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具悬挂犁操作技术研究
2023-01-21唐万胜
唐万胜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防城港 538001)
0 引言
在科学技术支撑下,我国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农机具诞生,真正实现了“铁牛”代替“耕牛”目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挂犁作为较为常见的现代化农机具,几乎家家具备,其在作业过程中主要以犁这一部件为主,能够加快耕地速度,提高耕地水平,将土壤中的土块粉碎。悬挂犁的种类较为丰富,只有农户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调整方法,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本文将对悬挂犁操作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农机具悬挂犁操作技术
1.1 轮式拖拉机的轮距调整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农业生产中悬挂犁需要与轮式拖拉机配合使用,由于轮式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受牵引力作用,会出现犁耕幅度小于拖拉机轮距的现象,所以在犁地过程中,轮式拖拉机的一侧驱动轮,需要在前趟犁沟中运行,在拖拉机轮距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偏牵引问题,导致机组无法沿着直线行驶,所以在悬挂犁使用时,需要检查好挂接前应,并将轮式拖拉机的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
1.2 入土角调整方法
想要保证悬挂犁的犁更加顺利地入土,需要合理调整悬挂机构的上拉杆,保证犁的入土角科学、合理。结合操作经验总结来看,当犁开始入土时,入土角需要控制在0°左右。
1.3 耕深调整方法
在悬挂犁操作过程中,调整耕深通常会选择三种方法,分别为调整高度、调整位置和调整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调整高度
悬挂犁使用中,犁的耕深取决于犁架上限深轮相对应的立架具体位置。农户在使用悬挂犁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双作用式油缸的作用和功能,需要保证操纵手柄位于浮动位置;而作用式油缸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保证操纵手柄处于下降极限位置。在机组耕深调整过程中,采用高度调整方法[2],需要依靠限深轮使犁随着地表运作。这种调整方式能够保证犁更好地对地表进行仿形,如此可以使耕深保持一致,从而全面提高耕地效果。在悬挂犁使用中,高度调整方法应用率较高,也就是通过提高限深轮,进一步接近犁梁,从而增加耕地深度。在达到耕地深度要求基础上,需要保证限深轮上有足够的土壤支反力。如果使用的犁没有限深轮,则需要通过调整定位卡撰的位置,对耕地深度进行控制。
(2)调整位置
在悬挂犁投入使用后,需要通过调整移动位手柄的方式,对液压系统进行操控,保证拖拉机和犁处于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对耕深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在位置调节手柄处于某一位置时,拖拉机和犁之间则会形成刚性连接状态,在二者位置得当的情况下,使犁能够正常运行,并保证耕深合理。这种位置调节方式更加适用于平坦地块。因为机组处于复杂地块时,拖拉机会随着凹凸不平的地面产生较大起伏,导致上坡时耕深较浅,下坡时耕深则较深。在对双作用式油缸进行调节过程中,需要对定位卡撰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耕深合理,此时操纵手柄需要处于中立位置[3]。
(3)调整力度
移动式拖拉机本身具备力调节手柄,在悬挂犁使用中可以通过调整手柄位置,对耕深进行控制。在保证土壤阻力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力调节手柄处于特定位置,那么力则会维持特定耕深。在犁耕作过程中,力调节手柄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如果受复杂地理条件影响,导致耕深增加,那么土壤阻力也会随之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拉杆压力。
1.4 犁水平架调整方法
在悬挂犁使用过程中,只有保证控制好前后左右的水平,才能够确保耕深一致,从而为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这就需要通过调整犁架水平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来说:
(1)调整纵向水平
想要保证犁在运作过程中纵向水平合理,就要科学调整悬挂机构的上拉杆长度,确保犁在耕地过程中前后一致,耕深相同[4]。在农业生产试耕过程中,如果存在前犁体相对较浅,后犁体相对较深的问题,则需要适当缩短悬挂机构的上拉杆长度。相反,如果前犁体较深,后犁体较浅,则需要延长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
(2)调整横向水平
为了保证悬挂犁耕地过程中犁架横向水平合理,就要对悬挂机构左右提升杆的长度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左右犁体相一致,从而快速完成耕地作业。如果想要抬高右侧犁架,则需要将左提升杆适当缩短;如果想要降低右侧犁架,则需要延长左提升杆长度。
1.5 耕宽调整方法
(1)曲拐丝杆式耕宽调节方法
如果在悬挂犁使用阶段,第一犁体的宽度超过允许范围,则需要使用调节手柄对悬挂轴进行科学调节,使右轴向前移动,左轴则适当后移,如此能够保证犁的纵梁角度逐渐调整到正常状态,从而为后续犁地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机组在持续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沟墙反作用力,犁在摆动时逐渐向犁地方向前进,并满足预定耕地宽度的要求。此时,机组的运行方向能够始终和犁侧板保持平行状态[5]。如果在犁地过程中,出现第一犁过窄问题,则需要通过反向调整方式进行规范。针对单点耕宽调节装置,如果出现第一犁超过允许值时,要适当延长左悬挂点的长度,以此来降低耕幅。
(2)横移悬挂轴或横移左悬挂挂点
以上提到的曲拐丝杆式耕宽调节方法,需要对犁体耕宽进行关注,一旦出现偏大或偏小问题时,要及时通过调整悬挂轴方式进行规范,保证犁架稳定运行,耕深科学合理。针对曲拐式轴式悬挂装置,如果犁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犁体耕宽过大问题,则需要调整悬挂轴,使犁架水平移向未耕方向,从而减小耕地宽度。相反,如果遇到犁体耕宽较小问题,则容易发生重复耕作现象,此时可以调整衡量位置,当调节器移动到已耕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宽,当调节器移动到未耕位置,则更宽会相对缩小。
1.6 垂直挂接
(1)牵引犁调整方法
在悬挂犁运作过程中,使用者需要对拖拉机牵引板的高低进行科学调整,或者对犁架前弯端高低进行调整,使犁在垂直范围内能够快速挂接[6]。也就是在犁架前弯端位置对横拉板进行调节,使纵拉杆在牵引板位置的挂接点与横拉板挂接点进行紧密连接,而后通过阻力中心。在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如下:将犁体有序摆放在平坦地面,而后将牵引环拉起,控制好牵引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牵引板高度和耕深相加的和。而后从牵引环位置进行拉线,保证拉出的线到达阻力中心为一条直线,该直线在通过立架调节孔后进行挂接。完成挂接工作后还要在试耕过程中进行进一步调整,确保最终调整合理,而后开展犁地作业。
