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五大创新行动 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发展水平
2023-01-23应利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年来,宁海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总要求,聚焦聚力县委、县政府“五大革新”等专项行动,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实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主体培育、项目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持续为争创省“科技创新鼎”、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强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宁海县先后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中国创新百强县、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先进集体、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市首批)。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位增长。2022 年1—10 月,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9 家,完成率达170%,列全市第1位。2021 年,每千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98.67 家,列全省第3 位、全市第2 位。二是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2022 年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9 家,其中重新认定66家,新认定81 家,完成年度目标;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84 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37 家,占比达32.51%,居全市前列。2021年,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9.29 家,列全市第1 位。三是企业研发机构增量扩面。截至目前,新认定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9 家,组织企业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5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累计拥有国省市县各级研发机构466 家,同比增长20.7%。2021 年,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为54.57%,列全市第1 位。
多元创新活动持续活跃。一是政产学研合作走深走实。2022 年1—10 月,全县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速18%,列全市第2 位;实现技术交易额17.3 亿元,同比增长180.5%,目标值完成率达128%,同比增速及完成率均列全市第1 位。全年共征集技术难题62 个,其中“新型生物医药CDMO 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立项不断涌现。截至目前,第一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申报6 个,且均已成功立项,共争取市级财政资金2400万元。三是创业创新人才广泛汇聚。共引进市级甬江引才项目2 项、县级创新团队2 个、县级创新个人5 人。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一是锚定争鼎攀新高。研究制定《宁海县争创省“科技创新鼎”五年计划方案》,率先组建乡镇科技特派员联络专班,因地制宜构建属地科企梯度培育库,创设“专家分队”深入“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对标高企认定条件建立“一企一策”培育台账,助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二是高质量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宁海县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出台《宁海县省级光伏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方案》,选址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突出光伏储能、高端汽配、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全国先进的光伏储能产业创新高地、长三角金南翼特色明显的绿色智造高地、环三门湾清洁能源基地,力争到2025 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宁波模具产业园区
下一阶段,宁海将加快实施《宁海县争创省“科技创新鼎”五年计划》,准备出台《宁海县实施五大行动争夺科技创新鼎若干政策意见》,下定决心以非常态的工作劲头、非常规的工作举措,持续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千家培育行动、规上企业高企全覆盖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一流创新生态提质行动等五大行动。力争五年实现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 家,基本实现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 家,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稳链补链强链的“链主”创新企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力推进县域科技自立自强,以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开展千家高企培育行动 壮大高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宁海聚力创新、产业强县的重要抓手,而目前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中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存量及增量严重不足。要集中力量在“光伏+储能”“高端模具+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做大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若干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和辨识度鲜明的特色技术产业链条,加快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重塑和产业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要加速推进《宁海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有效整合科技、税务、财政、统计等部门资源,建立全县高企工作推进月报制度、培训辅导、协同督查等有关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以地毯式摸排、分批次培训、点对点服务选拔“好苗子”,对标高企认定条件建立“一企一策”培育台账,全面分析企业工艺流程、技术标准、研发体系,开展“面对面”量身培育。加大高企培育奖补政策力度,延伸奖补范围至具体工作人员,提升高企申报积极性,助推高企申报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骨干力量”。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国省市县各级研发机构建设,予以相对应的资金配套补助,持续深化实施高企培育“强基工程”。
开展规上企业高企全覆盖行动推动形成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一个地区的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占比越高,即代表着地区创新主体实力越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就会越高,科技创新相关指数亦会不断增长,其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加快实施《宁海县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大力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实施“小升规、规上高”培育计划,壮大有研发投入企业队伍,做强企业研发大户,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严格对照高企申报要求,大力实施“无研发费规上企业清零”行动,严格依照企业研发费总量、增幅、占营收比重等情况给予不同层级的资金奖励,重点对“研发大户”和“研发费从零到增量显著”的规上企业视情提高奖励额度。持续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加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并实时更新无研发费企业名单,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研发费建账,加强工作督查,实行清零销号。
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做大做深企业蓄水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深刻聚焦宁海“365”工业体系,不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队伍,进而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蓄势扩面加快升级。
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发展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引导各类“双创”孵化载体加速孵化储备科技型企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和集群发展,形成微生态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主体的提量增质,继续鼓励企业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入驻,不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成为宁海“365”工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使得科技创新对宁海“365”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竞争力位居全国县域前列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宁波“246”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点。
同时,鼓励规模较大但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域的企业将适宜业务板块剥离,单独注册成立科技公司。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县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开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链主”企业
截至目前,宁海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84 家,但浙江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却仅有1 家。为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一批促进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的“链主”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域头部企业,要大力实施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
重点围绕打造“光伏+储能”“高端模具+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金属)等产业集群,遴选相关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进行定向扶持培育,将进入培育库的评为县创新新星企业,获专项资金支持,对其中新认定为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入选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单位的额外给予高额奖励。围绕“365”工业体系,聚焦“光伏+储能”“高端模具+汽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优先支持引导其牵头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并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大力支持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面向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联合攻关,牵头申报国家及省市级各类科技奖项。
开展一流创新生态提质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科技政策、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创新文化等全维度营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县域双创示范基地“宁海样板”。
建立一季度至少一次县级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订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总体发展规划,研究确定科技工作的重大政策,统筹协调部门间的重大科技活动,促进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及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工作导向,提高科技工作在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把科技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园区主任述职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探索建立研发强度与资源配置相挂钩机制,对于研发强度高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信贷、能耗排放等指标,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推进企业产学研覆盖面,加大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支持产学研技术开发合作项目。加大对科技中介在无研发费企业清零、代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代理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工作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