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

2023-01-21余奇文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区位城市更新感性

余奇文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引言

中国当今城市的发展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无论是仍在全球迅猛发展的疫情,还是入夏后的特大洪水、城市内涝灾害,人们今后将长期面临与多重灾害共生、共存的局面,城市安全也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值得我们进行反思,这也对新形势下城市设计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提出了新的要求[1]。

1 城市更新中进行城市设计的意义

①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是向外来人员展示城市魅力的最直接场所,也是象征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现阶段,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内的人口数量正呈现出日益激增的状态,城市居民能够享用到的城市公共空间则越来越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设计时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城市更新的社会背景之下,着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高,从各类文化标志、区域、节点等角度出发,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不断提高设计的可行性与品质,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内涵。另外,合理的设计还能够有效解决公共空间与各类建筑物之间的用地矛盾,能够在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空间的规模与数量,进而提高整座城市的品质。②提高城市更新合理性与可行性。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与完善,借助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不断改进城市设计的整体方案,从而使城市更新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更强。以各种各样的市政工程为例,部分市政工程的施工地点选择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而借助于合理的城市设计方案,就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失误,从而使各种市政工程能够更加契合城市发展需要,真正造福于城市居民。另外,一个优秀的城市设计方案还能够更加立体地展现出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而有效应对城市更新时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规划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是真正提高城市更新合理性与可行性的重要措施[2]。

2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2.1 城市设计内涵方面

应将健康目标重新予以重视,并强调其可设计性。健康目标直接服务城市中的人,在高密度城市化进程中,人群的公共健康日益强烈地依赖于城市空间的健康程度及健康保障能力。某种程度上说,疫情防控常态化揭示了城市空间非日常的隐性状态,空间韧性与城市治理的协同是城市从容应对灾疫、实现灾后恢复发展的关键。城市设计理念需要向韧性发展、智慧治理和人文关怀方面转型,其方法需要向构筑韧性基础设施和韧性公共空间转型。城市空间的健康程度还体现在全域空间体系中,通过城市设计方法,构建蓝绿空间廊道网络系统,将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联络起来。因此,城市设计承担着空间规划体系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城市空间健康观的重要方法角色,更加绿色、健康的空间韧性是城市设计转型的关键。

2.2 建立科学的设计评审制度

为更好地推动城市规划设计,应建立针对性的科学设计评审制度。通过设计评审制度,合理评价规划设计,在提升评审制度科学性的同时,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增强设计质量,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制定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期间,要明确评审标准,在合理分析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性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评审标准,同时将评审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

2.3 适当选择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基于城市更新这个主要方向,需要保证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合理性。城市更新不同于城市建设,城市中原有的要素不能被完全抹除和覆盖。因此,选择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设计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设计方法主要分为重建模式、改建模式和保护模式。重建模式是对城市中已经无法继续存在,或者与城市发展极不适应的布局进行改变,这种重建更新对于城市整体的改动较大,需要从资金、居民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原有的道路在重建更新后可能不复存在,这就需要关联到交通、居民出行便捷等因素,尽可能降低更新中的影响,一般这种更新设计应用于功能和价值不具备修复和改进空间的城市项目。改建更新模式在目前的城市更新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改建可以修复已经老旧的城市建筑,改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等,这种更新不会造成城市整体风格的改变,又能够让城市焕然一新。改建更新设计中,主要采用局部拆除或者扩建等方式,无须投入较多成本,就能够实现对城市布局、功能的有效调整。保护更新模式,则是针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在更新过程中既要考虑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又要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区域或者建筑等。保护更新设计,要在保持城市整体文化、风格的前提下,对重点区域进行保护,如一些古街,要在保护中挖掘其城市更新切入点,对可以修复的建筑进行完善。

2.4 城市规划设计应积极吸收建筑设计优点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长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和功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和整合建筑设计的优势,从而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4]。

