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和最佳治疗方法
2023-01-21何兆彬黄秀玲
梁 盛,何兆彬,黄秀玲
(信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信宜 525300)
0 引言
仔猪水肿病一般容易发生在刚断奶的猪,仔猪水肿病也是属于一周疾病,在春秋季容易发生,一般的症状会呈现猪的头部较为浮肿,甚至有的时候全身水肿,如果饲养人员对猪的身上按压还会留有痕迹,发病快,与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在饲养人员还没来得及治疗就突然死亡了。
1 临床症状与流行病学
例如在信宜市丁堡镇旺坑村的一个养猪场内有350头的生猪,其中包括 有33头母猪。在2021年4月3日至2021年5月25日,这一个多月有13头的母猪一共产仔110头仔猪,其中患有水肿病的就有30头仔猪患病而亡,其中发病率占有28%。根据饲养人员统计其中发病的仔猪都是30~55日龄的膘壮仔猪,而其中能够治疗的仔猪仅占有11头,发病率极高,剩余的仔猪都在治疗后有明显的康复和好转,并且根据发现这类仔猪在哺乳期是没有症状的,基本患病的对象是体质较为膘壮的仔猪。现在笔者将仔猪治疗的详细情况如下分析所示:
仔猪水肿病被养殖人员称为猪胃肠水肿,起因是因为大肠杆菌的毒素对断奶的仔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病。在发病时主要的临床反应是猪的头部浮肿,严重者猪的全身都会水肿,如果用手压可以发现有指印,并且患病的猪也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运动功能失调,颓废无力等症状。
最明显的是在断奶后10~30d的阶段,因为断奶后仔猪从乳猪料转换到过渡料,这个时期的仔猪体内机制还未健全,像胃肠功能,消化功能等都未健全,体内机制容易受到损害,导致大肠杆菌的感染,在产生水肿后毒素进入仔猪的血液,容易引起仔猪血症,引起发病。仔猪水肿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常发时节还是在春秋季,病毒频发多的时候。如果仔猪在出生时患过黄痢的仔猪,一般都不会再感染水肿病,水肿病感染群体最多的群体还是断乳仔猪,并且身体健硕的仔猪常发,该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最高可达90%。
患病的仔猪一般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少,严重时还会口吐白沫,但是没有明显的体温变化,在发病前仔猪会有轻微的腹泻,然后便秘,该病发病短仅仅是数小时,一般在一周内发病。饲养人员可以根据仔猪初始变化来对应采取措施。
2 水肿病类型
水肿病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型,一种是亚急性型,具体类型分析如下:
急性型:仔猪会突然发病,发病时会出现步态不稳,并且走路缓慢,喜欢侧卧,在仔猪倒地后会发现表面肌肉震颤,更为严重的时候还会全身抽搐,头部严重水肿,食欲不佳,并且口吐白沫。一般会出现在断奶的10~20d的仔猪,因此,养殖人员在对这类猪群时应该要着重注意仔猪的每日变化,观察每日反应。一般在猪群会有一头或者是多头的仔猪会患病,并且突然发病,无临时症状,短时间内死亡。患病的群体多发于体态健硕的仔猪。
亚急性型:一般亚急性型仔猪,起初症状是食欲废觉,但是体温没有明显变化,只是精神沉郁,但仔猪的眼,鼻,耳,颈部和腹部都会有明显的水肿,其中更是耳朵的部位水肿特别严重,患病的仔猪皮肤发亮,如果是重症的仔猪头部会水肿的只能看到 一小缝隙但是对于已经有65日龄的猪,一般水肿不会特别明显,只是在行走时会呈现站立不稳,四肢无力,左右杨晃,并且猪的形态像醉态,会一直做圆圈运动,在晕倒倒地后四肢还会出现游泳状,有的猪还会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更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麻痹,瘫痪,叫声嘶哑,体温会逐渐下降到正常的温度,猪的心跳加快,有的还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会因为影响呼吸困难死亡。
3 造成猪水肿病的影响因素
诱发仔猪水肿病发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饲喂高水平的膳食蛋白质、粗纤维少,饲料成分急剧变化,气候突变、畜群的易感性以及母源抗体保护力的下降等有关。此外,有研究表明一些病毒性、寄生虫病病原如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球虫等也是很重要的诱发因素。总的来说,仔猪水肿病主要是仔猪的饲料营养水平、自身免疫能力、遗传抗性及饲养环境等4个方面相关 。
3.1 饲料的营养成分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粗纤维的含量不足、饲料成分急剧改变 、过饱和缺硒等都与发病有关。①仔猪在断奶前后,由于饲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如果再加上仔猪的饲养管理不当或者猪舍内的卫生条件不好,会导致猪水肿病发生;②仔猪饲料中的维生素或者矿物质元素的缺乏及饲喂大量的精饲料,也会造成仔猪的胃肠道紊乱,使得病原性的大肠杆菌增殖较快,引起猪只的肠道中微生物菌群失衡,诱发猪只水肿病的发生。
3.2 饲养环境的变化
饲养环境的突变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例如果产房的保温通风管理不当,使得仔猪受凉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病原菌在肠内大量增殖和产生内毒素,内毒素经肠道吸收后诱发过敏性反应,引发猪只水肿病。此外断乳仔猪在保育舍阶段时,如果舍内的环境差,密度高,通风不良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导致病原大量增殖,加之仔猪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同样容易诱发仔猪水肿病。
3.3 免疫能力
研究指出,猪母乳中富含IgA抗体,它能防止仔猪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定植,为哺乳仔猪胃肠道黏膜起局部免疫保护作用。适当增加仔猪断奶日龄有利于提高仔猪多点生长性能,更利于仔猪建立更全面、成熟的免疫系统。一旦仔猪断奶,保护仔猪免受致病菌侵袭的母源抗体IgA逐渐减少,肠道抵抗细菌增殖的能力下降,加上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都有利于肠道致病细菌的感染,从而导致猪水肿病的发生。
