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研究

2023-01-21

新农民 2022年36期
关键词:营林栽种林场

肖 晓

(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河北 张家口 076350)

林业建设工作是生态文明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以拓展林场占地面积、提升国土绿化率为目标,林业部门集中力量栽种经济型树种与珍稀树种,在积累林业资源的同时,保障区域生态平衡。现阶段森林面临病虫害频发、树苗成活率下降等问题,为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修复林业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采用有效营林措施,重构林场生态环境,提升林场中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弱灾害影响,以有效治理与生态型预防为手段,遏制细菌与病原体传播,修复枯萎或停止生长的病树,切断害虫繁殖链,采用投放天敌生物、播撒生物制剂、栽种隔离带、封山育林等方法,合理开发、积累林业资源。

1 营林措施在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森林病虫害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大量树木停止生长或枯死,珍稀树木幼苗成活率因蚜虫病、枯萎病等病虫害影响而快速下降,林业部门无法回收前期树木种植成本。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营林模式的转变,林场管理人员可采用全新营林措施,调节某一区域树木的栽种密度、种类、施肥量与土壤颗黏性等基本条件,突出营林措施在方法层面的多样性与客观性,保证树木健康成长。森林植被必须得到合理利用,林木资源才可获得积累,受到大规模砍伐与自然灾害影响,国土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各行业对木材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林业产业经营压力增加,为了在压低树木种植成本的同时,创造生态效益,则应主动采用科学营林措施,淘汰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与人工处理方法,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秉承防治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组织小规模封山育林活动,改变林场林木结构与种植方式,扩大人工林种植面积,适当栽种国外树种与本土灌木植物,有效改善森林环境,发挥涵养水土、净化大气的作用,减少林场周边人类活动,严禁无限制森林砍伐与资源开采,为林场建立天然屏障,避免害虫与致病真菌快速传播,隔离病树与健康树,通过混种不同类型树木,自动形成防护带与隔离带,保证营林效果。高水平营林措施可间接强化树木生命力与生长速度,缩短其发育周期,使之有效抵御病虫害,营林人员还可使用专业工具检测树木表皮与内部纤维层、树根根系部分,对树木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开展针对性清理工作,投放白蛾、介壳虫等害虫的天敌生物,在一定范围内播撒生物药剂,在病虫害暴发初期采用合理措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新营林技术。

2 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与特点分析

国内森林流行病虫害的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大,不同省份因气候、生物物种、水土环境等因素影响,病虫害发生频率、负面影响各不相同,部分病虫害由外来物种引发,另一部分由林场管理不善、腐殖质真菌感染引发,一旦发病,则会导致森林生态环境变化、树木停止生长或枯死。害虫通过啃食树叶、挖断树根与树枝等方式,造成危害,导致树木表皮破损、枝干损坏,树体死亡,国内常见森林害虫超过800种,部分害虫具备耐药性,可飞翔,由虫卵孵化而成,可在短时间内繁殖下一代并在树木中寄生,难以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春季、夏季为虫害多发季节,冬季病害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逐步增加,发生面积有所扩大,林木资源产量因此下降。病虫害传播速度较快,可在3~5d内影响到整个林场,致病真菌可在树木内壳与根部寄生,在第二年温度上升时重新传播,因此具备反复性,难以完全根治,例如烂皮病、腐朽病等病害可呈片状感染树木,影响较广范围内的林木。

病虫害经常发生的原因在于人工造林面积过大,多数树木种植密度高,土壤中养分不足,环境恶劣,导致树木抗病害能力较差,基因多样性较低,树木种植种类一致,同一类流行病害可广泛传播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多数林场中的林木结构以多数人工林与少数天然林为主,缺乏完善的生物链条与稳定生态环境,树木间隔范围较小,栽种地点位于低洼地带,日照时间较短,选址不当,树木下方土壤透水性不佳,在旱季无法获得及时灌溉,承载力较差,大量腐殖质物质和枯枝败叶堆积在树木下方,林间管理实施效果较差,间接为致病真菌提供了繁殖滋生场所,枯萎病、叶黄病等流行病害经常出现[1]。为达成林间管理目标,工作人员在发现病虫害后,大剂量喷洒农药与其他类型化学药剂,未能及时调整林木种植方式,森林中成活物种较少,无法形成捕食害虫的生物链,间接造成各类害虫与真菌、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加,农药逐步失去作用,反而导致鸟类、青蛙等有益物种消失,使得森林生态环境陷入不稳定状态。我国部分林场位于亚热带与温带交界地区,气候变化幅度大,部分季节昼夜温差超过10℃,部分地形由黄土、风蚀沙土、红土等土壤覆盖,在降水较少的季节沙尘暴、干旱、水土流失等现象多有发生,此类恶劣天气容易导致树木抵抗力下降,病虫害会随着旱灾、蝗灾等灾害同时发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秋冬季节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害虫虫卵和致病真菌可越冬繁殖存活,在第二年感染树木。

3 林业管理工作中营林措施应用状况分析

人工林场林木管理任务较重,树木数量较多,分布于广阔栽种范围内,巡林工作执行难度较大,缺乏可用技术工具与信息,部分工作人员仅能以肉眼辨识林木外观,难以无遗漏地发现患病树木与具体症状。林场巡查监控频率较低,平均每月组织一次核查活动,无法按计划搜集到全部树木生长状况、出芽率等信息,病虫害可在巡查活动空窗期快速发展并造成恶劣影响。现有森林管控体系运作效率较低,体系建设滞后,可用人员不足,巡林工人、观测员等职务无人担任,部分工作人员能力薄弱,无法正常识别不同树木生长特性,树木采样缺乏代表性,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下降[2]。由于缺乏系统性监管控制机制,林场基层人员未能及时清除树木上的病枝隔离患病树木,林木密集,透风性、透光性较差,树木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间接导致病虫害多次发生。例如针对西南林场大规模种植的杨树,此类树种生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能力强,但在每年夏季到秋季时段容易患上烂皮病,表皮因感染致病真菌而脱落或发生干裂现象,树木容易因此枯死,产生圆形黄斑,夏季温度较高,杨树得不到林场人员正常养护,土壤养分不足,空气湿度较大,病菌可通过空气中的水蒸气、飞沫传播,患病树的表皮在短时间内脱落,导致种植效益下降。

