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1-24吴海龙吴春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下思政教学模式

吴海龙 吴春华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2.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的复杂背景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也是贯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开发到智慧课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思政课单向度的课堂模式,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与发展。MOOC、微课、SPOC、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教学形式与教学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有便捷、高效、灵活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线上教学虽可以传道和授业,但无法实现师生、生生之间高效而有深度的知识互动和情感交流。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线上教学不能代替线下教学,二者之间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此而言,思政课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20世纪初,混合式教学在美国的培训机构最早得到应用与研究,Graham C R指出混合式教学是指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学两种模式通过技术以一定比例的结合;Yen J C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并促进学生与其他教学主体交互的新型模式为混合式教学;Wasoh F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我国何克抗教授认为其是将数字化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的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线下教学)与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线上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的教学手段、全程的考核体系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单一的“教”升级为“教”与“学”的有机融合,以学习产出为导向,实现着1+1>2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不是教学的前奏,而就是教学过程,线下教学也不是教学的答疑,而是线上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必备环节。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利用好线上资源,又要建构趣味性的线下教学,既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努力做到优化整合。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不仅变更了教学活动的场域,而且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征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再是一条“教师自说自话”的单行道,而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变成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行道。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线上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发布者,将有差异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微视频、教学课件、PPT、测试题上传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平台的统计数据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生是线上学习的主体,按照教师发布的要求完成学习、研究、答疑、讨论、检测等学习任务,并就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个性化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在线下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监控者,扮演着导演的角色,以案例式、研讨式、探究式、协作式、点评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知识互动,进行着“导、学、答、释、测”的全过程课堂管理。学生是线下学习的主体,承担着演员的角色,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答疑解惑、案例研讨、知识检测等教学活动中,深化线上学习效果。第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助推下发生的课堂革命。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的线上代替线下,而是课堂教学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交互、云计算、数据库、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借用智能终端的Moodle、Blackbaord、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微视频、教学课件、PPT、VR等教学资料,建设和完善共享性学习资源,建构共享型课堂,让学生在线上线下教学的协同环境中接受教育,产生思想共鸣,例如MOOC、SPOC、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课程APP、典型案例的小视频、网站中的教学板块等。第三,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混合教学模式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能够准确记录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师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对学生参与专题讨论次数、课件浏览次数、观看教学视频时长、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评价,从而量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形成过程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全过程的考核方式,一改传统教学的结果性评价,构建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双重保障。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实诉求

(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并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当下,许多高校在“课堂+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由于其思辨性、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让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应有的理论魅力和信仰温度,立德树人的课堂里缺少了该有的眼球效应和抬头率。“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有气无力或者卖力地讲原理、展课件、授道理”,而学生则稀稀落落地坐在后面几排,若无其事地玩着手机或做着自己的事情”,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开展混合式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辐射作用,融合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教育主题,提炼不同教育主题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用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将中国故事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渗透到多种时空场域中,于无声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的效果。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如果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方便对原有的教材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借助MOOC+SPOC+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深入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历程,深入结合党的十九大及历次会议精神,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创新,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征程,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信仰温度。

(二)贯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现实需要

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并非简单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思想,而是贯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知中国精神和时代脉搏,深刻感知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建党100多年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的文化成就,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教学大纲讲原理,围绕基本原理讲概念,围绕基本概念讲方法,大多局限于“照本宣科”,未能做到教学内容的知识延伸和信息拓展,使得思政课教学远离当下生活而显得枯燥乏味。高校思政课要焕发青春和活力,吸引“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眼球,就必须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作用,通过音频、视频、动漫等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提炼不同教学内容的思政主题,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融入到社会历史、国家治理、党的建设、人文关怀等多种场域之中,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知识广度。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果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方便对原有的教材内容以视频的方式重现当时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党的重大决策的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出现过三次决议,分别是1945年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2021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如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让学生理解三次决议的历史背景,若采用混合式教学,就能通过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当时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实践意义。

