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2023-01-23孟婷

当代体育 2022年4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小学生

孟婷

体育是强身健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受到重视。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通过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体育课程开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有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体质水平,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受到了广大小学体育教师的关注。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不断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教育需求的改变,我国教育教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小学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体育相关的素养,包括体育技能、健康意识等。以往的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低,内容形式单一,不仅没有发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更忽视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贯穿教学始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量十分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整体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越来越严谨和慎重,对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小学生体质和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改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相关部门根据我国小学生的实际体质健康状况和成长情况,制定并出台了各种条款、法规政策。相关部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提升小学生体质的策略,使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得到有效的监控,促进我国小学生体质的有效提升。

2 小学生运动情况和体质健康的状况分析

2.1 小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明显

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分析,我国学生在心态发育上的程度和水平有着持续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保健水平也在提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全国7至12岁学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长了1.35、0.80、2.02、1.15千克,总体肥胖率从18.27%上升到23.42%。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肺活量水平逐渐降低,在运动的耐力和爆發力、跑步的力量和速度等方面进一步降低,全国超重和肥胖的情况越来越多,视力出现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产生视力问题的年龄也越来越低,全国7至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达45.79%。

2.2 家庭因素影响

首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率成为各位家长关注的重点,这使小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学业压力。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与成长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区和误导。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排在第一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部分家长依然通过家教、培训班、兴趣班等补习形式来提升孩子的成绩。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质的重要性,对孩子身体健康情况认知不足,影响了孩子的视力。

其次,由于计算机、平板、手机的普及,小学生很多的学习活动均是通过网络来开展的。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家长对合理使用计算机等教学辅助工具,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

再次,由于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的体质健康通过饮食就能得到改善。但是,过量饮食造成了孩子的肥胖问题。甚至部分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饮食健康,经常给孩子吃一些垃圾食品,导致部分孩子出现了性早熟的情况。

最后,家庭对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庭应为小学生做好表率,积极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2.3 学校课外活动推进不够积极

在当前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已经在各个学校推广多年,但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学校在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喊口号的形式来应付国家的号召,但是学生的体育活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形式有待提升和重视,需要每一个领导和教师充分站在学生健康的角度来思考当前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从而推进体育教学形式的完善。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3.1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锻炼水平,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能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的弊端,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先由学生简单地了解,然后进行自主活动,这种没有规划、没有目的的教学,学生的体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因此,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为目标,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精细化的教学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通过互动来了解学生的不足。另外每次课程结束后,还要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能。

3.2 丰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未来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将会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素养,所以必须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斗志,并懂得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如足球、篮球、团体羽毛球等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团体羽毛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和男女搭配原则,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队员轮流击球,每人只能击一球,如果出现连续击球则判定本组失1分;每局7分,率先输掉7分的队伍被淘汰,换另一队上场,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赢得比赛,每个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发表意见、献计策,并且通力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素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开展形体多样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硬件设施是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为此,学校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对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逐步扩建运动场地,搭建标准足球场并铺设塑胶草皮;合理设计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合理添置各种运动器材,尤其是适合低年级小学生运动的体育器材,如短绳、长绳、沙包、小垫子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小学体育运动的形式,还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为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减轻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性探索和学习。班主任教师要合理地布置教学作业。班主任教师通过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养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素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科学的提升,使学生的童年能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

3.5 加强小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体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观念,对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进行思考,锐意进取。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体育课程的讨论和训练时的相互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课堂更加民主,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平等,让课堂的气氛更加和谐融洽。当课堂气氛达到这样良好的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让他们的协作配合能力得到培养,拥有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和谐友爱,在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的同时,达到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体质水平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不同环境与条件进行适应,在面对不同的场地器材以及环境的时候,学会因地制宜,让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

在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上的沟通之后,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发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他们勇敢地开拓创新的思想,尝试更加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勇于创新,将新奇的想法与坚实的基础联系在一起,进行既科学系统,又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让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得到体现,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发展。

3.6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生体质的提升离不开正确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稳步提升小学生体质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一方面,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学校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锻炼时间,同时也应教给学生在文化课堂中听说读写的正确姿势。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相关学校及体育教师应注重与家长沟通,使其认识到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经常召开家长会,或者是借助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家长传授相应的知识,促使家长与学校默契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习惯,避免超重、肥胖或者近视问题的产生。家长应注重合理搭配小学生的日常饮食,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其劳逸结合。最后,小学生应进行自我监督,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拒绝垃圾食品,在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同时,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3.7 改革考试制度,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由于学习压力大,学生不得不将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且高考考试的形势较为紧张,学校和学生家长都特别支持学生将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引导,导致学生的自身体质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所以要想全面性的解决学生在成长当中的这一问题,就要积极地改革高考制度,创新高考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引导。

3.8 教授小学生体育运动知识

想要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包括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树立运动健康的思想。对知识的掌握,就是让学生记住体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技术,掌握基础的技能。

体育教学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去进行一天的学习,还要让学生在以后能够独立地对身体进行锻炼,让运动成为贯穿学生一生的重要事项,获得终身效益。要将持之以恒的思想灌输给学生,给他们奠定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具备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价值,让体育的乐趣真真正正进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的生活与体育密不可分。这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有着偌大的好处,对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有了健康第一的意识,就会积极主動进行体育锻炼;当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了,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就能做到更有依据,让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体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9 关注弱势群体,教学面面俱到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弱势群体”,通过降低体育锻炼的难度,发布合适的训练任务,引导体质较弱的学生,在真正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中实现健康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体育教师应该尊重“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改变教学目标,有效调整教学策略,于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并且证明自我,充分感受成功,最终改变自我。比如,笔者所在班级有几名残疾学生,针对他们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体育锻炼任务难度低、时间短,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多给予他们语言鼓励和情感支持,残疾学生不再因为身体缺陷而自卑,健康的学生也在主动地帮助他们,生生关系非常和谐,班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不断升华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必定硕果累累。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健康身体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正在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上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想要提高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运动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并且将其转换为学生自己的运动习惯,让运动能力得到发展,让体育成为他们一生的事业,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小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