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食味晚粳稻机械化安全栽培技术及深化苏州优质水稻产业的初步探索

2023-01-21谢巧泉朱勇良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苏州水稻

谢巧泉,朱勇良

(1.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0;2.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6)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全市地势低平、湖荡密布、河港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宋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1]。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改变几千年来本地农业从业者对水稻产业的情愫。受地方工业反哺,苏州现代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深度剖析水稻产业,还存在诸多不足,仍然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技术的集成驱动来推广优良食味水稻的安全栽培,推动地方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苏州水稻生产和效益基本情况

种粮效益波动,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平衡性较差。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受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种植成本连年上升,2018年水稻种植成本达到1254.86元/667m2,创新高,而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继续下调,部分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的大户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出现“弃田跑路”现象。种植优质稻谷,粮食部门未兑现优质优价,优质不优价。种植杂交粳稻,粮食部门降价收购,丰产不丰收。农户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面临下降和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的两重压力和约束,尤其是今年化肥成本猛增,稻谷价格增加1分钱无疑是杯水车薪,种粮卖谷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继,农户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

2 示范组织推广优良食味晚粳稻安全栽培技术

2.1 品种应用

选用的水稻晚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10%~15%,适口性要好;从播种到成熟收获的全生育期天数一般在160~165d的晚粳型水稻品种。对本地区多发常发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要有较好的抗耐能力,谷粒多、穗型大或者穗粒数中等的兼顾型的早熟晚粳或者中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上述适宜的产量架构的品种,产量形成结构通常是:有效穗数为20万~22万/667m2,每穗的总粒数一般位于100~130粒之间,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平均在27g左右,期望经济产量在550~615kg/667m2区域。可以使用的合适水稻品种有苏香粳100、南粳46、南粳5055等。

2.2 培育好健壮的水稻秧苗

在合适的晴朗天气安排晒种2~3d,做好水稻种传病害的浸种处理,选用植保主管部门推荐药剂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浸种,捞出直接常温催短芽播种落谷。播种可以采用流水线定量播种机播种,可以方便实现营养土填装秧盘、稻芽谷下种、盖籽土覆土、适量的水分补充等作业等一次性完成。育秧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硬地硬盘育秧法或者工厂化育秧两种方法。

做全做好育秧工作的准备,提倡使用机械流水线下谷播种,两种育秧方法都要做好暗化促齐苗的技术环节工作:将已经播种好的塑料秧盘有序叠放,运入准备好的仓库内。数量以40张左右的硬盘叠为一堆码,不要太高,并在最上层覆盖上一张空塑料硬盘来遮光;每码堆之间需要预留好大约10cm的间隙,有利于空气流动,来增加氧气,促进芽谷出苗全苗,可以提高秧苗整齐度和均匀度。如果农户的种植面积较大,需要一次性播种落谷的数量较大,那么需要在仓库中间腾出1.5m左右的通道,便于硬盘出库运输,用于机械移栽。秧盘暗化时间一般在2d左右,太长和太短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精心运筹出苗期的水分管理,培育出秧龄适宜、苗体健壮的秧苗供大田栽插。

3  大田绿色丰产技术

3.1  精整大田,适期移栽,防好杂草

前茬作物收获后,先施有机肥并及时进行旋耕整地,旋耕前提前灌水,泡水2d以上。浅水旋耕掌握田面水层2~3cm,使用配套埋茬机械,耕深14~16cm,达到泥草充分混匀,田面没有残茬。耕翻后再施化肥,上水后耙田整平后需要沉实2d以上。移栽时间一般掌握6月15日~6月20日,稻苗的秧龄掌握在18d左右。机械栽插的行距配置为30cm,株距配置为12cm,移栽的穴数约在1.7~1.8万穴/667m2,每穴移栽的水稻种子苗数控制在3~4苗,确保水稻田有6~8万/667m2的基本苗。栽插时要求大田清水硬板,切忌在深水状态下栽插,栽插过深会影响水稻返青立苗,大田栽插后要及时安排化学除草,采用二次封闭处理加一次茎叶处理补充化除的方法进行杂草的控制。化学除草的第一次封杀可与第一次分蘖肥的使用结合起来,在移栽后的3~5d选用30%苄·丙微粒剂 150g/667m2除草剂进行封杀,田间建立合适的浅水层,保水3~4d,不能淹没秧苗生长点,期间不要随便排水,也不能随意走进田里去扰动田间作业面,以免影响除草效果。大约在移栽后的二周内,结合第二次的分蘖肥的施用,进行田间杂草的第二次封杀,可以选用10%的丁·苄微粒复配剂0.6kg/667m2,和肥料均匀拌和,并且要均匀撒施,施药后继续保持浅水层3~4d。7月15左右,视田间实际的杂草情况选用针对性好的茎叶类处理剂的除草剂进行精准处理。

3.2 科学运筹肥水

机械移栽后要保持浅水层1~3cm促进分蘖发生,秸秆还田的田块在栽后2周内有需要2~3次的脱水露田,增加氧气的供应,改善农田生态小环境,有利于促进水稻幼苗生根立苗;当全田苗数达到计划成穗数的80%时,从轻到重实行多次轻搁田,程度控制在田边稍发白,田内土壤沉实不陷脚;待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勤灌;抽穗后勤灌跑马水,水分管理上掌握干湿交替的灌溉原则,达到养根保叶增绿的目的。配合机械收割的要求,收割前一周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产量和大米外观。

