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童声歌唱训练及嗓音保护

2023-01-21薛音

参花(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变声期变声童声

◎薛音

一、引言

童声唱法是根据对少年儿童在进入变声之前,其具有的歌唱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歌唱方法。这种唱法的实践不依靠人的本能,而是在掌握人体发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实行的符合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特征的用嗓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且需要经过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当前,科学的童声唱法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些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普及,主要还局限于在少儿合唱的训练和中小学音乐课之中运用。我国的童声唱法体系及理论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许多理论上的问题还没有涉及,比如,童声演唱的民族风格的形成,童声嗓音类型的划分及训练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从少年儿童歌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特点切入,探讨少年儿童发音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二、少年儿童歌唱的生理特点

人在三岁以后,进入变声期前的阶段,声带发育较为缓慢,总体来说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是儿童学习歌唱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儿童声带相比成人而言尚且较短,并且胸腔狭窄,胸肌扁平,胸围通常也小于身高的一半。在音质音色方面,少年儿童的声音一般和女声有些相近,同时表现出其特有的稚嫩、清亮的音色。基于此,少年儿童的歌唱要以轻机能歌唱为主,避免那种一味地通过胸腔共鸣,用本嗓大声喊叫式的歌唱,这是少年儿童无法承受的,违背了其生理机能的运动规律。

在童声声乐训练中,一般以弱声或半声为主。这种练习便于儿童体会声音高位置共鸣的感觉,而且能使声带处于边缘振动发声的状态中。应该注意的是,用轻声练声只是一种童声训练发声的手段,而不是仅用轻声来歌唱,其目的是使儿童掌握轻机能(声带边缘振动发声)的歌唱状态。如果只用轻声来训练,反而会使儿童受到拘束,影响他们本来天真活泼的性格,束缚童声应有音色的显露与歌唱机能的健康发展,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考虑到儿童的嗓音条件,在其接受能力和音域范围内展开训练。练习时间也要适度,防止对声带产生压力。

三、少年儿童歌唱的心理特征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从“再造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的阶段,“创造想象”开始形成;“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抽象思维”开始萌发;“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同“有意注意”“机械记忆”并存。因此,他们的歌唱心理也具有特殊性。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少年儿童往往难以主动运用和发挥情感,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对歌曲难以形成深度理解,语言易出现障碍,但是模仿、记忆力较强。所以,少儿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听觉”和“视觉表象”进行模仿。如果在声乐训练中,没有考虑到少年儿童的歌唱心理,缺乏相应的引导,就会使训练产生负面效果,影响少年儿童歌唱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童声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人在出生以后,听觉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较为敏感的阶段,因此,可以提早对幼儿进行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很多成人在音准方面存在的误差,实际上并非是生理性的,而是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缺乏音乐听力的培养。当前,人们对音乐听觉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训练时忽视对音准、节奏感的训练,这些都对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影响儿童歌唱心理的发展。

婴儿啼哭是依靠横膈膜的力量,把哭声送以高位置的共鸣部位,哭声因此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也很少因啼哭而形成嗓音嘶哑的现象,这种发声方法虽然出于本能,但其自然调节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话习惯和缺少科学的声乐教育,绝大多数人发声习惯距离原始自然的发声方法越来越远。如果从儿童启蒙时期,就培养他们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姿态,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在发育成长期,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减弱,一旦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和形成歌唱心理障碍,再来纠正则比较困难。因此,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和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是童声声乐训练的基本内容。

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理解能力差,模仿、记忆力强的特征,这导致童声歌唱训练与成人歌唱训练有很大的不同,其更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直观性。在童声训练中,声乐理论方面的内容不能太多,主要通过范唱引导少年儿童进行模仿,开展具有启发性的训练。在范唱过程中,示范者歌唱的口型、姿态、面部表情,以及节奏、发音等,都会对儿童的歌唱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这种模仿性的训练,能够使少年儿童对歌唱状态产生直观的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低幼儿童发声器官锻炼少,未经过很好的听觉训练,在训练中强调直观的同时,也要注重生动活泼,吸引其注意力。譬如可以利用儿童熟悉的声响开展发声练习,构建寓教于乐的氛围。同时,发声练习的编排也要针对儿童歌唱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选用。训练者要能够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具有吸引力的面部表情进行训练,对集中儿童的注意力,诱导儿童的想象力,增强儿童的情感体验,都具有直接影响。通过趣味性的声乐训练,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同时引导儿童的无意注意,使两种“注意”同时发挥到声乐训练中,这是维持童声歌唱训练的基本条件。

