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辩证思维处理“六大关系”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2023-01-23梁湘茂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湖南日报融合

◎梁湘茂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大众卫生报,湖南 长沙 410005)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不断改变,媒体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从2017年起,笔者开始参与媒体融合各项具体工作。作为媒体融合的直接参与者与实践者,笔者认为,要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党媒融合中的六大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是一种辩证关系,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只有以辩证的思维处理好这“六大关系”,才能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一、要“快功”,也要“慢活”

快与慢并不是相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从多角度来辩证分析快与慢的关系。对新闻传播学来说,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时效度。

以前,传统纸媒以天为单位,电视以小时为单位,而在技术强劲的互联网时代,机器抓取已经快到以秒为单位,稿子快一秒发布,它的传播效果就不一样。一般来说,新闻稿一经在互联网上发布,只要够“劲爆”、够吸引人,无数的网友就会以此稿来传播;后面的稿子即使再精彩,人们也只会看重前面的稿子。特别是自媒体人本身就在突发新闻现场,拍几张照片,配几行文字,就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出去了。等到记者得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已经晚了,因为采访需要时间,回去写稿、审稿、发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相较于新媒体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媒体融合对时度效要求更高,要拼时效,坚持“新闻不过夜”。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是,新闻不仅是一种资讯,尤其是党报党刊不仅仅抢取一些社会事件等新闻资讯,一些深度调查、重点解读的文章,要有正确的思想和深刻的观点,这就不是越快越好。《南方周末》的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文章体现了人类新的、根本的价值观念,平实之中见深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湖南日报》经济频道有一个小众的栏目“湖湘自然历”,这个栏目专门介绍花草虫鱼,每天出一期,刊出一个个系列,文章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有些配设视频。这个小众栏目吸引了不少垂直类观众,大学很多教授专家专门打电话说这个栏目很不错,很有知识含量。

2022年7月,笔者曾与众多记者参与过湖南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报道。在缤纷多彩的赛场,许多记者编辑均刊发了新闻稿。笔者独树一帜,花了时间,精心撰写了新闻评论《健康上场,趋势所向》,此稿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有厚度,虽然刊发较晚,但导向性强,评论精准、切中肯絮,社会反响较好。由此可见,慢工出细活。

二、要“流量”,更要“质量”

从“流量”到“流量”是量变,从“流量”到“质量”才是质变。当前,各大媒体的考核机制强调要看社会影响力。报纸文章刊发在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看它的阅读数、跟帖数、点赞数,还有分享量;电视,看它的收视率。有的省级媒体甚至推出新规,在传统纸媒上刊发稿件不记分,而要发布在新媒体上才记分。其实,这对于衡量文章质量来说是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绝对指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事调动、官员提拔、突发事件、负面新闻、明星绯闻,往往自带流量,点击量很大;而一些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重大报道点击量并不太高,但这并不表示此类文章主题不好、质量不高,也不代表付出的劳动少。

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应该构建行业专家、从业人员、读者各方参与的综合评价体系。2020年第30届中国新闻奖设立“媒体融合奖项”,分别从短视频现场新闻、短视频专题报道、移动直播、创意互动、融合创新5个方面评奖,综合质量评价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可靠。《湖南日报》每季度评选优稿也是从主题、选材、角度、语言等方面来评价,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才客观公正,体现较高的水准。据了解,当前中国新闻奖评选方案也在努力改进之中,意在打破以往存在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APP之间的新闻载体“藩蓠”,重点对新闻内容进行评选,这是非常好的走向。

三、要巧用“商业平台”,更要搭建“自有平台”

传统媒体以前习惯于做内容产品,记者文章写得好,照片拍摄角度独特,视频剪辑精妙,但是没有注重平台打造,以为稿子发出来就可以了,没有注重包装、推广,不注重稿子的二次传播及反馈,平台意识比较淡薄。

以北京字节跳动公司的“今日头条”为例,它是一种商业平台,每位受众都可以申请头条号,可以自由发声,自媒体业得以迅猛发展,并且它比党报党刊党网党端更便捷。这么一来,我国很多的主流媒体都申请了头条号。

2021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建立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自有平台[1]。

2019年1月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在全国上线,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党员干部在上面学习交流、观看新闻资讯、了解国家大事和政策主张。湖南卫视也具有比较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同时还建立了芒果TV,既生产内容,也打造平台。《湖南日报》侧重打造“新湖南”平台,也推出一系列微信公众号,例如时政类“湘伴”微信公众号,文化类“湘遇”微信公众号,评论类“经武门论道”微信公众号,影响都不错。

仔细分析发现,商业平台追求是更大的商业价值,一旦它的经济指数出现下滑,就会想方设法靠近资本,争取资本的青睐;而传统媒体拥有“自有平台”后,可以自行控制,既可以好好地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又能巧妙地抓好经济发展工作,灵活自主,体现了科学发展。

四、要切合用户需求,更要引导受众

媒体融合的核心是要融合供需,融合人心。媒体的责任是报道事实、记录历史、监督社会。不要怕事情小,百姓生活无小事,哪里路断了,哪里补贴被克扣了,哪里被黑心商家坑了,哪家孩子上不了学了,哪里基层服务不到位了,都是媒体需要关注的问题。媒体要从宏大叙事中抽身出来,投身于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报道好百姓的身边事,反映他们的疾苦,用他们常用的语言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媒体才有生命活力,才有影响,才有未来。

有的省级平台拥有海量的播放量、巨量的粉丝数,其“先进理念”是“老百姓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是,其多媒体作品缺乏新闻要素、引用不注明出处、挑选热门视频时不做好验证、没有处理事实差错,这是片面不可取的。因为舆论“不能只有迎合,更需要引导”。