4 合理运用营林措施治理病虫害的可行路径

4.1 革新病虫害治理理念,采用高新科技

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营林效率,可引进全新营林科技,针对较常见的蚜虫病、天牛、叶黄病等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淘汰传统防治模式,组建素质较高、技术能力较强的林场工作队伍,使之定期操控遥感设备探测林场,搜集如树木枝叶颜色、生长高度、树木表皮硬度等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不同阶段树木生长状况与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害与虫害,找到枝叶枯黄、生长速度下降的树木进行人工检验,满足新时代林业工作精细化发展要求。林业人员应停止使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农药杀虫或人工清洗等手段,引入先进防治技术,优化治理理念。例如针对常见的天牛虫害,可采用引进天牛天敌物种的方法,放养大量牛蛙或麻雀等生物,使之捕杀天牛,抑制害虫生长,进行科学防治。还可引入蚂蚁、瓢虫等有益昆虫或啄木鸟等有益鸟类,降低害虫数量,啄木鸟可捕食树干中的毛虫与蚜虫,降低虫口密度,通过虫菌间的相互抑制实现病虫害防治。林场人员应根据害虫整体数量,选择性地引入天敌物种,根据自然规律进行评估研究,避免在不同位置随意投放。为进行有效治理,可在患病林木周边播撒生物激素制剂,诱导雄性害虫吸入化学颗粒物并停止生长,控制虫害影响,避免危险性虫害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展。有条件的林场可重新规划树木栽种方式,在树木周边栽植灌木或其他小型植物,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让更多生物进入林场,构建完善生物链,增加森林土壤中蚯蚓等有益物种的密度,建立无公害营林机制[3]。

4.2 制定完善栽植计划

营林人员应根据林场面积、栽种地点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不同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合理树木栽植密度与不同种类树木栽种方式,将人工林与天然林混在一起进行栽种,保证不同树种均匀分布,满足森林资源积累需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种植开发价值较高的特殊树种,如可为造纸业提供材料的桉树与黄杨树等。通过调整树木栽种密度与深度,可为每一株树苗留出充足生存空间,避免出现树冠遮盖后方树木的问题,保证树木能够同步进行光合作用,改善树木生长环境,进行整地活动,置换树木栽种地点下方土壤,填入更多黑钙土、红土等养分较多的土壤。营林人员应避免某一地区仅有单一类型的纯树种,而是将乔木科植物与橡木科植物混合种植,营造混交林带,让树木获得更好生长,混交林树木根系茂盛,树木高度不一致,日光可照射到高度较低林木上。例如工作人员可混合种植紫杉木与阔叶树等树种,降低紫杉木患上白斑病、烂皮病等病症的几率,调整树种种植方式,将其按照带状、圆盘状进行栽种,进行均匀密植,改善土壤地块肥力与承载力,保证树木具备经济开发价值。选择混交林树种时,需要在充分考虑当地土壤、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筛选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生物特征、易感病害等条件,进行精确匹配,间接强化树种抗病害能力,以达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在生长过程中相互促进的目的。为降低树苗感染病虫害概率,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应当采用轮作方式,降低人工林采伐频率,将树苗与农作物、绿肥植物混合种植,满足植物养分需求,让其他类型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4]。

4.3 把握养护工作要点

林场人员应每隔三到五天组织一次全范围检查活动,巡查林场不同地区,检测林木生长状况,发现患病树木并添加人工标记,及时使用专业工具剪除受到感染、停止生长的树枝,清扫落在树木下方的枝叶与腐烂物质,在保护植被的同时,净化森林环境。工作人员应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学习更多专业营林技能,接受专业化训练,认识到恶劣天气影响下林区树木的生长规律与发育速度变化,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病虫害,并快速评估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树木资源运输、开采与外来树种栽培等方面,把好检疫关,定期进行卫生检测,禁止外来物种进入林区,避免在林区内部乱扔垃圾[5]。还可提前在林场不同区域修建隔离带,构筑由大型灌木与乔木林组成的风景带,提升这一区域内树木栽种密度,让两侧树木与其拉开栽种距离,控制植株密度,针对植株较少的区域,进行穿插种植,栽种不同类型树种,如在柳树中栽种桉树、在乔木中栽种杏树等方式,改变树种分布结构,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林场人员应主动学习各类物理防治工具使用方法,如黑光灯、热能捕虫陷阱等工具,在发生病虫害时安装工具大规模诱捕害虫,利用激光灯、热能辐射等高新技术防治害虫。

5 结语

为提升林木成活率,必须根据树木品种、林区环境、气候条件等各类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营林技术,让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工人按计划实施营林工作,如混合种植多种类型、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树木品种,如桉树、柳树、黄柏树等,进行交叉栽种,调整树木间隔密度与栽种高度,建立营林防疫机制,定期检测树木生长状况与外观,进行取样调查,搜集林木不同阶段生长数据,评估其是否患病或被致病真菌感染,一旦发生流行病虫害,则可快速搭建隔离带或封闭管理区,减少林木资源损失,将患病树与害虫封闭在林场中进行清理。

猜你喜欢

营林栽种林场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试论营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探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