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01-23张尚文

当代体育 2022年42期
关键词:垒球软式体育教师

张尚文

2021年国务院下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指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因此,寻找一种适合青少年从事的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棒垒球运动尤其是软式棒垒球运动因其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青少年参与。软式棒垒球在国际上称为Teeball,是从棒垒球击打固定球的一种训练方法中衍生出来的,它通过器材的改良和规则的简化,大大降低了棒垒球的难度,规则淡化了竞技性,突出了游戏性,保证了孩子们运动时的安全性。通过本研究,为软式棒垒球运动在小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2005年Teeball运动传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Teeball”命名为“软式垒球”,2014年5月又将其更名为“软式棒垒球”。软式棒垒球与传统棒垒球有所区别,软式棒垒球是把球放在一个“T”形座上,击球手通过击打放在“T”座上的固定球后开始进行跑垒和得分。软式棒垒球使用的球棒和球都是由发泡材料制成,而且通过简化规则,突出其游戏性,大大降低了棒垒球运动中的运动伤害风险,使软式棒垒球运动成为一项适合少年儿童从事的趣味性高、安全性好的运动。

1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软式棒垒球运动是集跑、传、接、投、击等多种素质于一身的运动项目。进攻队员要急停急起、变向、冲刺,这就需要队员有很好的速度和灵敏素质。防守队员要将球准确的传入队员的手套中,以阻止进攻队员的跑垒,这就要求防守队员首先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知道球应该传向哪,其次要有较强的力量素质,传球需要全身发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将球传到位。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充分发展其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各项素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1.2 有利于锻炼学生心里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比较宠溺,所以容易造成学生自私、懒惰、孤傲、自主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差,遇到挫折时应变能力较差。在软式棒垒球运动中,传球过高、击不中球、漏接球、跑垒不及时等失误这都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时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自责、否定自己等各种消极心理。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减少自身失误,逐渐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因为失误或技术不成熟导致队员间相互埋怨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过多关注比赛的输赢,而忽视了队友之间本该有的相互鼓励。此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干预,分析失误的原因,鼓励失误的学生,鼓舞团队的士气。要让学生明白相互的指责不能达到赢得比赛的目标,只会给队员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比赛场上情绪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当学生學会在比赛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后,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以后再遇到挫折时,也会控制情绪,冷静的去处理问题。

1.3 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而体育精神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体育精神文化主要包含体育道德、行为规范、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等方面,它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和规范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思想和行动,激励人们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软式棒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在防守上内野手、外野手、捕手大家各司其职,缺一不可。队员不管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失误都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队友,要多鼓励,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使整个球队形成合力。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合作,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那些自私、孤傲的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收到影响,从而慢慢融入到团队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软式棒垒球运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软式棒垒球不管是在教学还是比赛中,都非常注重体育道德礼仪的培养。软式棒垒球比赛规则中明确要求双方队员在比赛开始和结束时要互相致敬才可离场,击球员击球前要先向裁判员致敬才能进入打击区,比赛结束后要对教练、记录、观众、甚至是场地进行感谢,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尊重,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参与队员的良好道德素养。

2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2.1 经费不够

通过对长沙市棒垒球协会负责人和已经开展了软式棒垒球运动的有关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调研后发现,跟传统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相比,政府在软式棒垒球项目中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够,现阶段并没有支持软式棒垒球发展的专项经费。学校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有无经费支持是其选择的一项重要条件之一。软式棒垒球因其器材的损坏需经常性的修复或补充,所以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而学校经费有限,如无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项目难以开展。

2.2 师资不足

通过对长沙市7所小学中从事软式棒垒球教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只有三所学校有进行软式棒垒球教学的全职体育教师,其余四所均为俱乐部代课教师。该7所学校的体育教师无一人大学学习的是棒垒球专项,其均为田径、篮球、足球等专项毕业生,未接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学习。近三年来,长沙市只举办过一次棒垒球教练员培训,由于棒垒球项目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和没有棒垒球基础的教师是很难胜任软式棒垒球教学。

2.3 场地器材欠缺

在学校体育中,场地、器材是最基础的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通过对长沙市部分开展了软式棒垒球项目的小学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学校均没有专门的场地进行软式棒垒球的教学和训练,全部都在足球场进行。足球场承担学校几乎所有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所以经常因为场地问题而导致教学和训练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均采购了软式棒垒球的器材,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和训练。但基于软式棒垒球运动器材的特殊材质,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破损率较高,而大部分学校在对器材的补充与修缮方面不够及时,这也会导致运动器材不足的情况出现。

2.4 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在长沙市小学中调研发现,大部分小学生知道软式棒垒球项目是通过身边在校外机构进行过培训的同学而了解的,甚至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也只是通过儿时观看的动画片知道棒垒球,但对软式棒垒球项目并不了解。通过检索,发现网络和自媒体上也鲜有关于软式棒垒球的报道,甚至连棒垒球的报道都极少。宣传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软式棒垒球并不了解,直接影响该项体育项目的人员参与度,参与的人数越少,活动也越少,从而导致新闻报道也越少,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2.5 比赛较少

