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经济要闻
2023-01-24
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2月10日
国际
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气量已达100%
据德媒11月15日报道,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气量已经实现100%填充。不过专家指出,目前并无理由解除警报,天然气供应瓶颈威胁继续存在。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闭幕,承诺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宣言强调,作为全球大型经济体,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承担集体责任、采取合作举措,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
宣言指出,当前全球多重危机叠加,世界经济经历了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等其他挑战导致经济下滑、贫困加剧、全球复苏放缓并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宣言说,值此全球经济关键时刻,二十国集团采取切实、精准、迅速和必要的行动至关重要。要使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包括通过国际宏观政策合作与务实协作来应对共同挑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与会代表11月20日通过总体气候协议。与会代表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协助受到气候灾难冲击的贫困国家。损失和损害基金是本届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一再强烈呼吁设立相关基金,以补偿那些最容易受到气候灾害影响、但对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最小的国家。
11月6-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大会原定于11月18日落下帷幕,由于众多问题尚待解决,会议几经延期,直到20日凌晨,谈判代表终于就议程上最困难的项目达成结论,包括损失和损害基金机制,尽管这一机制将如何获得资金仍在讨论中。
欧盟公布天然气价格干预方案
11月22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天然气价格干预方案,拟将欧盟天然气价格上限设定为每兆瓦时275欧元。
根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这一方案名为“市场修正机制”,绑定的基准价格为欧洲最常用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天然气价格,意在通过设定价格上限,干预欧盟天然气市场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俄计划封存“北溪”天然气管道两座压缩机站输气设备
根据俄媒11月28日的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封存“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波多瓦亚压缩机站和斯拉维扬斯卡亚压缩机站的输气设备。在封存处理结束后,设备将继续存放在站内,可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短期投用。
德国和卡塔尔就长期天然气供应达成一致
11月29日,德国和卡塔尔就长期供应液化天然气达成一致。卡塔尔将从2026年开始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合同将持续至少15年。
彭博社指出,卡塔尔每年将向德国输送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际,达成这项协议对德国意义重大。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萨阿德·卡比表示,双方正就增加供应量开展进一步谈判。
欧盟就俄罗斯原油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
欧盟成员国12月2日达成一致,欧盟、七国集团和其他全球伙伴一致同意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的原油实施全球性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4日,欧盟官网发布正式公告,定于5日生效。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宣布将采取同步行动。根据协议,一旦原油售价超过每桶60美元,将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2022年9月,七国集团决定从12月5日起对俄原油实施限价,2023年2月5日起对俄成品油限价。分析人士指出,且不论美欧的“限价”制裁措施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有多大作用,它已破坏了石油交易的市场机制原则。
“欧佩克+”决定维持既定减产目标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12月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欧佩克+”第34次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
2022年10月5日举行的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2022年11月起,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减产规模相当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
美英宣布建立新能源伙伴关系确保液化天然气供应
美国和英国12月7日宣布建立能源伙伴关系,旨在对英国出口更多液化天然气(LNG),并合作提高能源效率。
自2022年2月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以来,为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纷纷转向使用美国的天然气。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因出口能力迅速增加且价格高企,美国在2022年上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金融数据服务商路孚特公司(Refinitiv Eikon)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英国已从美国进口了约1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高于2021年的40亿立方米。
国内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27年LNG购销协议
11月21日,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400万吨LNG。这是LNG交易历史上最长的协议。此次签订的协议是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的第二个LNG长期购销协议,也是卡塔尔北方气田东区(NFE)扩能项目的首个LNG长期购销协议。
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
24日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在綦江页岩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459.68亿立方米。这一储量日前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綦江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和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处于四川盆地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綦江页岩气田的页岩层埋深从1900米跨度到4500米,主体部分埋深大于3500米。该气田是中国盆缘复杂构造区发现的首个中深层-深层页岩气大气田,是中国石化“深地工程”的又一突破。
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矿权区内拥有深层页岩气资源量6.3万亿立方米,是页岩气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中亚天然气管道2022年向中国西气东输管网输气突破400亿标准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压气首站11月28日统计称,截至目前,2022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突破400亿标准立方米,为中国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中亚天然气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中国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共同的“龙头站”和全线运行的“心脏”和“动力舱”。该站承担着来自中亚的跨国天然气和伊犁煤制气的接收、计量和外输任务,运行的天然气管道压力达到12兆帕。站内拥有的8台天然气压缩机总功率超过240兆瓦,每秒可为超过2000立方米的天然气增添动能。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从陆路引进的天然气跨国能源通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经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通过霍尔果斯压气站与国内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有力保障下游管道沿线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气。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
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允许分批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同时,各单位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大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力争同步建成投运。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穿越长江隧道全面贯通
12月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关键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历经28个月顺利穿越长江,隧道全面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4个月。长江盾构穿越工程隶属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贯通后将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隧道总长10.226千米,隧道内设计敷设3根直径1422毫米的天然气管道,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工程最低点处隧道顶标高为-60.2米,最大覆土厚度42.5米,均为油气管道盾构设计埋深最大值;盾构施工水压0.73兆帕,是目前水压最高盾构工程。
为该工程量身定制的“畅通号”盾构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包含1台主机和11节拖车,全长146米。“畅通号”于2021年5月18日自长江北岸地下24米深处始发,平均每日掘进19米;最快时月掘进超过1000米,创造了泥水盾构机单月掘进世界最快纪录。长江盾构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项目建设者通过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保护两岸湿地和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中国最大规模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海上站成功送电
12月5日消息,中国最大规模海上岸电应用工程220千伏/110千伏高压海缆及3座海上电力动力平台成功送电,标志着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实现关键节点,为项目全面投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是中国海上岸电应用工程中油田覆盖面最广、工程量最大、用电负荷最多的一期项目。陆地变电站向海上站送电,是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陆地变电站通过引入国家电网220千伏高压电,输送到海上变电站转化为海上生产平台所使用的35千伏交流电,为维护平台生产、生活提供动能。
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的建成投用,将极大丰富渤海油田岸电电网,对提升海上供电稳定性,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
12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又一成功实践。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规划路径,为中阿关系未来发展擘画蓝图,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信心和动力。习近平主席利雅得之行,树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交往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习近平主席推动下,峰会发表三份重磅成果文件——《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就双方在政治、经贸、投资、金融等18个领域合作作出规划;《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涉及双方同意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合作、加强中阿合作论坛建设等重要内容。中海峰会决定建立并加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了《中海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萨勒曼国王亲自签署《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中沙合作掀开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