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志礼教授育人施教对中医师承教育的启示

2023-01-21侯艺涵王萍张芃杨慧敏丁姗姗张广中

关键词:学术思想皮肤科教授

侯艺涵,王萍,张芃,杨慧敏,丁姗姗,张广中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1)

张志礼教授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首创者和开拓者,师从中医皮外科奠基人赵炳南先生,2020年是其诞辰90周年,笔者通过介绍张教授为师育人和医者传承之道,深入挖掘其对中医传承的卓越贡献,传承其仁心仁术之医魂与蜡炬春蚕之师德,以此启示当代为师之医者。

张志礼教授,生于1930年,逝世于2000年。青年时曾就读于西北医学院(后更名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随后参加北京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3年,师从北京中医医院皮科大家赵炳南先生,学生时期的潜心钻研和尊师重道奠定了他今后卓越的为师育人之道。并于1973年任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承担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学工作,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1996年任全国中医皮肤科医疗中心主任,1998年聘任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其一生致力于济世活人与传道授业,为创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1 言传身教,倾囊相授

张志礼教授凭借其扎实严谨的临床知识,以己为范,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医人才。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作为皮肤科主任,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并对青年医生要求严格,寄予厚望。“名医不如实医”,是张教授诲人律己之鸣钟。他身体力行教导大家阅读经典、钻研医理、夯实中医思维。不仅经常督促学生读经典、思经典,更从自身做起手不离书、常伴经典。同时鼓励学生在临床跟诊或皮科查房时提出问题,并对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不要学习一方一药的皮毛之见,要学方法、学思路、掌握真谛”的学习方法。张教授时刻督促学生勤于临床,要求学生临证时做到口勤、眼勤、手勤,不做皮匠,要做医术精湛的医匠。

张教授的国家级师承徒弟、原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王萍教授在追忆恩师时提到[1],最难忘的就是每周跟随恩师雷打不动的查房。张教授是对患者无微不至、对疾病一丝不苟的中医大家。每逢查房日前夜,他都会深入研究患者病情,及时查阅文献并写好教学提纲。在以己为范的同时,明确要求所有学生或管床医生汇报病历并对此进行查阅和提问,以助医者学子深思医理。每次查房后他还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包括回顾经验、医疗动态、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及新疗法等。

曾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江西中医学院皮肤研究所所长喻文球在追忆张教授时写道,在其跟师学习期间张教授每次开具药方后都会结合患者病因病机梳理辨证施治思路,并在授予喻主任独立处方权后,叮嘱其遇到困难随时找他指导[2]。喻主任记录一则跟师心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疗效斐然。

患者女,25岁,左小腿丹毒间作,每治愈好。发作时局部红肿,可见红丝升至大腿,患者既往足癣病史,小趾缝发白潮湿糜烂。左小腿下1/3有红肿胀,压痛明显。诊断为慢性复发性丹毒,拟解毒利湿、凉血通络。具体方药如下:双花藤30 g、连翘10 g、蒲公英 15 g、败酱草 15 g、川牛膝 10 g、车前子15 g、车前草 15 g、薏苡仁 30 g、六一散 30 g、牡丹皮10 g、生地15 g和全瓜蒌30 g。服药7剂,诸症基本平悉,守方再7剂。

张教授认为丹毒为湿热火毒壅滞皮肤,致经络阻塞。慢性丹毒因脾虚易感湿毒,故拟健脾利湿解毒,辅以凉血通络。张教授认为全瓜蒌有养阴清热、解毒通络之功,瓜蒌配生地可以养阴清热、凉血通便,瓜蒌配牡丹皮可解毒凉血。张教授有关“脾虚日久、湿热下注、经络阻塞”的辨证思路使喻主任深受启发,在此后的临床工作中,喻主任提起治疗1例慢性湿疹双下肢糜烂、水肿、渗出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时,按照张教授的辨证思想和施方用药经验,仅治疗1个月后,双脚肿胀糜烂渗出全部清除,尿蛋白及红细胞全部转阴。这使喻主任对张教授学术思想诊疗范围的宽广及奇特的疗效深感敬佩。