长沙市于2021年将U系列锦标赛列入了官方赛事,在此之前,长沙市一直没有官方比赛。通过对长沙市5所小学里参与了软式棒垒球运动的小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过市级比赛。据该5所小学的体育教师了解到,学校并没有将软式棒垒球比赛列入每年的体育比赛计划,学生要想进行软式棒垒球的比赛,更多的是在课后兴趣班中进行,或是参加校外培训班中进行。

2.6 科研匮乏

通过调研发现,7所开展了软式棒垒球项目的小学中,有4所小学没有使用教材,剩下3所参考的是棒垒球的教材。从事软式棒垒球教学的体育教师只有1人在工作后发表过1篇有关软式棒垒球的论文,其余教师均未发表过有关软式棒垒球的文章。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并未重视对软式棒垒球的科学研究。众所周知,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体育运动项目也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理论建设,才能最终指导实践运动,进而使软式棒垒球这项新兴运动项目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因此,作为实践发展环节重要一员的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肩负起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这项重任,在实践中为软式棒垒球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3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3.1 加大经费投入

经济快速发展使政府在教育和体育中的投入力度加大,这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目前政府对体育的投入主要还是侧重比如足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对软式棒垒球项目的投入微乎其微。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非常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项运动,所以政府和学校因加大经费投入,为软式棒垒球在小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形成合力,企业通过赞助扩大知名度,学校通过资金支持,努力提高软式棒垒球运动水平和影响力,形成两者双赢的良性循环。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软式棒垒球要想发展,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教育局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定期的开展有关软式棒垒球项目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长沙市小学更好的开展软式棒垒球。鼓励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当前便捷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使其软式棒垒球水平及教学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校外俱乐部,除去学校内部体育教师的培养,也可以建立一直校外兼职教练员队伍,利用俱乐部的灵活性和专业性,提升学校软式棒垒球队伍的竞技水平。

3.3 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

软式棒垒球相比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一块平地就可以进行。学校可以利用现有校园场地,尤其是对闲置地块进行平地改造,场地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传统棒垒球球棒由木头或合金金属制成,球是由牛皮和羊毛线制成,成本较高。而软式棒垒球的球棒和球均为发泡材料制成,成本较低的同时安全性较高,符合在小学开展的条件。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出场地,企业购买器材,双方共同推进软式棒垒球在学校的应用。

3.4 加强宣传力度

现代社会更多对的人获取消息的途径就来自网络和自媒体,所以加大软式棒垒球在网络和自媒体的宣传力度刻不容缓。加强宣传力度首先要有宣传的意识,各级组织在进行有关软式棒垒球活动时,可以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我们的媒体也需要有创新意识,在报道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可以多报道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为社会大众在选择体育运动时提供更多的选择。棒垒球俱乐部应充分利用网络,打造棒垒球IP,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棒垒球运动中来。

3.5 积极举办各项赛事

体育运动的核心就是竞赛,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的能力。政府部门和各级协会应多举办各类软式棒垒球比赛,不断完善竞赛体系,提高办赛水平,提升办赛质量,以此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推进校园软式棒垒球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采取多样化、差异化的组织形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以年级为区分安排班级间的比赛等,校内经常性开展软式棒垒球比赛,每年可以举行“校内软式棒垒球比赛”。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举办校级之间的比赛或联谊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的友谊。

3.6 加大科研力度

学校可以进行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构建,采取低段激发兴趣、中段打好基础、高段取得成效的方针、完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和评价建设。将软式棒垒球中“求真、尚礼”、智慧竞技、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紧密结合,形成本校的体育文化特色。校外体育培训公司也可以加强和学校的合作,发挥其在软式棒垒球培训方面的专业性,联合开发有关软式棒垒球的教材,促进学校开设软式棒垒球的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科研水平,开展有关软式棒垒球的课题研究,撰写高水平科研论文,以科研为引领推动普及,为软式棒垒球项目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4 结论

通过分析总结软式棒垒球项目在长沙市小学校推广普及近5年历程的经验与问题可以看出,軟式棒垒球项目要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等各方充分的配合与协作,在项目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形成共同体,并获得各方的支持。软式棒垒球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专业化培训,让体育教师掌握软式棒垒球项目的理论与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小学体育教学;从事软式棒垒球运动的教师和其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科研引领的作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合理设计软式棒垒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培训体系、竞赛与训练体系,充分挖掘软式棒垒球项目的潜在价值;政府、学校、企业在进行软式棒垒球活动时要多加以宣传,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软式棒垒球运动,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软式棒垒球项目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要发挥各级比赛的带动作用,通过竞赛的杠杆作用撬动项目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比赛的乐趣。在小学开展软式棒垒球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且对学校宣传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预计小学软式棒垒球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本文系湖南省体育局课题一般项目“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编号:2021XH095)。

(作者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垒球软式体育教师
运动飞扬,逐梦童年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软式棒垒球侧记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我国高校慢速垒球教学方法改革略谈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
扔垒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软式排球运动在天津部分中学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