(2)半悬挂犁调整
为了保证拖拉机垂直面与半悬挂犁挂接得当,需要对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拉杆挂接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合理控制上拉杆长度。如果上拉杆挂接位于悬挂架上端的连接孔,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入土行程,此时容易出现前犁体耕深较浅,后犁体耕深较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上拉杆进行调节,保证入土性能得到改善[7]。
1.7 偏牵引调整方法
在悬挂犁使用中,如果耕幅受各种因素影响达不到理想要求,甚至小于拖拉机轮距,则需要通过调整偏牵引方式进行解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偏牵引调整
牵引线要在前进过程中始终与方向保持平行状态,但会与拖拉机动力中心产生一定偏差,在犁地过程中,拖拉机如果偏向一侧行驶,则会增加操作难度,容易导致拖拉机的偏向机构和行走机构出现偏磨问题。
(2)斜牵引调整
在悬挂犁运行中,阻力中心、牵引点以及动力中心需要位于一条直线,但这条直线与犁的前进方向并不是相互平行的,在作业过程中,犁出现偏拉现象,会对作业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从偶尔增加耕地阻力。
2 农机具悬挂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
悬挂犁和牵引犁相比较,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去除了有很多易损件,包括地轮、尾轮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悬挂犁的使用效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且为后续维护保养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悬挂犁农机具完全不会产生故障[8],所以,以下本文将对各种故障的引发原因和排除方法展开研究,旨在为悬挂犁更加广泛地使用奠定基础。
2.1 犁桦入土性能较差,无法保证耕深的稳定性
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来看,犁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土壤,并保持一致的耕深,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在犁进入土壤的过程中,犁体需要稍稍前倾,保证桦尖先触碰到土壤,通常将入土角控制在3°-5°范围内即可。第二,桦刃进入土壤产生的压力需要高于土壤的抗压强度,通常需要达到0.1Mpa,才能够顺利入土。在悬挂犁使用中,之所以存在犁桦入土性能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不满意以上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犁本身技术水平较差。例如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桦尖变形、上翘等,或者犁体垂直间隙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第二,机组挂结不合理,或者调节不到位。例如:悬挂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合理选择悬挂点位置,上拉杆与下拉杆连接不到位;上拉杆的长度过长;犁架前后水平控制不当;入土角控制不当;下拉杆的限位链过紧、限深轮无法升起等。第三,需要耕地的土块存在板结问题,或者土质过硬。第四,犁的重量不足。以上均是犁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会对耕地质量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除了犁本身的问题外,状态良好的悬挂犁在投入使用后,也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入土性能较差的原因[9],对此,需要先对悬挂点的位置进行科学调整,保证犁上悬挂点和下悬挂点都能够挂上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入土力矩。如果调整后依然存在入土难问题,则需要对上拉杆进行调整,适当缩短长度,通过增加入土角方式保证犁顺利入土。也可以将右提升杆的长度缩短,使犁架整体向左前倾,在保证前后处于水平状态的基础上,使耕深达到一致目标。如果以上方法调整后,依然存在入土困难问题,则需要适当增加犁的配重,但是要注意不能通过坐人方式增加重量。
2.2 犁在作业中存在漏耕、重耕问题,耕地质量变差
在犁地过程中,如果出现漏耕,重耕等问题,大部分原因是机组挂节调整不合理导致的,对此需要合理调整耕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调整轮式拖拉机的轮距,在调整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计算,保证第一犁体末端到拖拉机后轮的距离与相关规定相符。
对曲拐式悬挂轴进行调整,或者对更宽调节器的长度进行调整。悬挂犁一旦出现大量漏耕问题,需要缩短耕宽调节器的长度,或者对曲拐进行转动,保证犁架在水平范围内形成合适角度,确保其在犁地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耕宽,切实解决漏耕问题。相反,在耕宽过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悬挂犁出现重耕问题,则需要对曲拐轴进行反向调整,或者延长耕快调节器的长度,使犁架逆时针形成合适角度,以此来增加耕宽,避免出现重耕问题[10]。
调整横移曲拐式悬挂轴,或者对耕宽调节器左悬挂点水平位置进行科学调整。如果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依然无法解决重耕或漏耕问题,则需要对横移悬挂轴进行调整,或者对悬挂点进行调整,如果因耕宽过宽引发漏耕问题,则调整左悬挂点,如果因耕宽过窄引发重耕问题,则需要使左悬挂点向右侧适当移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土地优势,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支撑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新型农机具。众所周知,由于各地农艺条件不同,所以需要犁地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悬挂犁作为一种新型农具,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传统犁地工具而言,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但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农户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对悬挂犁进行科学调整,以此来提高耕地水平和效率。为后续农业生产作业有序进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