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VR开展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策略解析
2023-01-24宋金生
宋金生
(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西营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和作用。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顺应了国家对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VR 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改变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和观念。通过VR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二、VR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VR,或称虚拟现实,具有人性化、新奇性、交互性等特点。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方法,教与学不能有效融合,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VR 技术进行教学,并融合3D 图像或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呈现出高度模拟仿真且较为开放的虚拟实验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高效掌握知识。
(一)VR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教学
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一种沉浸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教师都是逐句翻译讲解的,看似高效,但学生往往抓不到重点,语文教学的困境始终存在。将VR 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模式十分契合,致力于为学生打造高度沉浸的课堂。在沉浸式体验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旁观者,更是操作者。他们通过数据手套等设备操作三维空间中的场景,场景会根据学生的动作或操作做出反应。
在VR 实践中,学生很可能会了解到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观点,最终形成新的认识。比如初中语文课文《海燕》中,VR 真实还原和建构情境,展现了“狂风卷集着乌云”“泛起白沫的大海”等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自然景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深刻把握海燕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深度理解文章主旨。
(二)VR可以实现互动教学
利用VR 技术,可以突破现实世界的限制,塑造课堂上需要的任何场景,帮助学生在新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独立探索、积极思考等综合思维能力。沉浸式环境仿真实现了教学技能与实际环境的连接和传递,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的多用户体验和交互空间。VR 加强人机交互,利用感官反馈、语音交互、接触现实等手段,实现学习的更大自由度。
在VR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结合AI 打造虚拟角色与学生互动,包括虚拟教科书角色和虚拟向导角色。虚拟向导角色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并与之互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同时,还可帮助教师更加专注于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VR可以实现虚拟练习和实践
语文素养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语文教育必须将体验式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在特定情境中培养语文素养。VR 所能构建的虚拟环境可用于虚拟人际交流、情境写作、阅读理解、名句背诵等。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进行练习。
VR 可以创造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环境让学生去实践。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词句复杂、背诵任务繁重。学生往往机械地重复,而VR 可以模拟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营造“曲水流觞”的环境。虚拟酒杯停在哪个学生面前,哪个学生将背诵这首诗。这种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脱离反复机械的背诵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背诵效率,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纸媒教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多媒体闭环教学阶段,第三阶段是互联网信息化阶段。在教学的三个阶段中,它们能够与时俱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5G 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尚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教学资源贫乏
由于带宽的问题,目前的大部分互联网素材往往清晰度低、直观性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很多教师往往会预先录制视频,制作简单的PPT 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教学资源往往只展现了“多媒体”和“互联网”的特征,而没有表现出互联网的真正优势。
(二)媒体空间有限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互联网教学,都是简单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并没有表现出感官刺激。传统媒体空间并没有被打破,只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简单地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相反,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精力是分散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都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配合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况且,在不改变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任何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永远是锦上添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模式。
四、VR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生为本”,变学习者为参与者
VR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看到3D 版本中的各种历史名人,而在于让学生自己“成为”那些名人,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借助各种移动终端软件,学生可以开展混合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加强学生收集、筛选、汇总、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学、自测、自改的能力。应该说,教育的VR 模式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育“说教+服从”的革命,是“体验+反思”教育的真正开始。
缺乏学习汉语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及时反馈或错误反馈、负面反馈等。“以生为本”的VR 课堂有着独特的优势。它通过提供个性化功能、各种媒体形式、激励性对话和实时反馈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国内外实践证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放松、愉悦等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VR 是对特定真实环境的虚拟化和构建,呈现真实的三维交互式虚拟空间场景。通过语言和形式,学生可以控制场景中的一切,学习过程的延续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应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是基于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这种课堂是“以生为本”的,突出了以学生为研究中心的新的教育教学设计理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
如在讲授鲁迅名篇《社戏》一文时,旨在通过对中国戏曲这一传统艺术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综合的语言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认识生词、自己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收集与社戏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堂上,PPT、图片、视频等会直接呈现,或者在黑板上板书讲解《社戏》的故事情节,学生学习效率低。相比之下,VR 则是根据文本还原看戏的全过程,营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和氛围,以“我”入戏,让“我”可以成为戏剧的任何一个默默无闻的观众,也可以成为戏剧的一个“角色”。不仅如此,戏剧中的各种场景都可以“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两岸的豆麦、河底的水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渔火、神棚、乌篷船,景物近在咫尺;双喜、阿发、铁头老生、小旦、六一公公……人物栩栩如生。
简而言之,VR 可以用来搭建虚拟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真实”的。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原子和其他微观分子;远到一切物质的起源,近到眼前的一花一草,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体验学习,教学效果更优。
(二)以兴趣为导向,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未能真正掌握语文教学本应教给他们的能力,如阅读能力、经典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受应试教育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初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固化的教育观念使教学模式机械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应用创新。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在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情境学习理论指出,通过模拟教学所需的教学场景,再现教学内容和环境,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学习内容,提高认知。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情况,而玩是初中生的天性,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活动往往是在自身利益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以兴趣为源泉,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模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模拟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VR,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能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深刻理解一些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和作者的想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VR 开展教学,创设逼真的情境,融合声、光、形,将学生难以感知的场景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逼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VR 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迎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情境模拟教学,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组织“采写春联”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设置“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的虚拟生活情境,设置互动合作的VR 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自己想法中的“买纸笔”“写春联”“贴福字”等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VR,我们可以展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虚拟场景。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虚拟再现历史画面,在沉浸式体验中把握情感,获得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习者体验以下主题场景:杨柳依依的古渡口,感受古人送别的缠绵与悲伤;在刀光剑影的古战场,感受金戈铁马的豪迈和庄严;身处汴京之桥,感受朝代更迭、世态炎凉;等等。主题生动的虚拟场景,让学习者真实体验特定阶段的文化特征,真实感受历史文明的脉动和情感的永恒或变化。
(三)化抽象为具体,克服学习难点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语文的人文功能逐渐凸显,情感教育的比重逐渐增加。在这种趋势下,将VR 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将学生无法理解的抽象情感具体化,克服理解上的难点,更容易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很多内容仅靠教师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教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质的提升。同时,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的具体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纳入教学评估的任务中,学生缺乏正规系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受其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还处于利用物体和事物的基本属性进行思维发散的阶段,而语文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辨音、识字、读写等知识性教学内容。大多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很难快速理解和灵活运用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而通过VR 的应用,语文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营造虚拟情境,更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情感感受。
比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宇航员和月球的科学知识,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重大意义,教学的难点是对登月技术的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用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想象出人类登月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使用VR 演示动画来辅助教学。VR 演示伴随着教师对课文相关段落的朗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多种感官。通过观看和聆听,他们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构成,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登月技术。由此,本课最重要的一个教学难点就这么轻松解决了。教学中,VR 表现出了另一个优势,就是高度还原。在VR 应用于教学前,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Flash 动画或者H5 动画,但上述动画的还原程度低于VR 成像技术,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方面有一定差距。所以,无论是从动画的真实性,还是从学生的沉浸感来看,VR 都要优于之前的一些二维平面演示技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基于VR 的初中语文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可以有效避免说教式教学,解决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基于VR 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现实增强技术等技术开发的语文教学软件,应具有沉浸式学习、交互式教学、虚拟练习与实践、个性化学习等功能,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身心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