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完善海南省海岛型水网建设研究

2023-01-23杨晓茹

中国水利 2022年23期
关键词:水网水务海南

杨 晴,杨晓茹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省,海南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加快海南水网建设的时代要求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海南改革开放试验区、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并明确提出“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质升级“五网”基础设施,打造海岛型绿色智慧水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作出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组织编制《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统筹谋划水网建设“纲”“目”“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完善区域水网,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创建省级水网先行区。站在更高起点推进海南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海岛型水网,以先进的治水理念、完善的工程体系、健全的体制机制,高质量高标准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

1.从发展需求看,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在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到202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将突破1.1 亿人次;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打造南繁、深海、航天“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要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些必将带来流动人口生活用水的大幅度增加、工业用水结构变化、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调整,需要以高质量、高标准的供给保障用水需求,需要增强供水保障体系时间和空间的适配性,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用水需求。

2.从发展模式看,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深度融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海南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都要求提供更高标准的防洪除涝能力、更便捷优质的水资源和更高保障率的供水能力、更健康优美的生态河湖水系、更智能高效的涉水信息公共服务。

3.从发展路径看,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需要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升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海南水网建设需要坚持生态立省,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资源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4.从发展阶段看,推进新阶段海南水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海岛型智能水网

经过多年发展,海南水务从无到有、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南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已初具雏形;以河湖长制、“六水共治”为抓手的涉水事务管理机制,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建设,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为海南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环境和条件。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建设海岛型智能水网,提升水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能力和水平,推动海南水务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阶段迈进。

二、深刻理解海南水网布局的内涵和功能

1.海南水网的内涵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关研究提出,水网工程是指以自然江河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流网络综合体系,具有系统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特征。

海南水网立足海岛独特水系特点和发展需要,以辐射状海岛天然水系为经线,以灌区骨干渠系为纬线,以骨干水源工程为节点,按照满足“一心两圈四片区”的国土空间利用与保护布局需求,构建了“三江六库九渠系”的海南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其中“一心两圈”是指中部生态绿心、台地丘陵区滨海平原农业发展圈、沿海平原城镇发展圈,“四片区”是指琼北、琼南、琼西、琼东四个空间区域;“三江六库九渠系”是以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江河为经线,以松涛、迈湾、红岭、牛路岭、大广坝、向阳等水库为结点,以南渡江引水、迈湾灌区、松涛灌区、大广坝灌区、引大济石、乐亚水资源配置、红岭灌区、牛路岭灌区、保陵供水九大骨干渠系为纬线构建的海岛水网。

2.海南水网的功能

海南水资源丰富,径流年际变化大,洪枯悬殊,受中部山地抬升的阻挡和热带气旋的影响,中东部降水多、西南部少,遇枯水期或枯水年西部地区干旱特征明显。境内主要河流由中部山区辐射状分流入海,难以蓄存。独特的海岛型地貌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海南水网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海南雨热同期,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且年际丰枯差异大(径流极值比为3.3)。通过构建水源调配和输配水网络,增加区域间和区域内径流调蓄能力,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旱季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证程度,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②维持河湖生态健康稳定。海南河流源短流急,雨季过后,河道水量骤减造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有效调节自然水系水文变化过程,改善河湖湿地水力联系与水动力条件,维持河湖必要的生态流量,提高河道水体纳污能力,塑造良性水循环关系,预防潜在水生态环境风险,保障水生态安全。

③调节洪(潮)涝水蓄泄关系。海南强降雨往往受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河口高潮位影响河流洪涝水排泄。通过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实施控制性枢纽、挡潮闸和海堤等工程建设,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畅通泄洪通道、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改善洪涝水蓄滞空间关系,提高洪涝水防控能力,有效应对风暴潮灾害,降低洪水风险,保障防洪安全。

三、准确把握海岛型水网建设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水网建设有关要求,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水网建设总目标,深化水网布局、拓展水网功能、丰富水网内涵、强化水网调控、提升水网效能,推动新阶段海南水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1.坚持全岛“一盘棋”,深化水网布局

充分利用独立水系、水务一体化管理、无省际跨界水事关系等有利条件,继续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统一谋划,加强水网顶层设计,优化细化水网布局,综合考虑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加快形成主骨架、大动脉,通盘考虑全岛18个市县水网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系统构建自“源头”到“龙头、地头”的输配水网络,提升“一张网”的整体性,保障整体效能发挥。

2.坚持系统观念,拓展水网功能

统筹水网建设与国际旅游中心、新型城镇化、热带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强化流域统筹、城乡统筹,协调防洪与排涝、节水与供水、防污与治污、河湖治理与生态保护关系,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利用水网主骨架,拓展水网功能,丰富水网内涵,以“六水共治”为契机,打造水景观、传承水文化、发展水产业、便捷水服务,开展蓄能开发利用,实现由“四水统筹”到“八水融合”,提高水网公共服务功能。

3.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水网

按照生态立省要求,把节约用水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水网建设的前提条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开发利用空间管控,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较少的环境代价获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服务价值,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按照“以多补少”的思路,协同考虑流域与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划分清水廊道和排水廊道功能,集中布局水源地,降低保护维护成本,分散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妥善处理污水排放,打造绿色清洁水网。

4.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

既要着眼于解决常态化发展的基本用水需求,还要考虑战略储备与极端情况下应急备用供水体系建设;既要解决雨季台风带来的流域防洪、城市排涝等常遇防汛减灾问题,还要应对强降雨、超标准洪水与强台风遭遇引起的系统性洪涝潮问题;既要加快解决眼前累积性水生态问题,又要着眼潜在水生态安全风险,适度超前、高标准建设、增强水网韧性、提升水网风险防控能力。