3.4 遗传抵抗性
猪群对于大肠杆菌的易感性由畜群遗传特征所决定,有个体遗传差异。大肠埃希菌黏附于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是仔猪对该病原的易感性决定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否存在特异性菌毛受体。菌毛受体的表达与否可以用来区分易感猪和具有抵抗力猪。
4 剖检变化
根据有关人员研究发现,对于剖检的7头病死的猪,最为明显的症状是猪的胃壁,还有大肠等内脏会有明显水肿情况,切面也有明显的外翻,肠系膜和淋巴结都有明显的充血,严重者猪的腹内侧皮下还会看见明显的水肿,猪的内脏,心包积液等等一般没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5 实验室诊断
①无菌取病死猪的肝、脾等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平板上。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后出现直径2~3毫米、边缘整齐光滑的浅灰色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长出红色菌落。分别挑取以上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无芽孢菌。在血平板上培养为β-溶血。②药敏试验。高敏的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头孢拉定;中敏的有复方新诺明(SMZ+TMP)、红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低敏的有强力霉素、甲砜霉素、痢菌净。
6 治疗与体会
6.1 治疗方法
①方案一,每10kg体重用链霉素0.5万国际单位、地塞米松2.5mg,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d。方案二,每10kg体重用头孢拉定0.2g、50%葡萄糖40~60毫升、复方维生素B注射液4~6ml、地塞米松2.5mg,混合腹腔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d。在采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同时,另外每头肌注速尿2ml与亚硒酸钠注射液2ml。
②每10kg体重用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复合维生素B片2片,一次灌服。每天两次,连用3d。
③未发病同窝猪只,每10kg体重用头孢拉定0.2g、地塞米松2.5mg,肌注,2次/d,用药1d。
④全群仔猪每10kg体重用庆大霉素4万国际单位,连用5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多维100g/250kg。
⑤及时调整配方,降低日粮粗蛋白含量,减少不易消化的蛋白饲料用量。如减少常规豆粕用量,用膨化豆粕替代30%~40%的常规豆粕。
⑥中药疗法,肌内注射黄芩注射液:0.2ml/kg,一日 1 次,连用 5 日。
6.2 治疗体会
①治疗要及早,提倡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一旦发现仔猪水肿病,要整窝、全群用药,特别对感染但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猪只,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②要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硒等的含量,以提高抗应激水平。
③要进行药敏试验,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用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等加强抗炎与解毒治疗。
④以静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于肌注效果,并降低日粮蛋白,有利于控制疾病。
7 预防防控措施
(1)做好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仔猪应适当运动,以增强抗病力。特别是防止仔猪营养不良或者是营养过剩,还需注意各种饲料原料的搭配是否合理,不能只饲喂精饲料,适当也需添加部分富含粗纤维的饲料,注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
(2)做好饲料的更换过渡工作。从外地调来的仔猪,尽量保持用原产地的饲料和饲喂方法1周以上,然后逐渐改喂本场饲料,使仔猪逐渐适应。
(3)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应用全价料饲养。避免日粮单一或蛋白质偏高,要适量供给青绿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4)新进圈仔猪每头应于饮水中投喂复合酸制剂,连服7d,即可达到预防仔猪水肿病的目的。
(5)断奶前做好补料工作,加强仔猪的胃肠锻炼。断奶不要太突然,使饲养条件逐渐改变。断奶前降低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2%(或加粗饲料到仔猪料中),断奶后采取限制饲喂3~5d,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对疑似水肿病的仔猪,在饲料中按预防量添加氟哌酸或磺胺嘧啶1周,可有效地控制水肿病的发生。
(6)哺乳期加强补硒与补铁,补硒采用在仔猪3~5日龄肌注0.1%亚硒酸钠溶液0.5ml,60日龄再注射1ml;补铁采用在仔猪3~4日龄注射牲血素、右旋糖酐铁剂等,以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发现病猪时,可在同窝未发病的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药物加大小苏打、电解多维拌料进行饲喂2~3d,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7)一般情况仔猪出现水肿病的症状之后较难以治愈,但早期病猪可采用饥饿疗法,暂时停饲,并隔离饲养,给予病猪充足的饮水,同时添加适量的矿物质泻盐,必要时可灌服,加速猪只排除毒素,此外还可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6~10mg)肌注或者是使用水肿病的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