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优势全面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1-23◆喻

决策咨询 2022年6期
关键词:成渝四川省专利

◆喻 毅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创新资源[1]以及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2],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3]。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影响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对国家创新战略的深刻认识[4,5]。特别地,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城市圈的构建实现的,城市经济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增长极,是协同技术创新和区域发展的驱动力。其中,成渝两地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根基最雄厚的城镇化区域[6],在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正面临着制度环境冗杂、执法力度不严、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保护意识薄弱等一系列挑战[7]。因此,探索如何利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优势[8],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四川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深刻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优势

2020年末,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已累计建立1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66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以及25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单位[9]。在知识产权存量方面,四川省专利授权新增约11万件,知识产权技术合同认定申请达到1万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总额57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四川省目前已设立了专利侵权行政仲裁组织19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机构21个,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16家,专利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9]。两省市高级人民法院和知识产权局分别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等政策文件[10],四川省已经和重庆市互派学员培训达到13次,其中现场参加培训的学员超过100人,在线参加培训的人数已超过30万。

二、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优势,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定位不清晰,政策不明朗;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转型受阻;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五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受限,协同创新不足;六是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根据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优势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全面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地方政策保障

一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四川省实际状况,着力发展新型产业新模式,加速构建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创新生产方式;增强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功能和生产力布局一体化;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进我省绿色生态创新,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

二是努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改革。强化管理层面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实现知识产权保障的更有效途径与形式;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与特点,构建完善的地区合作创新体制,畅通各地方、中央管理机关与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渠道,有效减少知识、技能与人力资源在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各个层面的流通壁垒,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分配;进一步健全各类创新成果奖励激励机制,有效保障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规范有效的司法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地方政策保障。全省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同上级对口单位的协调衔接,做好重大项目的推进,做好财税、金融、投资等部门相关的协调;最高人民法院、检察机关等应认真调研,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制定知识产权在全省司法环境中的工作计划和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晰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在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协调工作中的职责界定;知识产权局则要协调有关产业主管部门,制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障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计划与措施,以逐步健全知识产权立法功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要健全区域产业协同政策,强化创新成果输出和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技术交易制度,建立引导技术产业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各级各单位应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大力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技术创新,调动科研人员持续研发。

(二)优化政产学研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一是优化政产学研平台体系。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攻破产业核心技术,全面增强企业实力;完善由人才主导的协同创新体制,积极打造研发技术创新平台,共培共育创新型人才;体现行政主导监督功能,增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协同意愿,推动更多科学技术的转移转化;强化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消除各方信息壁垒,通过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政府政策宣传主导作用,重视企业的“短视”行为,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扩大创新主体规模范围,推动技术创新从“产学研”一体化向“政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过渡,提高专利转化效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机械电子、白酒加工等代表性行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对八大类战略新兴产业开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新颖性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创新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开发实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植发展创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传统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化融合,大力提高产业链价值;增强传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品质。从保护维度来看,应培育发展区块链、新型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提升司法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司法链和区块链融合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周边辐射能力

一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区域技术中心,积极推进国家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建设,全面增强四川省技术创新能力;从保护层面上考虑,要继续扩展“蜀信链”城市和产业节点,推动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强化成渝地区节点城市协同发展,推动我省七大区域中心城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加快建立线上司法和数字司法平台,拓宽知识产权维权途径。

二是提升中心城市周边辐射能力。深化成渝双核城市合作交流,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创新投入,推动更多专利在当地申请授权,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大主轴节点城市产业融合,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协作;支持城市带沿线城市共建产业融合示范区,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成渝两地对毗邻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专利技术跨省、市流动,提升技术创新开放性。

(四)增强产权保护意识,持续营造创新氛围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着力推进专利保护平台建设,提高发明人主体意识,强化发展内源驱动,增强保障能力;提高专利申请人的意识,增强发明专利创新能力与实用价值;从产业层面考虑,要努力培育更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强对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被侵权人的维权意识,提高专利维权效率,促进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拓的技术创新行为,提高创新的源动力;促进跨国跨区域合作交往,增强科技的开放性与兼容性,逐步改善四川省创业条件;不断提升全省营商环境,激活创业动力,调整发展结构,助推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从保护维度来看,应加大司法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提高公众知法守法和防侵权意识;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公布创新成果等重要事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推介活动,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论坛,推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和主动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协同示范作用

一是加大产业政策协同创新。重新明晰四川省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战略位置,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之间要密切联系、合理分工,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协同发展路径模式;加强地区不同领域的协同发展,着力促进科技、人才和知识等创新要素的跨区流转,积极调整地区发展方式;积极发挥产业联合会的统筹功能,促进产业供需互动,形成行业合作环境;从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层面考虑,应扩大成渝地区协同保护网络,主动加入全球技术发展联盟,促进国内外技术合作,做好知识产权的全球协作。

二是增强组织协同创新。从保护维度来看,应强化司法协同创新,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诉讼业务办理,提高跨部门跨区域办案协作能力;深化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合作,努力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沟通机制;组建两地高校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围绕新兴数字技术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培共育知识产权专利人才,服务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区域协同示范作用。加速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平台,促进更多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的科学技术产业合作;在保障层面,要主动建设国家重点的专利协同保障示范区,加强司法链技术链合作,提高成渝区域专利保障能力;协作交流方面,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力推动合作创新,一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知识、技术和人才等跨区域流动;二是要深化产业领域合作,推动跨区域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区共建共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融共促;三是要加大知识产权跨区保护,推动跨区域知识产权专业法庭、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一体化平台共建共享,加强跨区域办案协作能力;四是要强化绿色创新合作,加快绿色专利联合开发,调整优化创新产品结构,推动成渝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六)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助推绿色创新发展

一是抓好成渝地区重大项目实施。依托成渝区域双城经济圈协同打造现代经济体系的重大项目,全力推动专利服务经营管理中心、专利维护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推动专利经营、管理与维护大平台有序开展;积极探索成渝二地主体、各城市积极参与的多重互动方式,抓紧规划开展其他协同创新工程,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战略专项,争取其他知识产权平台在成渝区域布局实施。

二是积极构建绿色创新生态。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强化绿色专利研究力量,积极促进绿色产品市场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秉承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创新理念,对传统工业转型要着眼于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专利的使用、传递与转移;尽快形成绿色生态工业体系,促进绿色生态产业链与技术创新链条的深度融合,提升生物技术产业化率,推动成渝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统筹知识产权、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开展大型绿色生态专利技术研究、转化和保护,将知识产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成渝四川省专利
专利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专利文摘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