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服务对管理社区慢性病康复的影响研究
2023-01-24张秀叶
王 秀 张秀叶
(1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266555 2 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富春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266555)
慢性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的临床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威胁广大病患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慢性病患者的患病时间长,通常无需住院治疗,但一些患者因为缺乏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正确认知,导致其在居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用药依从性差、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1]。社区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近年来在慢性病防控和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和进步。社区护理服务是由社区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护理管理服务,同时也是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医疗改革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次研究选取3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社区护理服务在慢性病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社区内登记且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共30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已经得到明确的诊断,且均接受系统治疗[2];(2)入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完整,且患者的诊疗信息完善;(3)所有患者均在本社区辖区内长期居住,对于此次研究明确表示是知情的、同意的,本着患者自愿的原则参与研究,患者本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4)所有患者均具备自主行动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理解障碍、认知障碍[3];(2)既往患有精神疾病;(3)依从性极差,或随访和管理期间丢失。
将300例慢性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男78例,女7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34±2.2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6±0.94)年;疾病类型:糖尿病51例,高血压60例,冠心病39例;BMI指数24.81~28.56kg/m2,平均BMI指数是(26.85±1.05)kg/m2。观察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2±2.31)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62±0.98)年;疾病类型:糖尿病52例,高血压61例,冠心病37例;BMI指数24.67~28.58kg/m2,平均BMI指数是(26.74±1.01)kg/m2。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120,P=0.728)、平均年龄(t=0.679,P=0.497)、平均病程(t=0.541,P=0.588)、疾病类型(χ2=0.071,P=0.965)、平均BMI指数(t=0.925,P=0.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对照研究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家庭护理,患者在家庭内遵医嘱自行完成用药,自行选择饮食,无社区医护人员的用药指导。
观察组由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社区护理服务:在患者到社区就诊时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个人信息档案中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患病情况、病程、既往病史、临床诊断结果、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患者本人与家属),还包括患者接受的康复服务类型、健康指导方案、护理效果评价等。建立信息档案后,由社区医护人员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护理。首先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慢性病患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而患者之所以治疗依从性差,大部分原因是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正确认知,认知的偏差导致其忽略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性。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并从科学的角度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及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对于延缓病情进展的必要性。定期在社区内组织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并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其次,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了解患者一阶段病情的变化情况。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选择适合患者的体检项目,高血压患者主要监测其血压的变化,糖尿病患者主要监测其血糖指标的变化。如果患者的体检结果提示病情控制效果较好且无进展情况,则可继续以往的生活方式;如果患者的体检结果提示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指标有变化,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并帮助患者重新制定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最后,社区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其更好的为社区患者服务,获得更多患者的认可与满意。
1.3评价标准
(1)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4]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情况,问卷中共包括用药情况调查的10项内容,如果患者可做到其中8~10项,表示患者的用药情况是“完全依从”;如果患者可做到其中4~7项,表示患者的用药情况是“部分依从”;如果患者仅可做到其中的0~3项,则说明患者的用药情况是“不依从”,计算两组的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并将两组的计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
(2)采用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调查问卷[5]评估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问卷中包括10个问题,患者可正确回答则计为1分,总分是10分,根据最终的得分范围确定患者的知晓程度。完全知晓:8~10分;部分知晓:4~7分;不知晓:0~3分。计算两组的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将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3)采用生命质量检测量表(EORTC QLQ-C30)[6]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含15个领域,归为4个主要方面(生理功能、心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角色),总分是0-100分(各项指标的评分范围是0-25分),均为分数高患者生活质量高,量表系数:0.888,内容效度指数:0.862。
1.4统计学处理
将SPPS24.0作为分析数据的软件,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指标用t进行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计数指标用χ2检验,用例数/百分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用药依从性
观察组中:完全依从102例,部分依从46例,不依从2例,用药依从率是98.67%。
对照组中:完全依从54例,部分依从84例,不依从12例,用药依从率是92.0%。
经统计学分析,χ2=7.493,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疾病知识知晓程度
观察组中:完全知晓89例,部分知晓56例,不知晓5例,疾病知识知晓率是96.67%。
对照组中:完全知晓56例,部分知晓76例,不知晓18例,疾病知识知晓率是88.0%。
经统计学分析,χ2=7.95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生活质量评分
生理功能:①护理前:观察组的评分是(15.86±2.15)分,对照组是(15.79±2.54)分,t=0.257,P=0.7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是(22.41±2.08)分,对照组是(18.91±2.11)分,t=14.46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功能:①护理前:观察组的评分是(14.74±2.06)分,对照组是(14.96±2.21)分,t=0.891,P=0.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是(23.05±1.24)分,对照组是(18.58±1.74)分,t=25.62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情感职能:①护理前:观察组的评分是(15.03±1.92)分,对照组是(15.18±1.55)分,t=0.744,P=0.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是(22.77±1.05)分,对照组是(18.96±1.06)分,t=31.27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会角色:①护理前:观察组的评分是(14.74±1.05)分,对照组是(14.56±1.32)分,t=1.307,P=0.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是(23.05±1.98)分,对照组是(17.84±1.96)分,t=22.90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社区在疾病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尤其是在慢性病防控与管理上有广泛的运用。作为基层的医疗单位,社区是为社区患者服务的,社区提供护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慢性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慢性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并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安排饮食,每日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还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加上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的了解少,加重了患者的负面心理,更影响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经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其用药依从率可达到98.67%,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可达到96.67%,这说明社区护理服务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知识知晓率。这主要是因为社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让患者对疾病、对治疗均形成正确的认知,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当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自然而然的意识到遵医嘱用药对于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此外,本次研究得出,经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患者其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的更明显,并且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家庭护理的患者。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患者,同时也包括患者家属,并且慢性病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社区也非常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并为社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更加人性化的、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同时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优势显著,有借鉴意义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