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民间足服的物证之法与设计之论
——评《生辉霞履》

2023-01-21季晓芬

服装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辉物证鞋底

季晓芬

(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 杭州 310002)

由崔荣荣、王志成撰,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生辉霞履》,系崔荣荣主编《汉族民间服饰谱系》中关于足服一脉的整理与研究,也是崔荣荣教授于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汉族纺织服饰文化遗产价值谱系及特色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专著以史为脉,以物为证,从历史、形制、结构、装饰、文化等多个方面逐层剖析,科学实证并系统构建了汉族民间服饰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谱系,形成了足服研究的物证之法与设计之论。

《生辉霞履》研究史料均为一手,系崔荣荣教授20余年深入田野所得。21世纪初,崔荣荣教授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之使命,针对汉族民间纺织服饰文化遗产,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传世实物的调研、征集与研究工作;先后走访了9个省,35个市县,收集了包括吴越地区绣花鞋,齐鲁等地弓鞋、放足鞋,江南水乡“船型鞋”“猪拱鞋”,闽南惠安女“鸡公鞋”等的1 000余双男女足服及足饰品,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的实证史料。本书遴选了其中的代表性足服实物,通过三维立体数据采集,大量复原了足服的形制和结构,具有重要的资料整理价值。正是由于拥有丰富的实物资料,才能够对足服构造,即足服造型(形制)和结构展开实证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实物标本的,以现代科学测量与绘制为手段的‘科学式’造型表现和结构复原方法”。此外,作者还重点关注了汉族民间各地域口述史料、地方志等文献史料等,形成了以物证为主的多重证据链,极大地提高了论著的学术性和可证性,形成了足服研究的物证之法。

《生辉霞履》研究立足设计学,交叉采用历史学、人类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相关学科方法,形成了设计之论。已有关于中国古代足服研究的著作,基本遵从封建王朝更迭的时间线,重点从文化史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中国足服的发展演替、人文故事。《生辉霞履》虽然以史为脉,但是不局限于史,以更多的篇幅和精力关注足服“物”的本身,即关注足服的造物设计问题。首先,作者完成了足服设计的形式之论。足服的形式被作者分为“构造”与装饰两类。在“构造”上重点关注了鞋底、鞋跟等设计,并对其不断进行细化,如将民间弓鞋底的造型提炼为弓鞋底上翘、鞋底侧形和鞋底底形3大视觉要素,并通过定量分析,将弓鞋底的造型与古代风俗史、社会史以及近代文明史进行关联研究,深刻体现了作者“以小见大”的研究功力。在装饰上,首次从“迁想”和“视错”两方面总结足服的廓型艺术,影射足服形式设计之美。其次,作者实现了足服设计的文化之论。研究范畴实现了由“物”及“人”的转变,将讨论的焦点转到穿着鞋、制作鞋和观看鞋的人上,阐释了民间足服蕴含的功能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最后,作者还进行了足服设计的反思之论。在汉族女性缠足弓鞋的问题上,作者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采取了双重语境的论证逻辑。一方面,作者基于封建社会背景,探讨了缠足弓鞋出现、发展、兴盛、没落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动因;另一方面,作者引入现代文明思潮,指出缠足弓鞋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区别于“造物设计”,是压迫、束缚和规训女性身心的文化陋习,并且其隐含的以牺牲女性生理健康为代价追求“美”的审美取向,至今仍然需要我们警醒和规避。

综上,《生辉霞履》通过物证之法结合设计之论的交替研究,对中国古代足服研究提供了物质文化与设计文化方面的方法及理论补充,还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足服的造型改良、装饰设计及文化赋能等提供了有益参借。

猜你喜欢

生辉物证鞋底
基于Fluent的汽车动力电池风冷散热分析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
林建军木雕作品《万物生辉》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分析
园丁颂
画与理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