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探究

2023-01-23

读写算(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尼尔斯语言文字小说

周 婷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小说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环境描写让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核心素养观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中小说类文本的教学?可以从品味遣词造句、鉴赏人物形象、体会意境情景、迁移拓展延伸四个方面构建核心素养,让学生品味遣词造句,丰富语言实践;鉴赏人物形象,以锻炼思维能力;体会意境情景,提升审美观念;迁移拓展延伸,根植文化自信,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弘扬意识。

一、品味遣词造句,丰富语言实践

小说中的语言生动有趣、背后蕴藏着各种含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关键字、词、句指引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地迈上语言文字的阶梯,在理解人物特点和深入故事情节的过程当中,思考作者遣词造句背后的深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片段中的关键字、词、句,从中领悟经典语言的独特魅力,理解特定情境中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并在领悟内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外化,驻足在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更好地助力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抒发,迁移延伸,学以致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小说课堂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穷人》为例,文中有一段对桑娜心情的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此时桑娜的心理,联系上下文,找相关语句或标点,想一想为什么“忐忑不安”。学生会发现,每一句表达都对应了桑娜不同的心理活动,其中有抱回孤儿后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也有对出海未归的丈夫的担心,还有为了两个孤儿甘愿挨揍的坚定。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到标点符号的表达,短短一段话,作者用了3 个感叹号、4 个问号、5个省略号,引导学生体会标点的表达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问号隐藏着人物的不安与焦虑,省略号背后是内心的忐忑、犹豫。随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桑娜的内心只有矛盾吗?此刻,学生能关注到感叹号还体现出内心的坚定!短短一段文字,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表达。学生会发现,在表达内心的复杂时可以通过对现实以及未来多种情况进行猜测,并对猜测的结果进行情况的预设,以此反映出“忐忑”两个字。这就丰富了学生对这段语言文字的领悟。

对这段语言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当课堂接近尾声时,让学生用这种表达的方式进行课后习题中的写作迁移练笔。当学生无法下笔时,教师应创设延续写作的具体情境,紧接着,将学生从书本的情景中拉出来,可以让他们继续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也有复杂的内心?

此刻,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真实生活场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解决”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转化——从阅读文段领悟迁移到真实情景表达写作。学生会在脑海中搜寻生活场景,由此得出像做错事即将面临批评时的场景、当实际情况与道德底线发生冲突的场景等等。这就从学习的情景迁移到了生活的情景,为学生应用语言搭建起桥梁。这座桥梁既是书本与生活的桥梁,也是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更是从理论知识转化到语言文字综合实践的桥梁。

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小说时,就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的魅力,并且在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迁移写作情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学生的语言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鉴赏人物形象,锻炼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语言和运用的过程当中获得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等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不能只通过教师的讲述传授。因为这不是一个单纯接受的内化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发散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引导,而非讲授,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的情景中去,让他们站在作者或者是主人公的角度思考,再跳出书本中人物的观念,从读者的角度思考,从多种维度用辩证的观念思考。而小说这类文本,就是以塑造多元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虽有生活的影子,但虚构的、一波三折的情节往往决定了人物形象是多面的、丰富的。因此,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师应致力于寻找教学中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从不同情节、不同环境背景辩证地思考人物的立体形象,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说《骑鹅旅行记》为例。小说节选部分中的主人公尼尔斯形象是非常多元的,课本虽然只节选了片段,但足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满。于是,在对内容领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抛出引导学生思辨的问题:尼尔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会根据书本中大量描写尼尔斯欺负猫、牛、鸡等动物的故事情节,最先说出的人物最鲜明的一个形象特征——“调皮捣蛋”,这是最直观的思维逻辑。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小说之所以这么精彩,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多样的,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换个角度思考:“尼尔斯除了调皮任性,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此时,学生会带着辩证的思维继续思考,随后就能找出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男孩想对他们说,过去他对它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这是小说中对尼尔斯心理活动的一句描写,从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不对的,为此感到后悔并且愿意在今后改正。这充分说明他并不是原本大家认为的那么顽劣,当他变小,站在动物角度思考以后,让人们感受到他是个能正确认识自己,并乐于改正错误的孩子。或许很多教师会在此打住,学生的思维也就停留在这表面的活动中。如果此时,教师再更进一步,引导提问:“是什么让尼尔斯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学生不难找到,小说中的尼尔斯之所以会跟随大鹅飞上天,是因为他不想让父母伤心难过。由此可以发现,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尼尔斯本身还具有体贴父母、善良勇敢的良好品质,所以才会在发现自身错误后感到沮丧难过,并愿意承认、改正。此刻,学生的思维也就顺利地完成了螺旋式的上升。

