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孙子兵法》中的成语智慧

2023-01-21王廷文

孙子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延边孙子兵法孙子

王廷文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谋略、重视谋略,讲求“先谋后动”“谋定而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谋略思想,大多来源于军事领域,与兵书有关,与军事谋略有关。《孙子兵法》作为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兵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笔者最近查阅手中的学生工具书《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1〕(以下简称《成语词典》),查找出与《孙子兵法》相关的成语数十条。本文谨以这些成语为例,粗浅分析一下《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与文明意蕴。

一、“因势利导”“以战去战”的大战略智慧

《孙子兵法》作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被公认为是一部讲述战略的书,尤其讲大战略、宏观战略比较多。《成语词典》中体现战略智慧的成语出处,有的直接标明出自《孙子兵法》某一篇;有的没有标明出处,但成语确实来自《孙子兵法》。一部分成语很明显出自《孙子兵法》,但《成语词典》却标注了别处;还有一部分成语,其思想内涵明显是从《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引申出来的。举例如下:

(1)“不败之地”。【出处】《孙子兵法·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2〕《形篇》中孙子指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是说,胜利的军队都是提前做好胜利的充分准备,先确保自己不失败,然后在战斗中寻找一切战胜敌人的机会,战则必胜。《孙子兵法》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战胜敌人的艺术,而是如何不被敌人战胜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百战不殆”。

(2)“因敌取资”。《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北齐魏收的《魏书·燕凤传》〔3〕。成语意思是就敌人处取得物资用。该成语意思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作战篇》:“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说,战争的耗费很大,运输粮草和给养的费用很高,所以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武器装备可以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要争取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充足了。

(3)“因势利导”。《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成语意思最早在《孙子兵法》中就已体现。《孙子兵法·计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近义词“因利乘便”也是从《孙子兵法》的这句话而来。孙子非常重视“势”,十三篇中《势篇》专门讲“势”。“势”就是凭借已经建立起来的对己有利条件与态势,灵活应变,始终掌握作战的主动权。“因势利导”成语智慧启示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重视势的存在,只有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势利导”,才能成功。

(4)“兵不血刃”。《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荀子·议兵》〔5〕。成语意思是兵刃不沾血迹,指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兵不血刃”意思很明显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经过战斗就使敌人屈服,是最高明的用兵策略,也是最为理想的用兵境界。

(5)“以战去战”。《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耿秉传》〔6〕。“以战去战”也称“以战止战”,是《孙子兵法》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孙子兵法·谋攻篇》:“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孙子最高的理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撰著兵书告诫我们,战争是残酷的,所以要慎战。没有强大的武备支撑,期望没有战争也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大自己,威慑敌人,终止战争。这是孙子的智慧,也是《孙子兵法》的精华。

(6)“同舟共济”。〔7〕成语意思是同船渡河,相互照应。比喻利害得失相同者要患难与共,通力合作。“同舟共济”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在孙子看来,吴国与越国世代仇敌,但当两国人乘坐同一只船渡河遇到大风浪时,他们也会相互帮助,通力合作。“同舟共济”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当面临共同的困难或灾难时,更要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共度时艰。

二、“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的竞争智慧

《孙子兵法》是一部讲战争艺术的书。《孙子兵法》传播到欧洲,书名就被翻译成《战争的艺术》。由于战争是人类竞争的极端形式,战争的规律不仅包含着竞争规律,而且高于竞争规律。《孙子兵法》蕴含了许多人类竞争的智慧,可以为现代竞争活动提供帮助。举例如下:

(7)“避实击虚”。【出处】《孙子兵法·虚实篇》:“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8〕孙子认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一定会有强有弱。在战争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地方,而重点进攻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启发意义:我们在处理矛盾问题时不要“硬碰硬”,要先从容易突破的地方下手;我们在进行谈判时要懂得避实击虚,等等。

(8)“出 奇 制 胜”。〔9〕【出 处】《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合起来简称为“正合奇胜”,也就是“出奇制胜”的意思。成语意思是用奇兵奇计战胜对方,取得胜利。孙子强调,所有战争不过就“奇”和“正”两种形态。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而用“奇”兵取胜。“正”和“奇”两种形态演化出来的战法像圆环一样,没有穷尽。“出奇制胜”成语智慧启发我们,凡事都有“正”“奇”两个方面,壮大自己实力,立于不败之地靠“正”的方面,而要赢得竞争,还要靠“出奇制胜”。