在有关学术的问题上,张教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卢勇田教授曾回忆说,张教授曾为其审阅《现代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书稿,并逐页批改、欣然作序,将69万字的原稿删为42万字使其通俗易懂、能为医患所读。严师出高徒,在这种正向推动和无形压力下一代又一代皮科中医师得以成长为卓越的中医大家,骨干力量,桃李满天下。张教授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功底非常深厚,也正是其扎实的基本功和济世活人的医者仁心,使其将传承中医为己任,展现了其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勇于担当的大医风范。

2 惜才爱才,甘为人梯

张教授深知进修深造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性,自1973年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成为独立科室以来,他努力为青年才俊的茁壮成长搭台铺路,创造各种进修研习的机会,并且呼吁西医大夫响应党的号召,西学中,广纳贤才。其学术传承人杨慧敏主任回忆跟师学习的经历时提到,临床工作是大量繁琐、急需人手的,尤其是她当时还担负着培训护士长的重任。但张教授不仅在临床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尽力为每位中医学子提供深造的机会,建议其争取进修深造的机会,并明确表示“要是有机会是非常赞成你去的”。在张教授的鼓励和推动下,杨慧敏主任最终争取到了外出深造的机会,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夯实了基础、开拓了治疗思路,并得以将其培养锻炼成为皮肤科医教研的中坚力量之一。

张教授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从常年组织北京市疑难皮肤病中西医会诊到多年坚持举办全国皮肤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学习班,无一不是张志礼教授甘为人梯的为师之道。整合凝聚自己所有的学术资源,通过办班、深造等多种方式为学生铺路。张志礼教授在近半个世纪悬壶流芳的生涯中,不仅以其高明的医术、济世的医德救治无数患者,更将其学术精神注入新时代力量,使之汩汩不竭浇灌着一代又一代中医人。

3 授业授德,传承中医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蔡瑞康在追思张教授时写道“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诲人不倦。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很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他对人非常诚恳,跟他讨论问题还是很高兴愉快的。他对我来说,亦师亦友[3]。”在为师教研工作中,无论师长同道,还是弟子传人,他都热忱待见、授业授德,因之甚为学界敬重。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张教授是和煦如风的。全国名老中医徐宜厚主任曾说,张教授是他初到北京中医医院进修的第一位恩师。某次地震前夕,房屋似有摇晃之感,张教授便立即打来电话,嘱其快到屋外空旷之地,注意安全。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使身处他乡的徐宜厚主任感到无尽的温暖。张教授不仅是学术科研中的严师明灯,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恩师严父。

在中医传承方面,张教授深知文字记载才是传承最重要的一环。故其一生都致力于皮外科赵炳南学术思想的传承工作,并和高益民教授一起组织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同仁撰写了赵炳南皮科流派思想之精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系统地整理了赵老的诊治经验,继承和发展了赵老的学术思想。随后又整理出版了《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实用皮肤科学》、《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皮肤病》、《中医性病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等多本中医皮肤病科著作,以文字的形式凝练其传世之医术,以文字为载体将其学术思想散叶开枝横向扩播、纵向发展[4]。其中,赵炳南先生和张志礼教授主编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凝练了其学术思想,以传后世,普济疾痛,目前已经成为中医皮肤科的扛鼎之作[5]。张教授以其春蚕蜡炬为师之心为基,以其济世活人为医之心为楯,传承着中医千百年川流不息的学术思想底蕴。

卢勇田主任在悼念张教授时曾写下“惊悉恩师作古人,愚生哀泪湿衣襟。一生驰骋德望重,数载情谊似海深。古今联珠誉皮坛,中西合璧开拓人。先师音容映日月,后学承志谱秋春。”一诗。写出了无数中医学子对他的追思与扼腕。张志礼教授尽毕生所学育人为学、传承中医,培养和造就了无数卓越卓绝的中医人,为中医皮肤科学术思想的传承打下夯实的基础[6]。身死方生,精神不朽,身为后代的中医学子们将传承着张志礼教授为医为贤、济世活人的思想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皮肤科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刘排教授简介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