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研究”评析
2023-01-23黄三生
黄三生
[提 要]回溯与审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研究”相关文献,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研究态势,明确其研究方向;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产生历程、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宣传教育等方面。既有研究为我们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微观视角、国际影响和大众认同研究,将有利于拓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之首,而且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足以说明这一思想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为更好地学深悟透相关新论断、新精神,我们有必要回溯和审视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研究”(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其研究态势,明确其研究方向;把握其内在逻辑,领会其精神实质。基于此,我们可以按“形成条件——产生历程——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宣传教育”的逻辑理路来梳理、审视学界的相关研究。
一 形成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相关因素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孕育、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理论渊源。源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2)参见:双传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19(4):1.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关系而言,其在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明确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统一、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与思维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传承关系;(3)参见:竭长光,乔虎.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关系[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4):169.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分别与儒家民本文化、天人合一、协和万邦与仁覆天下等理念具有高度的相关性。(4)参见:王学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儒家文化背景[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21(8):46.二是实践基础。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习近平个人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积累。(5)参见:陈金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J].广东社会科学,2018(3):5.三是历史根据。可溯及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执政70余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全部历史经验。其中,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近代以来现代化历程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经历积累了卓越的政治经验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深化了对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6)参见:周少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底蕴[J].人民论坛,2019(8):134-135.俄罗斯学者罗曼诺夫认为,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放在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认识,放在中国由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的背景中来认识。四是现实条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所面临的新格局新问题等。(7)参见:王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J].东岳论丛,2018(5):48.五是主体因素。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过程中对具有开创性、划时代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努力探索,同时也与习近平自身成长经历、深厚理论素养等密切相关。(8)参见:王炳林,马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依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2.六是国际背景。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经济、政治、生态等各领域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美国为维护其霸权而给全球政治注入的不确定性,这也为中国阐明其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提供了契机。
哥斯达黎加广泛阵线副总书记罗西奥·阿尔法罗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国国情党情、国家利益和社会矛盾,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战略。(9)参见:王婕.国内外各界热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当代世界,2018(1):54.这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突出的问题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10)参见:关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问题”的科学理解和求解[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不仅解答了中国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之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之问、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时代之问,彰显了创新、求真、价值和开放的逻辑;(11)参见:燕连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2):23.也解答了当今世界问题,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经济全球化普惠发展、携手消除全球贫困等,(12)参见:秦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问题的深刻解答[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6):58.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辩证融合为使命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3)参见:刘同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境界[J].中国社会科学,2021(9):4.
近年来,学界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相关因素的多维度考察,虽然在认识上有所差异,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衔接、中国与世界相聚焦、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向度,较为全面地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
二 产生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考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历史维度展开研究,就是在历史回溯中,探寻历史源头、发现历史线索、抓住思想主线,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体现的历史方法中把握理论的分析视角和思想主线。(14)参见:马忠,安着吉.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历史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6):23.
一是“四阶段”论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历经“开始形成阶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初步形成阶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基本形成阶段”(2015年2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和确立到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完善确立阶段”(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15)参见: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11.二是“五时期”论认为,“理论准备时期”(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个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创新性的论断、观点)、“确立理论主题时期”(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引领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形成框架并逐步展开时期”(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提出了从总体上总结提炼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新理论的任务)、“形成理论体系时期”(2016年7月到2017年10月理论体系正式确立)、“进一步丰富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6)参见:崔禄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J].科学社会主义,2019(4):97-103.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五个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历程表明,其在每一个阶段或时期,既体现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又彰显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因而是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典范,“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产物,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经验总结的产物。”(17)宋进,王朝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1):8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遵循坚持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现实需要与历史反思、实践创新与理论指导、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部分阐释与整体建构相结合的内在逻辑,(18)参见:张士海.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4):14.又遵循历史(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多年、新中国成立70余年、改革开放40余年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三重建构逻辑。(19)参见: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建构逻辑[J].求索,2021(1):5.
