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2023-01-21张培义朱恒康张华光
张培义 朱恒康 张华光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当一侧大脑半球出现病变,可致对侧肢体出现偏瘫。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以意识障碍,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2]。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总结多为瘀血痰浊等蒙蔽脑窍,或因肝肾亏虚,气虚痰阻导致“神不导气”所致。针刺治疗中风具有显著疗效,在人体选取特定穴位针刺, 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刺激机体,化解血栓的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积极重塑脑损伤后功能的作用[3]。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也不断增多。现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行整理,旨在为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不同思路。
1 针刺疗法
1.1 体针疗法传统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在患者躯体、四肢等部位腧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宋佳洋[4]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以三阴交、水沟、内关、外关、尺泽、极泉为主穴,配穴根据患者不同证候而定,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98%,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王鹏雯等[5]在推拿的基础上针刺神庭、百会、肩髎、肩髃、合谷、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有显著提高。证明刺针具有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杨明辉等[6]认为中风病因是风、火、痰、瘀引起气血逆乱,以“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指导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据“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穴,包括臂臑、肩髃、曲池、手三里、偏历、合谷及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条口、解溪、内庭等,以针刺激发阳明经生发之气,使气血生,心火降,痰气通。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FMMS、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1.2 头针疗法头针属于微针系统疗法,是利用针具刺激头部特定区线以治疗疾病的方法[7]。相比体针刺可能引起肢体肌肉痉挛使肌张力过高的弊端,头针直接作用于病灶附近,能够改善脑血流、血压等指标[8]。李薇等[9]发现通过头穴透刺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病灶周围细胞缺血缺氧状态,纠正脑梗死偏瘫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水平等功能。崔林华等[10]、邢潇等[8]用五线七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与传统头针疗法相比,通过调整针刺位置,扩大了针刺在头部的影响的范围,并有效改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徐磊等[11]通过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悬吊训练结合下,观察组选取双侧枕下旁线、顶中线、偏瘫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上1/5、顶旁1线加以头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Brunnstrom分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1.3 经筋刺法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筋病”范畴,相比普通针刺依据经络体系,经筋刺法从经筋体系出发,针刺经筋节点及肌肉肌腱两侧的痛点,能有效缓解肌痉挛、恢复肢体的功能。 叶秋婷[12]观察经筋刺法在中风偏瘫治疗的疗效,对中风偏瘫症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肘、腕、膝、踝、肩、髋等关节经筋节点,与传统针刺相比有效率更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恢复更好。全权等[13]采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在膝、肘关节附近肌腱两侧确定压痛点后使用经筋刺法辨证配穴进行针刺,有效率为83.33%,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王文升等[14]研究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经筋刺法治疗组取穴为患侧关节肌腱压痛点,上肢选取肘关节肱二头肌肌腱,下肢选取膝关节周边半膜、半腱肌腱、股四头肌内侧肌腱。疗程结束后经筋刺法治疗组患者疗效显著,MAS评分、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其他对照组。
1.4 其他疗法火针是一种结合经筋刺法和温针疗法的治疗方法,其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王宁等[15,16]研究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火针组予肩髃、臂臑、曲池、阳陵泉、血海、三阴交、阴谷、太溪等穴位进行火针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发现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穴位,可增加机体阳气,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温阳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肌张力,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对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疗效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水针疗法又称穴位注射,是依据中医理论,将药物注射入穴位的疗法。水针疗法可以将针刺、药物联合作用,使药物沿经络循行,直达病所。王哲等[17]运用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水针治疗,从患侧上肢和下肢常见痉挛肌肉处取穴,包括:天府、侠白;阴市、梁丘、伏兔;合阳、承筋、承山。穴位注射应用1 ml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与维生素B1100 mg进行混合。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0.32%,患者肢体痉挛恢复较为理想,能抗痉挛、减少终身致残率。
电针疗法是在针具上通以微量脉冲电流,结合针和电的两种刺激,以激发经络之气的疗法。电针疗法能客观控制刺激量,给穴位稳定持续的刺激[18]。张生玉等[19]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对2组患者进行基本的康复训练,治疗组额外选择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地仓、下关穴为组穴,针刺得气后分别予每组接上电针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90.24%,优于对照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
2 针刺配合其他手段疗法
2.1 针刺联合中药疗法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可以更好针对不同证候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多以祛风扶正,益气活血为主。林国等[20]用小续命汤结合针刺联合治疗中风偏瘫,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续命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小续命汤祛风扶正,配合针刺疏调经络,调和气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张战锋[21]、王申林等[22]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内服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补益元气,配合针刺疏通经络、活血散瘀,二者联合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娴等[23]观察复瘫汤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偏瘫临床疗效,予中风偏瘫患者常规针刺后配合复瘫汤治疗,结果证明复瘫汤联合针刺疗效明显,能够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运动功能。邹翠[24]研究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阳陵泉、风市、足三里、环跳为主穴,配合桂枝、细辛、血竭、制乳香、木瓜等中药熏洗,针药并用共奏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有效率为92.5%。
2.2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针刺联合穴位敷贴能将针刺疗法和药物疗法有机结合, 是一种将药物的药理功效、药物对腧穴的刺激作用及针刺对经络的疏通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刘桔姣[25]探讨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联合组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三棱、大黄、莪术及冰片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加水调制成膏状,轮流贴敷于心俞加肾俞或脾俞加肝俞2组穴位。结果显示,与未联合穴位贴敷组相比,联合组有效率显著提高,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及运动能力。陈衍[26]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对中风偏瘫的疗效,所有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下,取颞三针、足三里、四神聪、三阴交、风府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由大黄、冰片、莪术、三棱组成的中药贴轮流贴敷于肾俞、心俞;肝俞、脾俞2组穴位。结果证明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患者神经功能缺陷及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明显改善。肖彬等[27]对穴位敷贴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结合穴位贴敷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提示针刺与穴位敷贴配合使用可相互增强治疗作用, 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
2.3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法目前针刺联合康复手段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趋势,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患者大脑损伤程度,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再生[28]。张胡磊[29]对患者进行按摩的同时进行独立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平衡站位、走位等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环跳、肩井、大椎、天宗等穴位。结果显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可以更好改善疾病症状,促进症状转归。宋聪琳等[30]分析对中风偏瘫患者应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中风偏瘫患者取手足阳明经穴和人中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同时展开各种手部及眼部协调训练、患侧肢体按摩治疗。结果发现临床有效率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提高。马明祥等[31]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时根据患者所处卧床期、离床期的不同症状进行翻身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立平衡训练、起立床训练等多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选用针刺治疗, 与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相比,康复指导配合针刺可明显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3 小结
随着中风后偏瘫患者数量的增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活动功能是治疗的重点,针刺具有行气活血,祛风化痰,调节脏腑阴阳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理想。如今临床医学不断发展,针刺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将传统针刺与其他医疗技术相结合,各种治疗方案取长补短是针刺疗法的发展方向。临床上,医生应当结合当前医疗条件及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法,使更多的中风患者在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