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工作探究

2023-01-21王晓晓青岛优抚医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32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事业单位财务

王晓晓 青岛优抚医院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政策执行的特殊企业形式,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的经营方式。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事业单位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多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性,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财务会计的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管理部分,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政府会计工作中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更好地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提升政府绩效考核管理水平,以此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及效率。基于此,如何在新形势下优化与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及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积极讨论与研究的高发区域。

一、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创新原则

事业单位各种财务多体现在财务领域中的分配关系,属于财务范畴。同时,要搞好各项经济关系且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据此,事业单位财务作为国家财务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一)政策性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物质及精神生活。要体现国家财务政策,反映事业单位工作的领域和方向。一收一支与国家政策、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从收入角度来看,如何收、怎样收、哪些不收、哪些要减收都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在开支上,哪些该支、哪些支、如何支、哪些不该支,同样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事业单位在开支管理上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范围进行开支,不允许实行多管齐下、自立标准。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创新,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政策性特征并严格实行会计制度。

(二)服务性

事业单位关系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换而言之,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疗、工业、交通、商业、农业林业、水利及气象等部门,其本质都是为发展生产部门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因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对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要顺应特征不断深化、完善,旨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针对性

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性事业单位和非生产性事业单位,也包括为生产、建设、民生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由于制度差异财务管理需要也不尽相同,预算、资金使用、财务分配也不尽相同。从资金来源上看,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财务拨款、自身业务收入、社会捐赠等组成。不同事业单位其财务活动的内容、范围、财务收支情况、财务自给能力都不尽相同,其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采用科学的办法来管理,而无法一概而论。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及不足

(一)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核心内容,但从本质来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由于预算内容不全面,预算范围狭窄,所依据的政策和数据不够精确,致使预算与实际工作脱节,缺少必要的客观性,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不够严谨。诸多预测指标都是基于历史指标和以往的活动而制定,缺少对后续活动评估,其结果往往不具有客观价值,很难作为有效的衡量标准。经费运用上缺少预先、统一、规划等原则,各种开支存在较强的盲目性,无法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为合适的地方,从而造成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此外,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财务预算被任意调节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财务预算的严肃性、稳定性。加之绩效不评估,造成预算不受制约。

(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理念。多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整个单位财务活动中都没有体现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同时对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增强对市场风险的认知,不断地增强对金融风险的处理和预防,同时相关财务人员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缺少认知。

(三)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在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后普遍出现重视经费使用而不重视财务管理、会计中心重视核算、缺乏监管的现象。集中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脱节;缺少统一、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标准和支出标准;会计无法监控成本支出的真实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停留在对各种业务活动进行事后反映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仍停留在传统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核算型财务模式,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相适应的同时,不能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的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始终处于“人推着数字走”的被动局面,无法预知、掌握和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工作措施