三 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要素
作为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涵的解读,体现出阶段性、差异性特征,即在不同的阶段提出差异明显的观点。
一是在党的十九大后,围绕“八个明确”,形成了五种代表性观点。第一,“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0)参见:石仲泉.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5-6.第二,“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十四个坚持”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1)参见:李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注入时代和实践内涵[J].理论导报,2017(12):40-41.第三,时代课题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体系。(22)参见:艾四林.深刻的思想 丰富的内涵[J].党建,2017(12):13-14.第四,“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具体理论政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23)参见: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第五,“一个理论主题”“一个理论基础”“三大追求”“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以及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素。(24)参见:张传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要素及其深刻内涵[J].理论学刊,2021(3):5.
二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围绕“十个明确”,学界提出了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核心内容是“十个明确”,重要内容则是其十三个方面的原创性思想。(25)参见:邸乘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J].思想理论教育,2022(1):29.第二,核心内容为“十个明确”,重要内容为十三个方面集中阐释的原创性思想,而五大历史意义、十条历史经验也是其主要内容。(26)参见:秦宣.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5-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依据价值排序、抽象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目标任务、基本矛盾、时代主题、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战略”(“十四个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法”(若干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相应的立场和态度)三个层次。(27)参见:本刊记者.从层次划分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5):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个包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的价值层、新发展理念的理念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层、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的制度实践层等四个逻辑层次的科学理论体系。(28)参见:王立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层次结构[J].开放时代,2020(2):12.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其基本内涵架构理解为一个类似金字塔型的三维棋盘。棋盘上层是时代课题,中层是主要内容即“八个明确”,下层是重要组成部分即“十四个坚持”。从趋势来看,从上层到下层渐趋具体化,从下层往上层趋于抽象化。从内容来看,时代课题、“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之间紧密相连、相互贯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贯穿其中,形成了主题明确、主线突出、观点创新、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课题和主要内容的新观点、新论断,金字塔型三维棋盘的架构依然适用,只不过植入了新的要素。上层的时代课题由原来的一个拓展到三个,中层的主要内容由“八个明确”拓展到“十个明确”,下层由“十四个坚持”变为十三个方面的原创性思想。其中各层表述既有外在的明显的量的变化,也有内在的局部的质的变化。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架构虽然有细微差别,但总体上一脉相承。“十个明确”从整体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所面临的三大时代课题。(29)参见:秦宣.新时代新思想的新阐释——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J].广东青年研究,2022(1):1.而十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使其得以进一步深化、拓展。(30)参见:邸乘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J].思想理论教育,2022(1):29.
四 主要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独特标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的内涵预示着其鲜明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思想、理论的重要标记。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学界代表性观点有:一是“三维”说,即更加鲜明的人民性、更加显著的革命性和更加强烈的斗争性,(31)参见:朱佳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8):4.抑或现实性、引领性与开创性。(32)参见:武东生,宋怡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性、引领性与开创性[J].江苏社会科学,2018(5):15.二是“四维”说,即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睿智的辩证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33)参见: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4.或磅礴的政治大气、强大的自信底气、浓浓的民众地气、乐观的世界朝气。(34)参见:辛向阳.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与鲜明特征[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6):4.三是“五维”说,即科学性、传承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创新性,(35)参见:王伟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1):6-7.或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和世界性。(36)参见:徐斌,冯楠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4):37.四是“六维”说,即丰富的理论贡献、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勇敢的斗争精神、突出的问题导向、广阔的国际视野。(37)参见:潘盛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J].人民论坛,2018(3):18-19.五是“七维”说,即政治立场的人民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目标体系的全面性、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战略部署的系统性、行动纲领的创新性、国际战略的开放性。(38)参见:秦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J].教学与研究,2017(12):12-19.六是“八维”说,即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内外社会发展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正确对待世界文明成果的典范、体现科学理论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统一以及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39)参见:邓纯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8):5.七是“五个统一”说,即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有机统一、顶层规划与重大举措的有机统一。(40)参见: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重大问题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1.
