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新型智库的体会与思考
2023-01-23王海燕
◆王海燕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新时代党中央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智库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的体会与思考,供参考。
一、建设特色新型智库要把握好身份定位
(一)以当好领导参谋为己任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31年,主要职能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其决策及决策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陕西省决咨委始终坚持以当好参谋为己任,做好瞻前、顾后、察中的咨询工作。瞻前就是咨询要走在决策之前,用发展的眼光,从全局的高度为决策层提出需要关注并形成决策的重大事项。顾后是针对既已完成的决策,执行效果到底如何,进行评估研判,然后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察中就是通过调研将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决策层进行反馈,以及时纠偏。通过利用智库专家深入基层、接近群众的优势,积极作为,当好参谋,有为有位,受到了决策层的重视,较好地发挥了资政担当。
(二)以即时在线支撑为要求
咨询的咨字,可拆分为次口,即参谋的意见,说了还不能就算。询字可拆分为言旬,可理解为必须时常发声,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因此,智库工作必须紧跟决策、紧跟形势,坚持学习,保持输出,努力做到尽责不越位,尽职不缺位,谋事不抢功。
(三)以独立立场建言献策
按照2015年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智库机构可以在深入研究基础上,通过媒体发声,以引导公众舆论,促进形成社会共识。也应谨慎解读和诠释有关政策和问题,以平衡观点分歧,缓解社会矛盾。智库机构和专家在发表言论时,要坚持决策事项的主体责任原则,坚决执行保密纪律,不能以正在研究中的意见,通过媒体倒逼决策。也不可将一些应该内部或者小范围研究的敏感事项,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通过媒体发表,引发社会不必要的担忧。
二、建设特色新型智库要把握好成果质量
(一)智库研究应坚持鲜明的应用导向
文以载道,以用为贵,智库的研究工作与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智库开展咨询研究,一定要围绕决策层的中心工作,发现需要形成决策的事项,并推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解决。咨询工作要聚焦问题,拟定出行政体系和全社会将要达到的目标,研究提出决策实施结果的检验标准和调整改进方向。智库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党委、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及获得感提升的解决方案。应用导向是最突出的特点。
(二)智库成果应坚持“三贴近”
即贴近决策、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决策,就是要从立题开始,紧切决策层需要,紧跟领导关注走向,通过积极沟通,弄清领导意图。及时报告研究进展和困惑以得到更多的提示和指点。完成后还要紧跟领导和执行层的反馈,以利持续改进。贴近实际,就是要与时俱进深化调查研究,改进研究方法,升级研究的工具。整合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咨询工作,验证观点、方案,力求问题找得准,方子开得对。贴近群众,就是在研究中不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对研究成果和所提方案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听证及评估,以确保成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这既是保证党管智库原则落地扎根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始终坚持的时代担当。
(三)智库成果应不断完善同行评议体系
作为一项没有既定理论、定律及推论的实践应用研究。智库提高成果质量更应该坚持同行评议的把关作用。陕西省决咨委的办法是课题组自己组织不同层面的讨论,再在委员会层面由组长联席会议评审把关。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质疑、意见和建议,是将相关知识经验进行跨界融合的有效形式。这种思想模拟实验和推演,对于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十分必要。
三、建设特色新型智库要不断优化咨询成效
(一)注重专家团队的有机组合
陕西省决咨委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要特别注重发挥熟悉行政体系的领导和专家的作用。目前,陕西智库机构大多是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这也是陕西科教人才优势的体现。但针对省级决策的咨询研究,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为理论研究成果找准经济、社会、文化等现实领域的应用场景。按照党委、政府的体系设置与运行规则,综合各种知识和信息,汇聚多种经验和方法,进而结合陕西实际提出可行性方案,提交领导决策。
(二)研究中注意决策的尺度和提交的时机
陕西省决咨委的委员中学者占了相当比例。学者在咨询实践中,经常会将一些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解决的问题提给省委、省政府,这就会因为决策权限而无法形成决策。还有一部分专家将行业、企业、或者市县、园区作为决策主体就能解决的具体问题作为建议,因过于细碎也无法决策。还有个别专家将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发达地区的新经验,过早地向省里提出建议,会因陕西实际情况的差异,或者属地条件的不匹配,一时还无法复制推广。这些都需要智库机构不断的深化研究,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把握。
(三)工作中应注重智力集成的技巧
陕西省决咨委的一条经验是,一个报告之所以没有写好,是因为没有想清楚。如何检验是否想清楚了呢,就是几个人一起讨论,看能不能说明白。这可能也是许多同行在实际工作中的一大痛点。如何将大家思想闪光汇集起来,落实的文稿中。如何升级研究方法,提高集思广益技巧,可能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课题。现有一些团队的经验是,共同搜集资料,共同研判取舍标准,研讨报告提纲,分工合作起草,及时盯正观点,统一表达规范,然后再动笔。成稿后反复讨论修改,不断迭代提高,直到组内满意。还有的课题组尝试使用飞书、钉钉等互联网在线协同办公工具,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四)智库建设离不开“结构洞”型专家组织推动
智库研究工作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实践中任何一个项目都离不开有人组织推动。日常工作中发挥联系“结构洞”作用的是两类人。首先是专家组组长,他们要把不同层面的领导和专家组织在一起开展研究,要通过调研、讨论,促成思想与思想的连接,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专业知识与行政实践经验的结合,进而聚合裂变产生创新,拿出高质量的成果。另外一类是咨询服务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尽管自身不是专家学者,但要综合服务这批高水平领导专家,就必须具体基本的研究批判能力、质量鉴别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否则,实际工作中就会力不从心,使咨询研究工作的中枢作用发挥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