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探索
——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01-21陈军
陈 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农林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才培养理论与方法日益清晰、丰富,为当代园艺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员。随着时代的进步,园艺技术也始终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园艺领域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制定更为全面与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是我国各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该篇书评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书对该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路与具体方法展开探讨。
由龚雪梅和陈毛华联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具体实施规律的论著。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阐述,即从职业面向、专业证书以及能力分析三个方面列出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规格。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人才培养实施的条件、规范、流程和保障,指出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生态环境。第三部分集中论述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的标准,详细梳理和阐明园艺技术专业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定位、目标、内容与要求。从整体上看,此书充分联系岗位实际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道路展开分析,理论阐述清晰且内容完备,尤其对课程设置思路与具体方法进行详细论述,指导性意义突出,对该专业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书中,作者通过专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对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者的岗位需求、考证需求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据此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生态展开详细论述:
一是在人才培养条件方面,院校要兼顾专业教学团队与教学设施。院校除了要积极培育本校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之外,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操作技师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提供更具有行业意识和岗位实操特征的培养内容,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此外,院校还需要积极建设各类校内实训室,根据专业课程建设植物生理实训室、土壤肥料实训室等,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实训环境。
二是在人才培养规范方面,院校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需求,同时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指导方案,制定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同时做好审核审定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工作,严格落实课程规范制度。
三是在人才培养流程方面,构建“小学期、分段式、对接式”的人才培养流程,通过学期与小学期交叉组合的方式,按步骤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环节,以此达成“专业教学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的对接”以及“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使人才培养流程与园艺行业的发展需求相接轨。四是在人才培养保障方面,院校除了要成立教研小组和教学质量保障小组,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之外,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经费投入计划与经费管理方案,为人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在园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索过程中,作者通过对园艺行业中的花卉工、种苗工、植保工以及插花员等一众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当前园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然后将其与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相结合,最终构建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院校需按照不同人才培养需求设置不同模块的课程。文化课模块:主要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口述和书面表达能力;技术实训课模块:主要以实训课培育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职业适应课模块:通过面向职业的课程来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与行业眼光;选修课模块:以选修课拓展学生视野和发展学生个性。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促使课程体系更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能够让学生在不同模块课程中获取到不同的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多面性的园艺领域人才提供课程保障。
其二,课程设置注重个体发展性。一方面,院校必须在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思政课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未来园艺职业领域中秉持职业道德标准。另一方面,院校必须在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关键课程,对于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对其毕业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课程设置注重行业实践性。院校需根据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实操特征来设置校企合作类课程,通过打造职业化、专门化的实践课来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育效果,同时还需要设置职业资格认证课,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对接,真正达到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的实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园艺行业整体发展需求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备良好道德水平的、掌握必备理论知识且具备园艺产品生产、营销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院校需打造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以良好的课程设置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