(9)“以逸待劳”。【出处】《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10〕孙子认为,掌握并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就近做好准备的军队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军队对付疲劳的敌人,用吃饱饭的军队对付饥饿中的敌人。“以逸待劳”的智慧反映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掌握等待的艺术,在外部条件不具备时要耐得住寂寞,不盲目作为,不乱作为;要懂得养精蓄锐的道理,不断壮大自己,积聚自己的力量,等待机会出现时再动手,这样胜率更高,取胜的把握更大。

(10)“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出处】《孙子兵法·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11〕孙子强调,军事家的指挥艺术、战争的诀窍在于两点:一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攻击,二是选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下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两个成语往往分开来使用,其智慧在于教会我们怎样做选择,怎样做判断。在激烈的竞争中,选准、选好你的进攻点很重要。

(11)“攻心为上”。《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12〕其兵法意思完全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军争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心理战应用在战争中,自古有之。此举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就是统一战线和瓦解敌军。

(12)“践墨随敌”。〔13〕成语意思是实施作战计划时,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即敌变我变。“践墨随敌”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孙子告诉我们,作战贵在机动灵活,作战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千万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战场上的形势依情而定。“践墨随敌”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勇于突破自我,大胆改革创新;善于审时度势,随时调整改变竞争策略。

(13)“再衰三竭”。《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左传·庄公十年》。〔14〕成语“一鼓作气”也是出自这里。“再衰三竭”“一鼓作气”里面的军事思想,最早体现在《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孙子讲,士卒的战斗士气是会受时间影响的,一般来说早上士气最高,中午就懈怠了,下午士卒思归就没有战斗力了。孙子以此推广到用兵作战,要避开敌人士气高昂的时候,在敌人懈怠思归的时候发起攻击。这也是孙子“避实击虚”思想在“治气”方面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选择时机,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要善于等待,等时机成熟了再动手。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实用理性智慧

《孙子兵法》重利、趋利、争利。《孙子兵法》中“利”字出现了52次之多。孙子毫不避讳谈“利”,《孙子兵法·火攻篇》:“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于是有人指出,孙子是实用主义者。但是孙子的实用主义是带有理性的实用主义,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光芒。举例如下:

(14)“知彼知己”。【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5〕孙子认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敌人,了解自己。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组织实施“避实击虚”的战略,最终战胜敌人。引申到我们生活中,也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熟悉和掌握自己和敌人两个方面的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5)“百战百胜”。【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16〕孙子指出,百战百胜,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百战百胜”在我们生活中,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战一百次,胜一百次,每战都能取得胜利。形容能征善战,所向无敌。但孙子认为,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相比,“百战百胜”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我们在竞争中,追求的目标是“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16)“兵不厌诈”。《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韩非子·难一》。〔17〕近义词“兵行诡道”,《成语词典》则标注出处为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18〕其实,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早在《孙子兵法》中就已经体现。《计篇》:“兵者,诡道也。”《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孙子讲,诡道是用兵打仗的原则之一,故孙子有用兵作战“诡道十二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主动的示敌以假象,迷惑敌人,骗敌人上当,“多方以误”,从而达到自己的作战意图。“兵不厌诈”“兵行诡道”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与环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切忌胡乱套用。

(17)“兵贵神速”。《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书·郭嘉传》。〔19〕“兵贵神速”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故兵贵胜,不贵久。”“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在该篇中强调了用兵作战耗费巨大,所以战争不宜拖得太久,尽量缩短战争的时间,争取速战速决。只要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要在乎取得战争胜利的形式漂亮与否。“兵贵神速”成语智慧对于我们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问题上,很有启发意义。凡事要追求效益,讲求时间成本,实现速度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18)“钝兵挫锐”。【出处】《孙子兵法·作战篇》:“久则钝兵挫锐。”〔20〕孙子说,用兵讲求速战速胜,不可旷日持久。时间久了,军队疲惫,锐气也会挫伤。成语“钝兵挫锐”警示我们,做事情要大胆果断,一鼓作气,雷厉风行,切忌拖沓磨蹭,拖泥带水。

四、“爱民如子”“上楼去梯”的管理智慧

向《孙子兵法》学管理,是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建议。《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著作,其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商界精英将《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取得成功,并由此创立了“兵法经营学”。《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已经融入我们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内化为一个个成语智慧。举例如下:

(19)“爱民如子”。《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21〕该成语意思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地形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应该就是“爱民如子”思想的由来。孙子说,看待士卒像看待婴儿一样,他们就可以与将军一起赴汤蹈火,不会退缩;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就可以与你一起共赴生死,毫不畏惧。“爱民如子”与中华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一脉相通,被现代管理应用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发挥企业中人的作用。