其实,辨析一个事物的特征,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要用历史的眼光、宏阔的视野对其加以理性的审视。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而言,依据前述六个方面的形成条件,即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历史根据、现实条件、主体因素、世界局势,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辨析其基本特征。例如,从思想渊源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而必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科学性、人民性、创新性、实践性。这些特征相应地也可以从实践基础、历史根据、现实条件、主体因素、世界局势等方面概括出来。又如,从世界大变局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度回答“人类向何处去”世界之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因此必然还具有世界性。
五 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的多重阐释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相应地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因而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41)参见:韩庆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历史地位[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2):23-24.
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时代的指导思想;(42)参见:石仲泉.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1.是实现民族复兴新飞跃的思想指引,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科学理论指导。(43)参见:颜晓峰.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旗帜[J].红旗文稿,2022(9):19-20.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44)参见:冷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J].党的文献,2017(6):4.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实现了新飞跃。(45)参见:颜晓峰.深刻认识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2.三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苏东剧变后世界发展开始向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转变的理论标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共产党执政自信的理论标志;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是面向人类发展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自信的理论标志。(46)参见:任晓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1):88.“从理论上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47)韩庆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22(4):23.四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进而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48)参见:胡振良.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从《共产党宣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3):7.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宏伟新篇章。(49)参见:刘从德,谭春霞.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历史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21(5):32.五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在当代的最新形态,是中华民族整体性努力的最高表达,是时代精神的最高凝聚。(50)参见:王立胜.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两个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J].哲学动态,2022(5):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六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分析;对关乎世界发展和全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51)参见:金民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J].党建,2022(1):49.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5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这一重要论述继承了《决议》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表述,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六 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多维向度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学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方位阐释。一是时代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本质内涵的阐释、历史方位的确定和发展规律的揭示,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解答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之问,承担着重大时代使命;对马克思主义原则高度的坚定、党性高度的坚贞、实践高度的坚持以及世界历史高度的坚信,成为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53)参见:李忠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4):9.二是实践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宣示了科学、系统的实践纲领,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过程中能够凝聚起磅礴的实践力量。(54)参见:刘承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4):26.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意义。(55)参见: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江汉论坛,2021(9):26.三是理论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层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时代课题,(56)参见: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6):40-45.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57)参见:王新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4):18.四是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内容,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科学绘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想蓝图,拓展创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方略,开辟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境界。(58)参见:杨晓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4):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59)参见:郇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2):5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为中国发展提供行动指引,也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消除贫困、维护安全、保护环境等现实问题。(60)参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听听31国专家学者怎么评价十九大[J].理论导报,2017(11):52.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植根于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七 宣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功能彰显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发展国家、武装全党、团结人民和凝聚社会的强大理论引领功能。(61)参见:齐卫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回应与理论功能[J].理论与改革,2018(5):8.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如此才能汇聚起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伟大胜利的时代伟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第一位的政治任务”(62)王伟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前线,2017(11):116.。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和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攀登新的高峰、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保证,是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理论指导的必然要求。(63)参见:颜晓峰.新时代如何推进理论武装[J].党建,2017(12):14.
第一,对领导干部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不断推进伟大斗争的实践观点;坚持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法。(64)参见:辛鸣.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J].中国纪检监察,2020(21):52.第二,对广大党员而言,需要结合实际自觉学习,以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实现辩证视野、人民立场和实践作风的有机统一。(65)参见:胡大平.在践行中领会新思想的真谛[J].人民论坛,2017(12):24-25.第三,对新闻媒体而言,主流媒体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宣传中要注重接地气、求实效,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66)参见:刘君荣.论主流媒体如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7(11):9.第四,对学校教育而言,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与情怀的统一、深知与笃行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67)参见:沈壮海,王芸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J].思想理论教育,2020(6):40.以整体性、精准性、创新性和全局性四大思维,分别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协同运行机制,筑牢大学生知行合一科学思想基础,夯实三维课堂同向同行铸魂育人渠道,营造全社会同频共振浓厚氛围场域。(68)参见:洪晓楠,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状况调查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21(7):33.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需要在继续发挥原有理论途径、形式途径、直接途径、显性途径、对内路径等积极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实践途径、理论创新途径、间接途径、隐性途径、自主途径、对外宣传途径等,实现理论武装深入人心路径的创新发展。(69)参见:佘双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路径选择[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1):124-133.
