上下文产生充当中介的话语意义的作用。而语用功能则体现在触发词或触发句上,利用触发词或触发句指称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语用功能可以把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从而产生语境义、情景义、言外义以及语气上的情感态度等功能。“来都来了”可表现出两个方面的语用功能,一则帮助听话人深入理解概念性话题内容,二则帮助说话人充分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情感,换句话说,帮助听话人更好地把握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在检索的例子中,“来都来了”具备这两方面的功能。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对其语用功能进行解释。

1.填补信息

在言谈交际中,有时话题中的基本信息难以充分表达说话人的实际目的,说话人会另外填补促成其目的的信息,以保证实际意义的传达,最终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13)梅云清气咻咻的,嗓音在打抖,“来都来了,你可以尽情地带她在上海玩玩,玩个够!然后送她回去。”(BCC)

此例中,如果删除“来都来了”,整个句子的语义显得很突兀,不够完整。加上之后,很显然,我们能够得到主人公已经到达上海的现实信息,所以才会很自然地有了后续语,从而保证了说话人实际意义的传达。

2.疏通语义

串讲起前后两个句子或话题,从而达到疏通语义的目的。

(14)想到在毕业前都得被迫与它为伍,我再度打从心底对当初自己的识校不明感到羞耻,可是来都来了,又能怎样?(BCC)

此例中,“来都来了”与后续的反问句紧密联系,作为一个整体,表明了说话人此刻不满的心理境遇。

3.加强语气

加强语气,即加强表达的效果。属于修辞手法中的一类,对相对重要的语句或环节进行强调。目的是为了准确表达说话人的情绪状态,引起听话人的重视,实现预期目的。在本文的探讨中,加强语气主要是通过“来都来了”实现的。在一个话题中,一个短语或句子意思较为突出,语气较为强烈,会对中心意思的表达产生重要的作用。

(15)你可真早啊!好多的感慨呀!机会这个玩意儿最不咋地,来都来了,多等一会儿能死啊,跑得还贼拉的快,撵都撵不上。(BCC)

此例中,说话人此刻表达出不耐烦的语气,然而在会话的后半段这种语气得到了更进一步地加强。通过搭配“来都来了”与“多等一会儿能死啊”,说话人的情绪状态提升到了极点,从而促进了说话人现实想法以及会话中心意思的表达。

4.制约作用

话语意义的表达只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表达出想表达的意义,“来都来了”能够产生这样的制约作用。在言语交谈中,任何形式的语言,尤其是汉语,听话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歧义。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者不必要的意义。因此,“来都来了”能够提供具体的语境,或者具体的理解方式,确定出说话人的具体意向,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16)她们表示在家乡农村没有人告诉她们这些,不知道到哪里去办证,进入上海时也没有人告诉她们这些,也没说没有这些证就不能来——“现在来都来了,叫我们怎么办?(BCC)

此例中,会话的前半部分交代了没有证就不能进入上海的话题背景,再看后半部分,如果删除“现在来都来了”,我们无法得知说话人此刻的地理位置,是回去了,还是到哪里去了,不免使人产生误解。而加上之后,我们能够得知说话人此刻就在上海,而且还身处面临着大把麻烦的窘境,而手足无措。所以,“来都来了”对话语意义的表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来都来了”的言外之意

杰弗里·N·利奇(1987)认为言外之意:语用学=语义学-真值语义。[7]他把言外之意划归为语用学这一类。“来都来了”除了上述的四种常规语用功能外,在会话交际中还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言外之意。主要包括:表惋惜、表劝说、化尴尬。下面以具体的语境为例(引自Wusuia),如:

第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邻里之间关系都是很好的,所以偶尔串个门,也许会碰到谁家正在宴请外来的客人,这时候热情好客的主人就会给你搬一个板凳让你在席上落座,大部分人都会推辞一番,不管是真的有事,还是不好意思坐下来,主人家都会说“来都来了,坐下,吃点喝点”。当真有事的时候表示的是惋惜,坐下来就是彰显主人的热情好客。

第二,“来都来了”也许是希望你在酒席间做某件事情,来让你更加融入酒席这个氛围。有些比较内向的人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不太放得开,总喜欢在一边沉默,这样有的朋友就会对他说“来都来了,你怎么也不喝点”之类的话。就是希望你融入这个氛围,来和大家一起欢乐。还有些是因为一些主观原因导致的不能喝酒或者其他之类的,有的朋友想进一步劝你一下,让你放下内心的忌惮,就会说“来都来了,你真的不喝点,……”

第三,可能是你没有在朋友的邀请名单里,不请自来的那种或者是跟着朋友或者亲戚去的那种,你去了可能让主人感觉是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当你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自然会是有落差的。所以在整个席间你的情绪都不会是太活跃的那种,甚至会有一些尴尬。有些人为了化解这个尴尬的场面,自然会和你说“来都来了,你放开点”“来都来了,吃好喝好啊”“来都来了,怎么就吃那么一点啊”。

五、结论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来都来了”进行了分析。在句法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两个重要的句法特点;在语义上,分析了整个句式在复句或句群中所表现出的具体意义以及言外意;在语用上,讨论了其四种基本的语用价值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灵活性、丰富性。

猜你喜欢

复句句法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句韩译研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语言与语义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