2.5 预留城市拓展空间范围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更新发展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在城市更新设计中,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预留出城市拓展空间。城市更新当中,对于原有的城市布局和建筑进行改造,需要融入动态思维,能够基于设计将短期更新与长期更新进行联系,而不是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目前的城市发展需求上。预留城市拓展空间,是城市统筹规划和长远发展的一种融合,在合理布局和更新改造当中,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状态,如人口规模、交通、住宅以及其他城市功能的匹配等。如在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中,考虑到未来城市车辆的增加,道路拓宽是必然的趋势,当前虽然没有那么多车辆,但也要预留出交通道路的拓宽空间,因此在城市更新设计方面,就要确定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与原有道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过近,则无法进行有效拓展,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就不得不以拆除道路两侧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前提,满足道路更新需要,这样就会增加后续的城市更新难度和成本等。在预留城市空间的设计中,需要基于目前城市更新发展方向和速度,做好积极有效的预测,建立长效更新机制和体系[5]。

2.6 区位空间审视下的城市设计路径

①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对于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从内涵层次而言包括由区位主体所涉及的空间环境,具体可分为3个层面:地段、地域、城市,其审视内容可分为理性要素和感性因素两种,其中理性因素就包括传统城市设计需考虑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诸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景观水系、人口分布、现状建设情况等;而感性要素的分析与区位主体分析中的内容大致相同,均是指向文化艺术审美的把握,是一种理性基础上的感性强化。对于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路径,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步:对于区位主体所在地段的审视;对于区位主体所在地域的审视;对于区位主体所在城市的审视;最后总结分析,提取特质要素进行设计。②区位主体的审视。区位主体,即城市设计的目标对象,按分类而言可分为三大类别:宏观、中观、微观。区位主体既可以是一个整体,例如某个城市,其中所包含的要素十分错综复杂,又可以理解为是某个具体的设计单体,例如某个建筑设计,其组成要素较为简洁单一。而明确了区位主体就为接下来的设计指明了方向。而对于区位主体审视的内容而言,可以划分为理性要素和感性要素两大层面。其中理性要素更多指的是传统区位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之中的常规分析内容,例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而感性要素正是现今城市设计之中较为缺失的部分,包括历史文化、意象感知、艺术审美等。对于感性要素的挖掘其指向是突出城市特色,使得后续设计不再“千城一面”,达到一定文化艺术审美的高度。而对于区位主体的审视路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步:对于理性要素的把握;相关感性要素的挖掘;理性要素与感性要素两者结合,提取出与设计密切相关的特质意象要素;最后梳理分析所有意象要素,进行相关研究,为后续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路径具有普遍性,针对不同的区位主体,也可结合具体实践背景进行改动,但大致思路不会发生太大变动。③由区位主体上升到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区位主体与区位空间关系是一种指向与反观的关系,由区位主体指向了区位空间关系,再由对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来反观区位主体的相关设计意象要素。对于区位主体和区位空间关系的审视更多的是对于其自然、文化意象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是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为理论支撑的,通过感知特质意象要素,即可在设计之初迸发无限的灵感与想象,这对后期的设计无疑是一种促进作用。当然这种灵感大都较为感性,难以捕捉甚至难成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对理性要素的获取来试图为这些灵感创造出其可能实现的条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审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理性要素,还更应重视感性要素。

2.7 多方协作加强组织管理

作为一个十分复杂且规模较大的工程,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要借助多方协作才能够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根据以往的城市更新经验来看,想要实现高效的多方协作,往往阻碍重重,因此经常会因为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各种问题。开展城市设计就是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这首先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规划方式,注重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将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功能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造福城市居民。另外,还需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文化氛围,借助于城市本身的独特文化魅力来激发城市居民的认同感,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每一个城市居民参与到设计当中的热情,采集更多的知识与声音,为城市设计方案提供更多的灵感[6]。

3 结束语

城市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城市的公共空间绝非简单的物化空间,它同时蕴含着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要素,不仅城市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超越了单纯空间问题的阈限,更是对城市各种构成要素分析、归纳、整合、优化的整体把握,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开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更新的质量。

猜你喜欢

区位城市更新感性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TOD/城市更新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