所以,在读小说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留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关注情节的不断变化,促进其站在多个维度,从辩证的角度思考人物多面的立体形象。学生就能在这样思考的过程中,从直观的思考慢慢地向前进一步探索,否定之前的定式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判断和取证,最后达到提升辩证思维逻辑能力的效果。

三、体会意境情景,提升审美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加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体验,从而形成正面的、健康的审美观和鉴赏意识,同时也学会创造美的独特方法。小说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三要素,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小说的情节做铺垫,具有写作时社会背景的影子,所以能够直接为读者营造出阅读时的感受和潜移默化的氛围,让读者能更走近作者在书本中创设出来的情景,身临其境。所以,教师在小说课堂的教学中不可忽略环境而进行,应对环境描写具有敏感度,抓住描写环境的语句,引导学生关注体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审美品质,不知不觉地熏陶、提升其审美情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说课文《小英雄雨来》为例。文中对环境的描写贯穿全文,开头部分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在教学这个片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并说说读后还乡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刻,学生会说出“美丽”,这就是他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的能力,说明学生对美好是有直观感受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从哪里感受到?”学生就会寻找让自己身心触动的地方,会从这段文字中描写的颜色、景物、意境方面感受环境里营造出的安宁、和谐的美,最直观地从感受文字美深化到感受意境美。接着,教师继续教学文章结尾部分环境描写的语言文字,出示:“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这一处环境描写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依然会回答:“美丽”。此刻,教师继续追问:“仅仅是美丽吗?”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学生就能发现,枪声刺耳,敌人残忍,与环境的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此处的环境描写,写的同样是还乡河的天空、河水和芦苇等景物,却有了不同的美,此刻的美不再安宁、静谧,而是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凝重的美。学生会感受到,原来美也是带有不同情感的,这就是一种伤感美的氛围。理解到这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品位就上升了一个高度,更多地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从品味环境描写的视角出发,紧扣小说中环境营造出的不同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情节和特定的情景感受,不仅能触动学生的感知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丰富其情感认知的同时,进而让学生在欣赏直观的美、感受不同的美,表达、营造多样的美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观念。

四、迁移拓展延伸,根植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绵延至今,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部编版教材在编写时也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小说类文本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结合任务群,整合大单元,纵横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并体会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厚植文化自信于学生的心底深处,增强学生作为炎黄子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决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围绕中国古典小说展开,节选了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比如,《景阳冈》这篇课文节选于《水浒传》。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示提前查阅的小说中的其他内容,将武松打虎和李逵的片段拿出来进行比较,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同时教师可以节选出《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中李逵杀四虎的故事情节,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让学生开展比较阅读,进而从不同的小说片段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特征,从而感悟《水浒传》在刻画鲜明人物形象、塑造群体形象上的精妙之处。

另外,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材的单元体例进行同一主题的群文教学。例如学习本单元时,以感悟“英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选择一组小说文本。比如节选出《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篇章、《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等篇章,带领学生走入故事情节,分析感悟人物形象和品质,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上各种斗争的智慧结晶,找寻中国传统小说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从横向和纵向上比较古典名著作品,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其对我国古典名著文化的兴趣,从而唤醒学生作为一名炎黄子孙骨子里根植的文化自信。

新课标中增加了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其中增加了革命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转化为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为依托将单元的所有资源统整起来。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书中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选取了三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闪现的人性光辉。其中《金色的鱼钩》刻画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本册第二单元恰为“革命岁月”主题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此为学习基础,在学习小说《金色的鱼钩》时,学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辛,老班长尽心尽职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这节课的结尾,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对革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深深根植于心中。

总之,在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小说教学需要围绕小说特点,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出发,品味遣词造句,丰富语言实践;鉴赏人物形象,以锻炼思维能力;体会意境情景,提升审美观念;迁移拓展延伸,根植文化自信。站在“语言实践”“思维能力”“审美观念”“文化自信”四个维度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小说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将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相统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尼尔斯语言文字小说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骑鹅旅行记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