肥料使用方面,提倡以商品有机肥为主,或者投施自制有机肥。优良食味水稻的肥料使用提倡适氮、控磷、增钾。全生育期的肥料运筹掌握降低基蘖肥,诊断施用穗肥。肥料使用:总用氮量控制在纯N18kg/667m2以内。基肥选择使用农家肥1000kg/667m2或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加45%高浓度复合肥25 kg/667m2、加碳铵25 kg/667m2或者尿素7.5 kg/667m2。栽后3~5d第一次追施分蘖肥,使用尿素5 kg/667m2,栽后12~15d第二次追施分蘖肥,使用尿素7.5 kg/667m2。7月底8月初使用高浓度复合肥20 kg/667m2、加尿素5kg/667m2、生物钾肥1.5 kg/667m2。

3.3  切实做好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是完善物理阻隔技术,有效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水稻机插秧田推行无纺布覆盖;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利于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苏州地区单季晚稻要重点防好稻飞虱、螟虫、稻瘟病和纹枯病,高产地区和特殊天气年份要注意防控好稻曲病。病虫害的总体防治策略如下。

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重点防治对象,水稻孕穗前首先要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和水稻植株的自动补偿调节作用,一般不用药防治。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阶段,防治指标掌握在孕穗抽穗期每百丛虫量800头以上,大水量喷雾施药。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到低龄幼虫的高峰时间,首选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小水量喷雾使用,防治部位主要在叶面,农药要附着在叶面冠层,防治指标为每百丛水稻有束叶尖50个左右。

稻瘟病:重点落实预防措施,预防是重点用药是补救。预防叶瘟和穗瘟可以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结合实际情况首先要选择种植优良食味抗病的水稻品种2~3个,避免水稻品种种植的单一化,搞好种子消毒,氮肥的使用要避免过量和过迟,而导致水稻生长倒伏和恋青。稻瘟病常发区的水稻秧苗要使用送嫁药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是关键。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分蘖末期做好适时脱水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5%~20%时施药防治。

苏州地区水稻病虫害的总体防治的常年时间安排。7 月上旬防治三代灰飞虱、二代纵卷叶螟和一代二化螟和大螟;7 月 20 日前后主治白背飞虱和二代纵卷叶螟;8 月上旬主治三代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二代褐飞虱;8 月 20 日左右,防治三代褐飞虱、三代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下旬~9 月初主治兼穗期病虫;8 月底~9 月初防治四代纵卷叶螟、四代褐飞虱、穗颈瘟和其他病虫害。使用当地植物保护部门推荐的绿色防控农药和高效生物农药制剂,兑水 50kg 小机喷雾,或增加 20%用药量兑水 125kg 用远程喷雾器喷雾[2];或者使用植保无人机用药防治。

3.4  适时收获和储藏

95%以上水稻籽粒转黄,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具,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水稻割青,影响收成。联合收获不应在露水尚未消失前开展大范围的作业。有条件的应首选具有茎秆粉碎装置的全喂式收割机收获,或者及时组织机械化分段收获,并采取低温烘干至标准含水量14.5%入库,单独储藏。避免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干燥或过度干燥,导致稻谷的加工质量降低、食用品质变劣。

4 深化发展苏州优质水稻产业的初步探索

4.1 高位布局苏州未来水稻产业,重点化解水稻“卡脖子”种业

借助大院大所科研力量与地方协同创新,高起点布局苏州未来水稻产业。苏州是太湖流域优质晚粳稻米主要产区,要以品种为抓手,保持品质、抗性等方面优势,利用独特自然条件,生产优质高档大米。通过共建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稻米产业化。2021年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与著名农业高校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共建南京农业大学(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提升苏州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化解苏州百万亩水稻用种的卡脖子问题,并加快育种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应用,加大推进苏州稻米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南京农业大学(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依托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临湖基地建设,计划联合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在未来5年将瞄准苏州稻米产业发展,放眼长三角优质晚粳稻区,重点在新品种研发、新技术集成、功能稻米开发等领域形成科研产出,推动苏州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并服务长三角晚粳水稻产销区。

4.2 示范推广肥料低碳使用技术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通过精准施肥,既减少了用工又节约了肥料,是显著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更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3]。为做好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展现水稻缓混侧深施肥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高效低碳发展,精密组织辖区内种粮大户等观摩水稻缓混侧深施肥现场展示和应用,听解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与技术老师积极互动。2022年区内水稻生产将积极推广该项技术,并与江苏省的“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有机结合。下一步辖区内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面积,推动水稻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和低碳。

4.3 大力开展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创建

推广交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展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成果。通过高产创建,拓建和展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和“五新”技术,示范区内全面展示稻麦周年优质栽培、水稻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全市择点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28个,其中还有农业农村部试点县整县推进高质高效创建1个。全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辐射面积大、带动效果好,有效地推动各地水稻生产水平提高和水稻产业的深化发展。

4.4 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大米品牌建设,提升种粮大户生产效益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品牌富农要求,强势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品牌集群建设推进苏州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生产。一是强化“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索区域公用品牌富农苏州实践。进一步完善大米品牌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水稻示范园区配套服务,加强质量溯源体系推广维护,规范企业品牌包装应用管理,完善水稻产业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强化技术支撑,引导全市|7.33万hm2水稻基地投入“苏州大米”标准生产、绿色发展、质量追溯、品牌推广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基地的辐射示范功能;建设和公布销售“苏州大米”的销售门店(营销专区、专营店或专门的营销场所);举办 “苏州大米十大价值品牌” 新闻发布会暨颁奖典礼;编辑、出版了苏州水稻种植五千年人文历史和水稻生产的技术规范《苏州大米良作良方》;进行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苏州市分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把邮政纳入苏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营销主要渠道,结合邮政线上线下渠道网络,实现苏州大米等公用农产品品牌的联合打造,共同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最终进一步深化和实现了优质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苏州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园林之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