我国某省的“某观新闻”抖音号很火爆,活粉众多。它刊发的每一条视频都能能首先考虑粉丝需求,但它缺乏对读者的有效引导,值得深思。比如,它刊发的一条救助流浪狗的视频,通过配音与字幕,瞬间抓住了网友的心,点赞度达到100多万。但它只流于表面,让人乐一乐、叹一叹。如果它更关注的民事民情民生,效果将会不同。

曾获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的知名媒体人吴晨光曾指出,不管媒体融合或者拆分,保证导向和价值观的正确是前提条件。尽管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核心思维是用户思维,但必须建立在内容导向和内容安全的基础之上,否则无论吸引了多少用户,都是空中楼阁[2]。

新闻舆论对具有前瞻性、思想认识还不统一的热点话题,必须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凸显主流价值观,设置议题,主动发声,提高媒体的引导力。

由此可见,要主动、及时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坚持以人为本,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为准则,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周密部署,主动出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预判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动态引导,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要技术创新,更要“内容为王”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先进技术是新兴媒体的原动力。当前,在机器人播报、机器人写稿、无人机拍摄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产生了许多新的产品形态。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发H5的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湖南日报推出的重头新媒体互动产品《我宣誓——打卡红色地标重温入党誓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封面传媒开发的数字文博产品“触摸一体机——我在三星堆挖文物交互H5”,均借助技术力量,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一时的爆款。但是细思其中原由,依然是内容切合大众需求,技术最终在为内容服务。

媒体融合中,始终是“内容为王”,新的技术、形态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度包装、炫技,搞得花里胡哨,都是不可取的,反对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要借助技术表达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擅长。而在一个团队中,有会拍的,有会写的,有会导的,又有会演的,大家分工明确,精诚团结,才能创作优秀的新媒体产品。如果让一个记者会拍、会写、会导、会演、会跳、会唱,这就有点不现实了。因此,专业的人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专业多能的团队。又不能当技术的傀儡。

为了进一步推介宣传医疗名家的医术医德,2017年以来,笔者所供职的《大众卫生报》专门在新湖南“湘健”频道APP开辟“湘健微视”栏目,采访的医疗名家以视频出境的形式,谈治疗经过,谈健康科普,谈注意事项。我们一共推出了几十期名家专访,比较而言,只要这名医疗名家谈的内容大众化,贴近群众需求。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痛风等,总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而介绍筋肌膜触发点、静脉曲张的节目观众就不太多,不容易引发共鸣。

2022年5月21日,“湘健微视”栏目刊发了一段4分26秒的视频,标题是《失眠了怎么办?我来告诉您》。此期科普视频主创者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主要负责人,具有丰富的健康科普知识。视频中,分析了非药物治疗国内外首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运用动画人物现场模拟、语音对话的形式,将失眠认知行为的5种疗法予以展示,画面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感染力,从根本上指导大家有效改善和解决失眠问题。截至2022年7月7日,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这段视频的阅读量达到211 531人次。

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曹林明确表示,媒体融合和转型,是“优质内容”与用户的连接,我们应该有“精品内容”恐慌,而不是技术恐慌、形式恐慌、视频恐慌。一般来说,内容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读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别转型转晕了头,在短视频上折腾自己、折腾读者。应该用精品文字取代垃圾文字,有独家新闻、优质特稿、独到观点的评论,读者自然买账[3]。

六、记者要专业,团队要全能

2019年2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大力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当前形势要求媒体融合打破报纸、电视、广播之间的壁垒,颠覆原有媒体之间的界限,这对媒体记者整体的要求提高了,有利于提升媒体记者整体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记者能说、能写、能导、能演,会后期制作。

2021年9月,湖南长沙举办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湖南日报》出品的新媒体产品《非洲的朋友来“湘”会》,以音乐、视频、舞蹈的形式串起来,记者修改歌词,制作了3分钟的MV,呈现长沙以及非洲各国的风土人情,记者与非洲朋友又演又唱,切合主题,形式新颖。之后,MV传到援非医疗队、留学生群体,一些非洲朋友觉得很亲切,扩大了影响,传播效果非常好。当月,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湖南日报采编团队又独辟蹊径,精心推出MV《你是我的眼》,将光怪陆离的北斗系统以视频形式呈现,再配以流行歌曲,听完人们就能够大致了解了北斗系统。

《湖南日报》还创造性地组建了“虚拟团队”,立足一个项目,把文字、摄影、后期编导、美工拉入微信群,组建一个虚拟团队,各展其长。2021年8月,第16届夏季残奥会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开幕,湖南日报组建了一个虚拟团队,评论、体育记者、摄像、美工全部拉入一个微信群,而现场只去了一名体育记者。素材传回来之后,加工文字、编辑视频,传播效果非常好,取得了1+1>2的效果。

2022年7月3日至6日,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株洲举办。笔者所供职的《大众卫生报》派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各1人外出采访。在出发采访期间,文字记者与在家的后期记者就沟通好了拍摄的4个文案,到了现场,摄影记者拍摄,回到报社后,后期记者立刻按要求制作视频, 4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互相协作,很快就精心制作出4期的新媒体作品。其中,《美容:让顾客感受自然和放松|技行三湘·健康未来》很快被新湖南专题“大赛传真”收录,效果非常好。可见,在一个团队里,有的记者非常擅长写作,但不会拍摄视频与后期制作;而后期记者又因故不能到现场采访;拍摄记者又不会后期制作,这么工作一搭配,取长补短,工作效率就上来了。

沐浴新时代的曙光,搏击媒体整合的浪潮。媒体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经验可循,一切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丰富、总结。在当前媒体融合的严峻挑战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湖南日报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原创性 新闻性 文化性 引领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论析
《湖南日报》三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报刊交邮发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