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措施※
2023-01-21单春兰欧德渊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单春兰 王 彬 欧德渊(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1]。该学科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立足于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本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元素,被称为“医学中的哲学”。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兽医病理学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中能够融入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正确价值理念塑造及知识储备相互融合渗透,此外通过课堂内外教学的引领,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将是教学改革及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以便为高校兽医病理学专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2]。为此,本文旨在剖析目前兽医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融入思政元素的举措,并展开相关论述。
1 传统兽医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课时的精简
近年来,诸多高校对教学方案不断调整,强调知识的复合交叉和融会贯通,不经意间造成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减少,达不到基于专业课程特点而育人的教学目标。以贵州大学为例,兽医病理学是由20世纪90年代家畜病理解剖学和家畜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原180学时调整为64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兽医病理学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复杂的病理变化特征,成为兽医病理学授课教师开展教学首要考虑的元素。
1.2 教学模式单一
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的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主要是由实验课教学及理论课教学组成,以理论课教学为主,以实验课为辅,多是以这样的传统模式开展教学。实验课的教学主要是动物标本的认知及镜下观察组织病变的千变万化,而理论课的教学则是在教室内讲授,这样就会造成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容易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遗忘及混淆。长此以往,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病理学的认知往往不能抓住关键点,更不能凝练出分析病理变化的方案及策略。久而久之,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对于兽医病理学的学习热情逐渐褪去[3]。
1.3 传统兽医病理学课堂的思政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和教学管理不规范,并且高校逐年扩招,生源数量增多的同时,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思政课受各方重视的程度也随之下降。少数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思维缺乏创新,学习以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以传统方式讲授兽医病理学,不能很好结合国内外社会和科技发展现状,导致德育教育执行能力的提升速度缓慢。
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兽医病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的措施
2.1 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内容的改革
以往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侧重于大型家畜疾病的教学,例如猪、牛及马等动物疾病病理的讲授,然而对于家禽(如鸡、鸭等)和宠物(如狗、猫等)疾病的讲解相对较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尺讲台之上笔者多次讲授家禽和宠物的病理知识外,还从大量的家禽养殖场及宠物医院中采集病理标本,带领学生制作病理大体及病理组织切片,尽可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具备制作病理切片的一技之长。此外,指导学生参与学校开放实验项目,尽可能地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畜牧生产问题的能力。
2.2 贯彻落实学校本科生导师制方案
鉴于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需要培养学生勤动手、善思考的专业,近年来贵州大学逐步探索可实行且适用的本科生导师制,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能够引导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及其发展有全面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让老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而因材施教[4]。依托上述的方案,随进程所取得的效果及成就不断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动物病理学实践能力的要求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它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要求更强[5]。故而,导师制在兽医病理学的学习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2.3 实施病例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作为科技特派员参与服务“三农”工作,要本着无偿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学生对某些养殖场送检的病例进行实验室的诊断,这样既让学生的所学有施展之处、有实战经验,又能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通过多次引导,让学生不断储备“动物的尸体剖解、病例分析及疫病防控方案制定”等实用技能[6]。实施病例教学法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绝大多数同学能通过动物的尸体剖解明确阐述动物组织的病理变化,能够掌握病理组织的取材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染色、阅片而凝练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阅片技能[7-8]。在常态化的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技能,学生对动物疾病病理知识的认知不断提升,也逐渐认识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4 信息化时代下的专业教育
在信息时代,各大高校都在加大校园网络环境的改造。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动物医学专业实现开放动物病理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凭借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动物病理学教学理念。本教研室将兽医病理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两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共8个学时内容拍摄成教学视频,制成4张光盘,并上传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和观摩,提高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知识。疫情期间,很多高校选择线上教学模式,教学视频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有助于实现开放教学方法的探究。作为情景化的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为碎片化学习、混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提供支持。此外,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和优质资源,将有助于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也为贵州兽医从业人员提供兽医知识学习和巩固的机会。
3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
3.1 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兽医学发展至今,兽医工作始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为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涉及的工作面广且复杂,其中兽医病理学为兽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疾病认知及防控的重要学科,对于兽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校内外实施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及实训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挖掘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有机且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病理学相结合,再传输给学生,使其深深根植学生内心。
3.2 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理念,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目标和特点,根据兽医病理学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使学生真正融入兽医病理学的课程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是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必然趋势。在完善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构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并融合最新学科专业知识进展,从中提炼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件及课堂教学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建立包含思政元素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3.3 提高育人之师的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对于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能力、意识及责任有着极高的要求。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首当其冲的是需要教师具备经得起考量的思政意识,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堂课教学前需要做足功课,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找准切入点及结合点,将思政元素与兽医病理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将知识及思政素养根植于学生心中。
3.4 修订课程标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思政教育是高水准育人的重要元素,大学里所有的课程都具备传授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政教育也是推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石所在,故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常态化发展,这就需要对往日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堂课、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中,并合理优化专业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好学、爱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3.5 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性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背景下,专业教师必须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过程中探索兽医病理学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式,将职业素养与畜禽生产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动物肺炎病理变化的内容时,除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动物肺炎典型临床症候,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发病症状,又包括了发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多种急性病理过程,将各个章节知识点串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冠肺炎,讨论如何做好自身和亲友的防护,科学防疫,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9]。更为重要的是反复育学生之心。在讲述脂肪肝时,引入母亲割肝救子的故事,赋予真情地让学生懂得恩情似海的母爱;在讲述细菌性疾病致使消化道及肠道病理损伤专题时,融入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与沃伦”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部病理损伤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有不断的进取之心和锐不可当的勇气。此外,课后还需要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及人文素养是否根植于其内心。
4 兽医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从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修改教学大纲和教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师自身的思政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激发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兽医病理学认真和严谨的学风,加强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厚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能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