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下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运用
2023-01-23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
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 宋 晴
长久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中,常将有效传授历史知识作为基本问题来思考。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背景下,既往灌输式教育和当下“生本改革”的冲击之中,有必要引入“深度学习理念”这一教学思维,让学生学到丰富且实用的历史知识。然而,受现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多浮于表面,对相当部分的历史知识解释不到位,也无法以史论今,缺乏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知识。采用深度学习理念,让学生深入探究历史的细节、生动感受历史的情景、深刻总结历史的规律、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中,利用逆向思维对主要的学习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在教授知识环节,实现对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深度学习的习惯;结合主要课本知识,使学生在形成主要的深度学习习惯之后,能对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拟通过在单元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理论,并探究如何实现其有效运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下历史思考能力缺乏
学生在升学考试的高压之下,均要借助自身努力才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因而,初中教师为应对中考,在教学环节多侧重对历史考点、解题技巧等方面的经验传授,不断布置知识识记与作业练习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任务之下,功利性的历史学习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大多浅尝辄止,从而忽视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进入应试教育的思维怪圈。
这在教学层面,体现在对课本知识的盲目理解上。单纯地注重对主要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其深入地解析和探索。故在学生对单元知识接触中,教师多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心理上认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和背诵就能阅读习得的。因而,受书本知识的记忆所累,导致学生在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的拓展上,往往学习质量不高。
(二)学生习惯历史知识机械记忆
相较于理工类科目,初中历史具有文科知识识记任务上的繁重性。无论是基本的历史学习任务完成,还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都使得初中生要在短期内应付考试和练习任务中的难度虽然不大,但成效不佳。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的讲解,极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心理,从而在知识点的认知中陷入疲惫局面,进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中,因学习方法欠妥,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传统教学方式。如在单元教学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仅注重通过讲解课本上的历史内容,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背诵和理解,并没有提供对历史知识单元教学相关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反思。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环节陷入枯燥和被动局面,也使得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淡化。
(三)学生忽视历史学科价值
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中,历史均为已经发生的事情,且与生活的关联性不大,这也是他们忽略历史学科学习的主要原因。然而不注重单元教学间的连续,也导致历史学习中缺少“回望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的能力,无法实现学生历史学习上的“博古通今”。因而,在初中历史的教学环境中,受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和严肃性影响,导致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没有能对其他语言或材料加以拓展的环境,因而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总之,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改革中,要求以历史的眼光,去解释现代社会发展过程,全面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发展,以确保教学更成熟、更完善。因而在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规律,进而实现历史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因而,在初中历史的“做中学”中,以鼓励式、质疑式的观念,实现历史思维的全面发展,进而掌握深度的教学理论。
二、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运用
在历史单元教学中,实现网络知识的深度拓展,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杂性掌握。在历史知识的迁移中,实现和存储已有问题的解决模型,并将其利用在其他不同但相关问题上,实现学生对历史单元知识的牢固掌握。
(一)前情导入
用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这些成语串起写段春秋战国故事(500字左右)。
(二)深度学习理念的运用策略
1.把握规律,有效引导
在初中历史深度教学改革的今天,通过把握历史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意义的方法,进而在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上,让其自觉发挥感知觉能力,以辩证的、思维的、审慎的态度来探究历史现象和过程。从深度学习思维中,借鉴建构主义的历史意义,深入历史时间发生的必然性,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规律、深度理解并巩固记忆。让初中生在有效的教学经验积累中,深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单元教学中,深入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深入历史背景及其发生过程和历史规律等的挖掘,对其深入理解并牢固记忆。通过开展单元历史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充分展现学科的教育价值。
如上述案例中,历史教师要引导本班学生查阅课本知识,让他们在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中,借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移动终端及其他历史专业著作等资料,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让他们有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借助网络、图书等历史资料来开展学习活动,并自主开展历史探究,分享其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从塑造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养考虑,让学生掌握、参考、提升历史素养。或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相互分享。在不同成员资料内容的系统性分类和归纳中,最终通过扩大交流面来实现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在教材内容引入时,由教师对学生的不当结论进行纠正,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加以规范。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单元知识重点,让其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知识,大幅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度理解并牢固记忆本课知识,切实实现教学中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运用。
2.理解内涵,知识迁移
在七年级《中学历史》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了解以往的历史,进而以历史的眼光去解决现代问题,以此来达到吸取历史教学,避免“重蹈覆辙”的效果。从深层次来讲,在引导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迁移中,以丰富的历史时间,提升学生个人认知能力、运用历史知识能力,深度把握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与现实间的内在关联,切实实现深度学习。
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围绕“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一主题,将第12课时的“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与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有机整合。要求本班学生自主调查南北宋时期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让初中生在热闹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等印象,也由此在传统节日活动的举办中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并在历史实践的参与中,真正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和习俗加以传承。还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熟知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对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加以了解和感受。为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展现小组活动实践成果,促使学生提高其历史素养。
3.大胆质疑,发展思维
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质疑是学生历史思维创新的基础前提,以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为主体,通过思考与分析并展开历史探究,能让他们在个性化的历史结论之中,依据历史学科的具体特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影响,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开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展”的主题教学,将中国古代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以展馆的形式进行呈现,进而对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如蔡伦、祖冲之、张仲景(华佗)、贾思勰、郦道元等诸多人物及其成就有所了解。
4.经验借鉴,取长补短
教师要认识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存在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知识建构能力不足、缺乏批判性思考意识、元认知能力不足、迁移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明确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而进行整体性设计。设计学习活动要特别注意设计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性任务,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做出应对方案。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最重要的是制定系统完善的评价方案,并且评价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认真学习历史,深入总结历史,通过历史开阔自己的眼界胸襟,拓宽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将从历史中汲取的知识、获取的经验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筑立体的历史的网和画面,根据学生自身所掌握的有限史料,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
(三)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历史单元教学背景下,深度学习中,有效提问往往是一堂课的关键。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授课实践中适时地提出问题,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起到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也更能在课堂相关知识回答中,真正让教师能认真设计、精心准备,并有目的地自学、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指导和释疑。教师运用教学手段设计创设新情境,来达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如此,教师才能和学生一起营造出宽松、愉悦、活跃的氛围,在师生的积极问答中加强互信、互动。由教师适当的总结或评说中,以鼓励学生为主,重在启示学生。当然,要点到为止。
让后进生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长补短,奋力追赶,调动其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不间断地保持学习渴望,避免只重形式不重实效,达到实际教学效果。保持学生对深度学习历史知识的渴望,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由此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为不同潜能学生创造良性发展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是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陶醉其中,也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最后,教师还要在历史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有历史人物均为生活在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也更能在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和思考中,树立其正确的历史观,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通过举例、分析、总结等形式来阐述和解释历史,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等。在重点内容得到整合上,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适当的调整教科书的顺序、结构,实现对教学内容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习主题,设计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对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和整理,加深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印象;引领学生增强对革命先辈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崇敬,体会革命的艰难困苦,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使其具备浓郁的家国情怀。由教师选取数字资源上传至平板电脑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制作参观小报、提交观后感等形式展示学习心得;借助即极课大数据进行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及时有效地掌握学情;利用希沃白板的交互功能设计课堂活动,反馈学习效果。通过阅读与讨论,参与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增加了对历史知识的领悟性。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实现深度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通过在教学深度改革中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并在历史乃至研究领域为人才储备积聚有生力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并应用把握规律,有效引导,理解内涵,知识迁移,大胆质疑,最终在借鉴经验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