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别化教育实施中探索教育与康复结合
2023-01-24李春伟倪波
李春伟 倪波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重度障碍儿童进入培智学校就读。他们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在认知、运动、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个别化教育功能,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教育康复需求,对于培智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把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实施作为推动适合的培智教育的有力抓手,在个别化教育实施中探索教育与康复结合,使每个特殊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一、加强个别化教育工作统筹,突出教康结合
何谓个别化教育?就是在多重领域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特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系统的教育设计,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特殊学生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实现个性化发展。
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学生由于障碍类别及程度、成长环境及过程等诸多因素各不相同,其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个别化教育正是一种以适应并支持学生差异为主导、以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实施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为此,学校把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了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实施方案,建构了以“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学习环境,出台了个别化教育学习研讨制度、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实施检查和成效评估制度、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康复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个别化教育、形式化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要在全面了解掌握特殊学生教育康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其身心发展水平确定长短期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方案,实施教康结合,将个别化教育落到实处。
二、开展各类障碍学生科学评估,掌握教康需求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障碍类别以孤独症和肢体障碍(脑瘫)为主,还有少数在普校与特校之间走读的智力障碍学生。
孤独症学生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以及情绪和行为异常。经过功能评估与课堂实况的记录分析,现阶段学校孤独症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包括在与人交往时要有适当的行为、合乎礼仪的人际交流,掌握必备的生活常识与生活技能。第二,提升功能性学业。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计算金额、看时钟等。第三,职业生涯准备。为了将来能实现就业、融入社会,职业教育前移很有必要。
肢体障碍学生的评估有医疗部门参与。他们的主要需求首先为发展运动技能,这对保持正确的姿势,完成一定的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非常有必要。其次是自理能力,包括饮水、如厕、穿衣等。另外,肢体障碍学生在集体中常常会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学会调节社会情绪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还有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他们有些课程是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经过多方位的评估,他们的需求主要是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以上列举的是学校主要障碍类别的特殊学生需求的共性部分,其实,每一个个体的特殊需要都各不相同。故此,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的实施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三、深入实施个别化教育,探索教康结合模式
学校个别化教育实施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根据特殊学生教育康复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教康结合融入个别化教育当中。
(一)注重教具辅具应用
辅具是特殊学生克服障碍,提高生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非语言阶段的孤独症学生,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善用辅具,如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与学生建立基本的沟通。学生通过卡片的交换来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教师根据上课内容对应地调整图卡的内容,吸引孤独症学生深度参与,有效改善了孤独症学生沟通和社交障碍。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
针对有语言表达能力的特殊学生,教师组织游戏教学,将语言训练的目标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接受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形式。例如,在生活语文生字教学中,教师选择与本课生字目标音一致的图画,将图画制作成卡牌形状,每种图画有两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轮流翻牌,每次翻两张,每翻一次牌就要大声念出图画内容的名称。如果两张卡牌的图画一样则可换得代币用于在学校小超市兑换物品;如果两张牌没有配对成功就换人翻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在翻牌的时候巩固了读音,同时在教师或者同学读牌时聆听和模仿读音,有助于语言康复。
再如,生活语文《过生日》一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说“生日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生日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开展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之外,还训练其眼神注视,让特殊学生了解在此情景下要看着对方送上祝福“生日快乐”。
实践证明,将言语语言康复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等融入游戏教学中,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特殊学生身心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给予特殊学生多感官的体验,另一方面注重用模型、实物等让特殊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此外,教师还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直接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洗脸、洗手等。对于脑瘫儿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他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他的抓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的训练。
个别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将以《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指引,进一步探索个别化教育中“教康结合”实施路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适宜的个别化教育,让每一个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