(20)“破釜沉舟”。《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史记·项羽本纪》。〔22〕其实成语意思最早在《孙子兵法》里就有。《孙子兵法·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孙子讲,率领士卒深入诸侯之地,就要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奋勇向前。焚烧战船,打碎做饭的锅的做法,都是用来表示“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勇气和决心。“破釜沉舟”用在现实生活中,多用来鼓舞士气,表示绝不后退的决心。

(21)“上楼去梯”。《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3〕成语意指秘密谈话,也比喻怂恿人上当。“上楼去梯”成语意思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孙子的意思指将士卒置于危险的境地,断绝其归路,示之以不活的决心,迫使士卒奋勇向前。其意思与“破釜沉舟”相近。作为一种鼓舞士气的方法,其积极的方面在现代管理和人事策划中也经常被用到。

(22)“死中求生”。《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公孙述传》。〔24〕成语意思指在接近死亡的绝境中求生路。“死中求生”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认为,不同作战地理条件下,士卒的心理会有不同的反应。将军队置于危亡之地、死绝之地,士卒就会团结一心,拼死作战,这样军队反而可以生存。成语故事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五、“堂堂正正”“不言而信”的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是一部智慧全书,谋略全书。赵承凤将军主编的《世界三大智慧奇书解读》〔25〕,将《孙子兵法》同《智慧书》《君主论》并列为世界三大智慧奇书。究其原因,《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保持其千年不衰、历久弥新的思想基础。因为哲学的普适性,使得《孙子兵法》中的兵学智慧转化为我们的人生智慧,指导我们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辉煌业绩。举例如下:

(23)“堂堂之阵”。【出处】《孙子兵法·军争篇》:“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阵),此治变者也。”〔26〕成语“堂堂正正”,出处也是这里。孙子告诉我们,军队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在于知晓敌情,准确判断敌情。“正正之旗”“堂堂之阵”表面上看到的是敌人队伍的严整,深层次告诉我们对面的敌人是一支纪律严明、指挥统一、协调一致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最好不要进攻,至少目前不要进攻。“堂堂之阵”成语智慧告诉我们,实力的确很重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足够强大以后,你才可以成为“霸王之兵”,你才能做到《孙子兵法·九地篇》讲的“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24)“智名勇功”。《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唐朝房玄龄等所著《晋书·杜预传》。〔27〕成语用来形容人智勇双全、文武全才。“智名勇功”最早出自《孙子兵法·形篇》:“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子说,真正善于指挥军队取得胜利的将领,他们大都没有卓越的战功,没有智勇双全的名声,那是因为他们做好了战争前的准备工作,交战之前就已经胜利在握,所以能够一战而胜。这就是《形篇》所讲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里面蕴含了很深的人生智慧,需要我们现代人好好体会。

(25)“首尾相应”。【出处】《孙子兵法·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28〕孙子以常山之蛇“率然”比喻用兵,意在告诉人们,作战中要相互救援,相互配合,发挥好整体协调作用。“首尾相应”成语智慧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也不可虎头蛇尾。同时,做事情要讲求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作用,真正发挥“1+1>2”的效能。

(26)“动如脱兔”。〔29〕成语意思是指行动起来就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形容速度非常快。“动如脱兔”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指出,开战前要不露声色,让敌人放松警惕,门户大开,我则可以长驱直入;开战后要像奔兔一样迅速如飞,使敌人措手不及,无法抵抗。“动如脱兔”成语智慧不仅告诉我们速度的重要性,而且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他所创造的势是险峻的,而发起战斗的时机往往是短促的,即《孙子兵法·势篇》所说的“势险节短”。我们从事任何事业也是一样,先要看准时机,然后迅猛出击,一击制胜。

(27)“不言而信”。《成语词典》标注出处为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30〕成语意思是不用说明也可相信,或者不用多说就树立了威信。“不言而信”成语意思最早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不令而信”,是说不待申令就能做到信任服从。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如果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就能做到“不言而信”。

【注释】

〔1〕北京市海淀区学校信息中心策划,张长松编,《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3〕《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88页。

〔4〕《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1页。

〔5〕《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6〕《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80页。

〔7〕《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4页。

〔8〕《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9〕《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10〕《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9页。

〔11〕《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7、141页。

〔12〕《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页。

〔13〕《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2页。

〔14〕《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7页。

〔15〕《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9页。

〔16〕《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7〕《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18〕《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19〕《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20〕《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21〕《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2〕《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3页。

〔23〕《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4页。

〔24〕《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25〕《世界三大智慧奇书解读》,赵承凤主编,济南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26〕《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9页。

〔27〕《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5页。

〔28〕《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35页。

〔29〕《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30〕《世纪版学生中华成语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猜你喜欢

延边孙子兵法孙子
《孙子兵法》组歌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孙子壵
韩语近义动词的意义关系分析
——以捆绑动词‘’为中心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