(三)阐释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阐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以中国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这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内在逻辑、历史规律作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诸多高校思政课教学虽引入了各种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粉笔+黑板”到“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的转变,但仍然未摆脱“照本(PPT)宣科”的线下教学模式。这种线下教学模式仍局限于单向的知识灌输,对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只是作出肤浅的诠释或书本式解读,未能作出理论拓展和深度挖掘,只是完成了知识内容的简单传递,未能利用MOOC资源把各个知识要点和抽象的哲学难点关联起来,系统阐释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展混合式教学就可以融合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与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线下课堂,并辅以现代科技的有力载体,“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集中授课、学生专题探究与教师精准讲授、学生互动研讨与教师辅助引导联系起来”,深度挖掘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内涵,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就需发挥混合式教学的独特优势,才能准确理解其概念和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四个知识要点: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也概括为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尤其是本体论和辩证法思想较为抽象与晦涩,单纯的讲授难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比如说物质、本原、本体等,这时就需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等线上资源,营造和创设语言情景和画面情景,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漫画中接受教学内容,在贴切学生的话语体系中拓展其理论深度。

三、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进入后疫情时代,由于线下课程随时会因疫情变化而停止,为了保证教育的持续进行,必须重视线上教学,做好跟疫情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依托信息网络技术而建立的在线课堂,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活动的限制,并通过多种手段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我们实现线上教学的重要途径。线上教学的效果依赖于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建设情况、运行管理情况等,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好老师就可以达成较好的效果。教学平台建设首先可以从功能拓展开始。目前的在线教学平台如“翻转课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SPOC”“微课”等虽然各有特点,但自疫情暴发以来,在线上教学的需要大幅增长的冲击下,已然暴露出功能匮乏而不能完全符合高校多样化教学需求的问题。部分线上平台不具备系统教学的能力,不仅会出现如上传学习资料受限、在线视频教学功能缺乏的问题,还有如在线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在线点名系统、在线提问系统、在线分享系统、在线监督系统等多样化信息系统未能建设起来,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其次,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优化网站设计。不少教学平台不具备一个主题和统一的风格,颜色犀利如“杀马特”,布局混乱如杂物间,导致观感上的不适。这需要网站设计者或者APP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或者请专业人士进行美学的指导,使得网站更具创意感和设计感。优美的外观设计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大学生的思政课线上网站的点击率,从而达到正向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网站设计还需要具备便捷的导航系统和层次清晰的栏目分层。如果学生不能在很快的时间里找到其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迷失在繁杂和模糊的导航设计里,在错误的栏目进行无谓的寻找和搜索;如果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学前学习怎么运用网站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去学习如何上传、批注课件和擦除批注,为了一个功能的使用而在许多功能里一个个去尝试和寻找,这无疑是在说明网站设计的失败,不仅使得线上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并且也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从而隐性地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已经搭建成功的线上教学平台还需要网站工作人员定期的管理和维护,去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如果缺乏定期的管理和维护,一旦网站运行出现BUG,如无法登录网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法进行下去,已经定好的学习计划也要因此进行延期或改变。另一种情况,即资源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的要求。如党的一些新文件、新发言和相关时政信息需要学生学习,而网站具备相关资源自然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网站缺失经典文件资源、网站出现不良信息、网站运行不稳定等等情况的出现,使得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去进行网站的管理和维护成为必需。