党的指导思想的宣传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满堂灌”,而是要结合现实境遇、具体情形,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举措。“两个确立”的提出,意味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需要有更高的站位、更有效的举措,以更好地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
八 研究展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
(一)研究文献评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崇高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时代意义而引起学界极大的关注。既有文献为我们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现实启示。同时,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以下几种现象:一是解读性研究偏多,创新性研究偏少。不少研究文献往往止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二十大报告进行“理论联系理论”式的解读,主题重复、内容相似的文献较为普遍。而“理论联系实践”式研讨,对问题“之所以如此”“何以可能”的进一步追问,以及跨学科的微观研究并不多见,因而也就难以产生深刻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二是纯理论研究偏多,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偏少。已有文献中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性、抽象性、价值性的理论研究较为普遍,而基于实践性、具体性、科学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还有待加强。三是偏重国内问题研究,忽视国外影响研究。已有研究仍以国内视域为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地位、世界意义、世界影响的研究亟待加强。
(二)研究趋势论析
基于上述现象,要改进其中的某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需要学界、媒体等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另一方面,需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索创新研究的突破口。从现有研究态势来看,以下三个视角或许可成为继续拓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支点。
第一,微观研究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7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5-26.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涉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具体、细致的研讨。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止步于“整体性研究”,还需要注重微观多视角研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来看,其所具有的普遍指导作用和启示价值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每一领域均需理论指导的需要,也必然促使微观多视角研究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与深耕。当前,虽然学界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三大时代课题”等,从哲学、历史学、新闻学、法学、民族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生态学等学科视角做了不少的探索,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丰富内容来看,已有的微观视角研究仍有待深化,此前涉及较少的领域的研究也亟待加强。加强这些微观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国际影响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7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7.世界之问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展开研讨。这里的国际影响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从静态视角来看,是指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外民众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这涉及影响的广度。从动态视角来看,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正面影响国外民众,使其能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国当前及今后实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涉及影响的深度。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影响研究,首先,有助于回应国外部分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的质疑、责难与批评,澄清认识,消除歧见,扩大共识,消弭形形色色的“陷阱论”“威胁论”“阴谋论”;其次,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相关重要论述,国外学界研究与判断的结论,政界关注与反应的程度,(72)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参见:余维海,王晓青.国外共产党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4):168-176.媒界报道与评论的视角,等等,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影响的概貌;在此基础上探索产生既有结果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扩大和增强正面影响,防止和消除负面影响。就学界而言,可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国际论坛、研讨会和进行智库交流等方式,促进国内外学术上的交流,加强思想文化上的沟通。就媒体而言,可加强阐释和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论著的海外多语种译介与推广,使国外民众能从字里行间中更多地感受、领悟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
第三,大众认同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回答“什么是美好生活、怎样实现美好生活”人民之问的理论。这就要求向往、创造、过上美好生活的主体——人民大众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亦即实现大众化。这既是夯实党和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也是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而大众认同是实现大众化的必经阶段。这里的大众认同是指大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观念上认可和赞成、在情感上产生好感和满意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的过程和状态。因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认识论范畴主体对客体反映的认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认同研究,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其次,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认同展开理论探讨,从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意识形态认同、价值认同等维度观照大众认同,从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等不同角度考察大众认同;再次,要对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认同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最后,要探索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认同的策略系统,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着眼优化主体(有效回应与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定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共识(净化网络空间和舆论生态)、创新机制(优化理论宣传与认同教育渠道和方法)四个支撑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强化的理想形态来制定增强策略,增进大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