5.坚持改革创新,精准管控水网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的机遇,深化水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水治理创新,加强科技支撑,破除制约水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水务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水务现代化运行管理水平。以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带动智能水务建设,提升水情自动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实现水网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

四、科学谋划海南水网后续工程

立足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以跨市县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以市县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排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优化省级水网建设布局,加强省级骨干水网与市县水网的衔接和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全岛“一张网”,全面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

1.优化“纲”,推进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

优化完善输配水大动脉。推进琼西北水资源配置、红岭灌区等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同时围绕海澄文定、大三亚、南繁硅谷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优化调整儋洋一体化、琼东北、大三亚等区域供水布局。根据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和南繁育种基地建设需求,优化昌化江水资源配置、牛路岭灌区、育种基地水源保障等工程布局方案。

畅通主要行洪通道。实施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江河防洪治理,加快重点区域分蓄洪区、堤防和排水体系建设,提升江河骨干行洪排涝通道过洪能力,保障江东新区、文昌市、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等防洪安全。

构建生态廊道。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依托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针对全省38 条重点河流,以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区为重点,构建“格局优化、生境稳定、水质清洁、绿色亲水”的生态水系廊道,按照“以多补少、以干强支”的思路,实施必要的引调水,减少对流域面积较小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2.织密“目”,加快区域水网工程配套完善

配套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根据市县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以区域内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加强省级骨干工程与市县供水工程的配套衔接。以儋洋一体化发展和东方临港产业园、临高金牌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江东新区、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文昌航天城等重点园区为重点,加快构建配套衔接的市县水网。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全域旅游要求,以滨海城市带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城乡供水管网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向乡村延伸,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

实施灌区现代化提质升级改造。以松涛、大广坝灌区为重点,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红洋、美万、美台、三曲沟、陈考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灌排体系。

推进中小河流生态化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灾害防控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求,实施生态化堤防、蓄滞洪区、湿地公园建设,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和滩地植被群落,分流域、分河段、分类型推进中小河流生态化治理。上游强化对生态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中游实施生态化防洪治理和必要的河湖水系连通,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下游重点做好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城镇周边村庄的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同步建设互连互通互畅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推动构建市县高质量水网。

3.打牢“结”,补源建设骨干调蓄工程

挖掘现有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充分挖掘松涛、大广坝、红岭、牛路岭、大隆等大型水库的调蓄能力,实施汛期水位动态控制运用,增加水资源调蓄能力。

推进重点调蓄工程建设。加快迈湾、天角潭等控制性枢纽建设,新建、扩建向阳、保陵、南巴河等大中型水库,增强径流和洪水调蓄能力。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动新增病险水库和重点水闸开展隐患排查。

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海口、儋州、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多水源供水体系,实现琼海、东方、昌江、白沙等市县城镇水源间互为备用。

完善城镇集中供水设施网络。合并规模较小、保证程度不高的水厂,实施水厂改扩建,建设大规模水厂,实施老旧管网升级改造,推进水厂双管线建设和管网连通建设,提高城镇供水应急能力。

加强“五网”融合、拓展水网功能。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功能,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发挥工程综合功能和效益。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区域水网调蓄工程与抽水蓄能电站协同布局,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4.增“智慧”,强化水网精准管控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务感知网和数字化场景,实现数字孪生流域多维度、多时空尺度智慧化模拟,建设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务体系,支撑科学化精准化决策。

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一是强化感知,统筹协调光、电与水三网协同,充分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感知网。加快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监测站网优化与建设,加强水文水资源、取排水、水生态、河湖空间、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等监测,全面提升水网监测感知能力。二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建设对涉水对象属性及其环境状态进行监测和智能分析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务感知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租赁公共网络等构建联通上至国家,下至市、县以及工程管理单位等的水务业务网,建设水利工控网。三是构建平台,以大地图、大数据、大处理建立数据中心,与气象、海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互联互通,以水务管理需求为导向,植入科学管理大脑,搭建以流域和区域为载体的水务管理平台。

建设2+N 项业务应用。一是建设流域防洪应用。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定制流域防洪数字化场景,升级完善洪水预报、预警功能,重点构建模拟仿真模块,搭建防汛抗旱“四预”业务平台。二是建设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应用。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基础上,完善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数字化场景,整合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税(费)等信息系统以及水资源监管预警、调配管理决策等功能,搭建取用水管理政务服务与调配综合平台。三是建设N 项业务应用,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节水管理与服务、水行政执法、水务监督、水文管理等水务相关领域业务,实现精准管控水务。

5.重“创新”,改革水网建设管理体制

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立足海南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水网建设运营、管理调度各个环节,实现海南水网“一个机构建设运营、一张水网管理调度”。整合公益类和经营类水利项目,强化投融资功能、撬动社会资本、优化管理运营,打破专项资金使用考核壁垒,由全省统筹安排使用各类渠道资金,为融资提供保障,确保水网建设的顺利实施。

成立水网投融资及建设运营管理综合机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注入优势增量,形成省级水网投融资及建设运营管理综合机构,承接政策性任务,布局市场化经营业务,形成“造血”机制与投融资良性循环,服务水网规划项目落地。采用债权、股权以及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项目落地以及公司运营资金的补充。

成立水资源统一调配机构负责全岛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统筹协调流域用水、用水分配及取用水许可等工作;负责重大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

猜你喜欢

水网水务海南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