(二)构建趣味化新型线下教学

线上教学的诸多特性对思政课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线下教学,尤其是对思政课而言。因为思政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达、情绪的感染。大多人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从对方的眼神、肢体动作、语言顿挫等等,感知到其真实的情绪情感。线上的交流说到底需要依据中介来完成,因此软硬件及网速都会影响线上交流的效果,不管是文字交流还是视频交流,在感知对方真实的情绪上都会有所阻碍,因为首先线上交流的人就是被机器所限制的人,譬如线上交流哪怕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人也很难手舞足蹈甚至奔跑起来宣泄和表达,因为手里或者面前的桌上摆着线上交流的机器(手机或电脑),为着交流的继续进行而不致使自己的脸脱离摄像头,人的情绪表达都很克制。此外,线上交流可以让人超脱地域的限制,但在一些情况下,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譬如研究表明晴天会比雨天更让大多数人心情舒畅,那么当交流双方一边在风雨中,一边艳阳高照,不处于同一场域下的两个人自然有情绪的差异和沟通的阻隔,他们所交流的共同事物就会相对稀少。心理学上的邻里效应清晰说明了地域远近和关系远近的相关性,侧面凸显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思政课老师必须要和学生共处于同一个场域之中,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对话,才能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传递精神,这一特点决定了线下课堂的不可缺失性。传统课堂有其独有的优势,但其优势集中于其“在场性”,至于如何在场,则并不是死板和固定的。

推动传统课堂改革,为混合式教学的构建做准备,已然是必须的事情,而其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两点。首先,在传统的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推动第二课堂的开展。第二课堂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并且由于其所教学的内容并不需要考试,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放松。譬如专题式讨论课,在充分征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综合教学大纲,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或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定期的专题讨论,利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研究展示等等,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在实际效果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还有助于探索全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地累积经验而达到比较有效的教学。还有如专题讲座、演讲竞赛等等形式的第二课堂,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其次,形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线下教学模式。实践的重要作用不必赘言,无论就它是认识的来源、目的,还是真理的检验者的身份,都足以说明,它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上。教师以课标的要求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实践的效果依然要回到课堂进行检验),包括翻转课堂、角色扮演、优秀影视赏析、参观人文景观、开展公益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在比较轻松、逾越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思政课学习的乐趣,完成从“被迫学”到“自觉学”的心态转变,在对理论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理论更深的掌握,从而为更高一级的实践打下基础。

(三)形成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互补充的教学格局

线上课堂是线下课堂的重要补充,在线下课堂因为不可抗因素而缺失的时候,承担起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端,而是可以以线下课堂为主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信息时代的降临,使得思政课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更灵活的方式。网络平台的丰富的素材、资源及其实时沟通的便捷性,使得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譬如,教师可以建立起思政课教学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与学生分享优质的教学内容,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实时更新新近发生的事件和热点,如党政机关领导人的讲话、纪录片、时政新闻;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即时性,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所不理解的问题;收取教学文件,进行线上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是种种,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为良好的效果。线上教学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承担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式教学,还可以承担起线下课程前的预习工作,由此一方面让线上课程更加轻松、方便、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线下课程的教学集中在较为重要的重点、难点上,充裕的教学时间将有利于推动线下教学的创新,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利用已经建立好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下一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供给学生预习;教师发布制作的短视频,供给学生进行课前的线上研讨,并在线下课堂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达到对某一问题更深的认知;教师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纪录片和相关的爱国影视作品的资源上传至平台,要求学生观看完以后进行观后感的线上提交,并由老师线下结合史实和教学内容点评,成为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

此外,混合式教学还可以形成一个更综合、更客观、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作为检验学学生学习的效果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使老师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引导,从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在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之外,将随堂测验、开放问题作答、线上一对一面试等教学效果测试安排在课堂之外,让线下课堂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积极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探索多种多样的考评指标体系,使得考评更科学、更全面,在能力、知识考评以外,根据思政课的专业特点,提高对品德考察的重视度,最终对思政课的教学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线上的教学平台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查漏补缺,如利用大数据系统,对学生线上测评的答题时间、答题量和易错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了解大部分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讲解;通过对不同的文章、视频的访问量、阅读量的数据分析,判断学生更倾向哪一类风格的文章和视频,并适时进行调整,以贴合学生兴趣为基准,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应付任务的消极到把它当作一个有趣的课外娱乐及学习活动的积极,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信息时代即至,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化将导致依附其上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刻的改变,一切传统的东西都在新时代的不断冲击下发生变革,因此求新、创新就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要方式,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思政课混合式教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践的方式、实践的效果、实践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有赖于高校及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打造一种具备良好效能的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猜你喜欢

线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