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探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2023-01-21狄建兵刘亚平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1期
关键词:食品工程实验

王 愈,狄建兵,刘亚平

(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促进了人才的国际流通性。新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还需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于2016 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联盟成员国,这也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1]。工程专业教育本科专业资格认证是目前国际普遍通行的国家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核心目标是以专业培养目标和高校毕业生出口质量要求等作为质量导向,可以确认我国工科院校毕业生是否达到工程行业国家认可的既定专业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实施工程专业教育本科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可有效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素质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1-2]。

以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培养模式,创建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发展的训练培养体系、建立实践场地、优化选拔途径,着重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一批能支撑未来食品产业发展、个人竞争力卓越、综合能力杰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是以生物应用农业食品科学和生物农业食品工程技术相关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为主要学术学科基础,研究生物农业应用食品的营养生理学与营养健康、食品工艺流程设计与生产管理及社会经济文化农业生产,食品的工艺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农业应用生命科学与应用生物工程既是农业生命科学的重要学术基础也是组成工程科学的一部分,是连接我国生物农业应用食品科学与应用生物工业工程的重要基础学术研究桥梁。在我国的1 000 多所高校中近200 所高校已经成功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995 年设置由“农产品贮运与加工专业”演化而来,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最早设立的食品类专业之一。2006 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11 年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

该学科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熟悉掌握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食品加工、工厂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学校开设专业课程有“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安全学”。

1.2 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为任课教师主动参与输出,学生被动参与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缺乏自主互动,学生缺少能够自主独立思考和与任课教师自主交流的活动机会和学习时间,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多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学习的活动机会和学习时间,启发更多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心态与习惯[3]。

2 实验教学现状

2.1 实验室整体建设情况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依托雄厚的学科基础和科学研究,坚持不断探索学生培养模式,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做出贡献。

实验中心下设果品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果蔬采后生理、发酵工程、食品工程、食品机械与制冷、食品营养与卫生检验、食品微生物及食品质量与安全10 个专门实验室。800 元以上实验设备总值达1 100 多万元,实验室面积2 300 多m2。近2 年中心投入200 万元用于设备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的实验教学水平。经过多年研究开发设计建设,实验室的主体设计场地使用和建筑总面积、各种同类型的实验工程技术设备均已基本建成,能够完全满足各种类型的实验工程技术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需求,并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教育认证的教学水平要求。中心拥有一批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教授9 名,副教授11 名,讲师18 名,助教2 名,高级实验师3 名,实验师3 名,实验室辅助人员1 名。

2.2 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依照实验指导书已有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导致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无法将知识吸收转化运用。实验课程的设置单一化,缺少综合性实验特别是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有重要影响。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标准都需进行调整,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4-5]。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措施

3.1 加强体系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规划顶层设计。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2022 年)》。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三阶段、三环节”教学质量定期监控考核制度,即在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3 个重要关键阶段定期组织质量考核和教学考试;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教育实践3 个关键环节教学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将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在职称评选和聘用人才时,关联教学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3)师资力量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名师、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与全国规划教材编写工作。

(4)建立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校企科研合作机制,加大校企之间协同合作育人的研究深度和合作广度,选派优秀高校本科生赴中国农业大学等国际名校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拓展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空间,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积极探索拓展国内对外教育合作项目办学,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国际高等教育留学计划合作项目。

(5)完善实践教学育人基地设施。加强校外实验教学基地条件设施建设,实现工艺学等9 个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校外实验教学平台的综合建设;完善农学等校内校外实践育人教学实训基地设施建设,扩大校外实践育人训练和基地,加强校外实践育人中心的设施建设;在校外实验推广实践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基础上,创建一批校外实践育人教学实训场站。

3.2 优化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模式

(1)以学校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为目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为标准,实现相关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方面的培养计划。综合考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提出的对学识、能力、工程、品行的要求,以应对其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

(2)课程内容设置按照各专业毕业要求进行调整与完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定制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安排课程与课时。目前,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占据了70%的课时,相对来说,实验课时安排较少,为培养国际性人才,需增加实验课时。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主动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缺乏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教师可增加课堂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问答、学生随机答、学生主讲等模式提高课堂趣味性,也可实施奖励措施。课堂教学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可在线上设置“问答房”,专门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既可解决时间空间问题,还可提升效率[6-8]。

3.3 实验改革措施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项目的设计可互相关联,提高课程设计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关联性的融会,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开始前,教师可通过线上发布实验任务书及实验资料,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交预习报告,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预习报告有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开展多门课程结合的实验改革。例如,食品机械与食品工艺学相结合。目前,山楂果冻制作、泡菜制作等实验更倾向于工艺流程,可结合其他课程设计实验,完善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自主设计生产线等,实验要求每人都参与,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并熟知其原理,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调整课堂实验模式。课堂实验可分为2 个部分,第一部分熟悉仪器设备。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课堂加强互动,先让学生讲解再进行补充说明。第二部分实验操作,可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 人,防止人太多存在混水摸鱼的情况。教师可在实验课上增加实验助手,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纠正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的书写改变传统的书写模式,实验报告书已有的内容可略写,实际操作与报告书中不同的步骤详细进行说明。实验报告的另一重点内容是实验数据表及实验现象分析。学生需认真记录整理数据并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须探究导致实验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及影响因素,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此达到学生对实验项目深入理解的目的[9-10]。

3.4 加强实践实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可在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从事食品检测、产品研发、品控等管理或研发方面的工作。企业是推进和推动达成产品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产品更新的主要动力,也是职业人才最终价值归属地。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产品生产实际市场需求为主要参考,制定具体的实践实训教学解决方案。学校通过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直接进入实际企业生产实践,熟悉企业并了解实际生产一线的产品操作工艺规范及生产工艺流程,拓展广大学生的职业视野,启发广大学生对未来自己职业的正确定位和职业发展的全新思考。

学校也可建议在校内投资建立企业实践技能训练研究中心,按照国际市场化企业运作教学模式,自行搭建企业实训教学平台,并可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自行制定企业实践实训计划,让广大学生在校内就业时可以直接体验真实生产项目的实际推进和模拟产品的实际生产,可以通过学校构建“3+1”职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等来实现校企实训联合及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就是说广大学生可以利用3 年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培训掌握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剩余1 年可以去其他企业进行实习,可以直接让广大学生将在校学到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企业生产中,有助于广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市场需求,培养相关专业能力[11]。

3.5 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需有对应的考核评价以支撑证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需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般课程考核包括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表现、课后作业等,期末成绩则为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则为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会让学生懈怠,产生考试前复习重要知识点的应试行为。需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调整评分标准与占比,根据毕业要求安排课程作业和考试题目,专业不同,同一科目的考试重点与评分标准也需有所调整,从而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12]。

4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着国家工程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在国家工程技术教育相关专业资格认证的大背景下,针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和不断完善专业评价管理机制,健全专业标准评价体系,在高度重视加强专业实践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更加需要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对教育行业未来健康发展必将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结合学校专业定位和地域行业特色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究,以期能够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对于已经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内地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和广泛借鉴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食品工程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做个怪怪长实验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子午工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