(一)明确财务会计改革思路,做好新旧制度衔接

通过对改革主要内容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明确各层次的职能和工作内容;同时,在制度上重新调整会计事业单位的职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会计职能向业务领域渗透的有效方式,以达到“预算=业务”的制约作用。会计、财务部门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预算、决算、资金控制、会计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同时要注意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业务发展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财务收支等方面的影响,逐级形成高质量决策反馈信息及提高履职效益。此外,应将其管理功能有效地向业务领域渗透,从掌握资金流动、掌握经营成本、分析资金运用效率等方面进行有效协调,从而达到更好地协调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与财务资源的有限性,提高经营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部门要根据单位总体要求,确定各项改革任务,逐步推进,促进财务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传统事业单位在财务和会计上仅重视对单位资金的管理,而对非财务经费的管理却很少重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也应由单纯的集中于财务资金的管理转向对各部门资金的收、支全过程的监督。对此,应全面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定,具体如下: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其根本在于使其财务核算目标从单一财务拨款转为完全基金,因此,以往事业单位预算中仅包括财务资金的收支状况并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需要。而预算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应全面反映各部门资金、支出情况,包括过去没有列入预算的业务收入及预算外支出,编制事业单位的年度总预算,并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具体如下:首先,预算科学化。事业单位最高领导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而对其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则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突出预算严肃性、规范性,强化预算管理领导重视度,要经常召开专门预算会议,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编制预算的有关基本资料,要仔细核对、对比,制订预算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预算编制工作的全过程,明确各部门在预算工作中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以防止预算编制与实施的“两张皮”;其次,预算编制结束后要注重预算的落实,严格按照批准预算执行。诚然,如想有效实施还需对预算各项管理指标进行精炼,保证其严肃和权威;再次,健全财务收支管理体系。为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就需要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各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要强化专款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最后,建立预算管理和专项经费管理体系后,还要运用考评机制,保证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事业单位要制定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方案,并建立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奖惩,促进预算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的顺利执行。唯有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才可切实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2.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要想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首先要让所有的财产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在购买的时候要做好产权登记,一旦发生了变化和纠纷,就需要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在固定资产的注册上,应尽可能地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离,以便于区分是否存在于事业单位资产中。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须建立健全的行政组织和法律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坚持“先论证、后购置”的原则,并对是否要购置和购置的紧迫性进行论证。在购置一件固定资产前,首先要确认所申请的单位是否确实需要购置这一固定资产来完成相关工作,若有,就购买,否则拒绝。在决定采购后,根据各部门对此项资产的紧迫性,以及各部门采购资产的紧迫性,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按应急顺序进行采购。资产进入事业单位后,还要对所持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在注册后进行定期的清点,对不符合的要找出原因,如果是自然损坏,就做结账,如果是认定有责任,就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和赔偿。

3.完善资产采购流程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其成效并不明显。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体系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采购目录不足、选择余地太小、审批环节太多、采购的效率低、采购流程的透明度不够等。由于上述问题,我国政府采购计划的实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使政府采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现行的采购体制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完善采购程序,应从简化政府采购审批程序、拓宽政府采购资产的可供选择、提高采购透明度、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强经济核算等方面着手,以达到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得到健全后需要有一支专门的财会队伍来实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没有足够能力,那么无论多么完善的财务体系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其结果必然是差强人意。因此,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与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密切相关,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审核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引入高素质的财会人才;二是要加强对现有的财会人员的持续教育,除基础的会计继续教育之外,还要多组织财会人员参加由培训事业单位举办的专门培训,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财会业务的学习,并通过国家资质考试,取得相应的金融专业资格。

(四)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互联网+”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金融、会计等行业也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的出现必将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事业单位财务部收集资料及进行大量财务数据收集时,数据都会被用纸和笔记录下来,会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和登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差错,从而影响到账目的准确度,如发生数据错误等问题,势必会对事业单位造成一定影响。而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人员在电脑上输入大量的财务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保证输入准确度,且整体效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会计。同时,由于采用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等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等,可大大降低会计数据的传输速度,降低会计数据的处理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现代会计的紧密结合,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五)加强内部控制及外部检查力度

要使新的政府会计体系得到有效的执行,须对其进行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监督。作为政府会计体系统筹策划者,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及管理。同时,对检查中表现不佳的部门要进行深入调查,并给予一定的协助,使各部门能尽早地按制度规范实施。要加大对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大审计力度,完善审计工作,督促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加大对预算管理力度。在强化外部监管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单位的内部检查和控制。各部门可通过寻找第三方事业单位、审计公司对单位的内部财务进行稽核,纠正错误,并及时反馈系统执行情况。加强政府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督,确保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进一步改善政府的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工作的研究为讨论方向,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改革就是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会计改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属于全新的课题。对此,事业单位应尽快制定与政府会计改革相结合的会计财务会计改革指导意见,确定财务会计改革的思路和目标,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明确财务会计的改革方向从而积极开展改革工作,为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事业单位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