五、儿童歌唱训练的几个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歌唱生理特征和歌唱心理特征有所不同。对此,童声歌唱训练要有计划性、阶段性地开展,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幼儿童的歌唱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从中声区开始,一般在e1—b1或f1—c2之间,我们正常说话大体就在这个区间。发声训练要从包含三度音的基本音区开始,再逐步向五度音组成的旋律过渡。在基本音区养成了正确的歌唱习惯后,就可以进一步扩大音区训练。如果基本音区没有达到一定的歌唱水平,就急于唱高音或低音,会形成高音狭隘尖锐、低音压抑沙哑、声音上下两节无法融洽转换的情况。

第二阶段:8—10岁的儿童歌唱训练。这一阶段主要着重于继续扩大音域的训练,一般扩大到八度范围之内。练习曲逐步转换到以跳进旋律为主,训练内容上愈加注重发声技巧。在“打开”喉咙、“放下”喉咙的基础上,气息要平稳有控制,但不到换气记号处不要重新吸气,做到音断气不断,仿佛每个音都在高位置共鸣中发出。

第三阶段:变声前少年期歌唱训练。在两个阶段的训练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第三阶段的练习,把音域逐步扩大到e1—f2的范围。这一阶段也要进一步加强技巧方面的训练。

以上训练只是一个大体的阶段划分,在具体的训练中,还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灵活安排。每个个体在成长环境、生理机能、健康状况以及音色音质等方面都不相同,即使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在歌唱方面也往往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比如,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首先表视出的是非常灵敏的音乐感觉能力,常以强烈的音调模仿力和记忆力而显示出来。可是也有极少数的音乐儿童,在声乐方面连简单模仿都很难做到。“五音不全”是这些儿童的普遍特点。而从音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般只要不是生理缺陷所导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声乐训练进行补救的。这种歌唱心理发展和歌唱生理条件,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对他们的音乐发展虽不是决定性条件,但却是有利或不利的重要因素。因此,童声歌唱训练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套用到所有儿童身上。

六、童声和变声期的嗓音卫生

(一)童声的嗓音卫生

儿童的发声器官与成年人的发声器官有很大的差别。儿童的喉部声带比成年人大约小一半到四分之三,非常脆弱、娇嫩。儿童好动爱闹,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大喊大叫。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正确地使用和保护嗓子,不仅要制止他们大声吵闹,也要让他们避免演唱那些力不从心的歌曲。

如果在变声前,儿童身体健康,体质较好,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童声训练,并注意嗓音的保护,就会给后来顺利渡过变声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能使喉部发声器官正常发育,而且变声顺利,时间会缩短,音质也会好。

(二)变声期发声器官的生理变化

当青少年进入青年期,会出现第二性征。喉部以及声音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变声期”。一般而言,男性在14—15岁,女性在12—14岁,进入变声期。

在变声初期,嗓子会不舒服,嗓音嘶哑,感到自己没有控制嗓子的能力,勉强发音时出现怪音。

变声中期也称旺盛期,是急剧变化的时期。由于在变声这个比较短的时间里,喉腔体积加大,声带变长,喉部肌肉组织发生变化,肺活量增加,使原有的发声动力平衡出现不协调及失控现象。这一变化是慢慢而来的,何日开始,何时结束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变声期到底持续多长时间是一个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根据全国各地区的统计来看,说话声变化时间短者3—6个月,长者为一年左右;艺术嗓音变化时间就更长了,个别人需要3—4年才能变完。变声后男孩子声带一般加长6—10毫米,女孩子声带加长4—6毫米;男声音高降低一个八度,女声则降低三度左右。这个时期,说话声、歌声均变成了成年人的声音。

(三)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在变声期,如果发声训练时间过长,或声乐表演任务过重,就会导致新发育的、脆弱的声带和喉部各肌群出现严重损伤,影响其正常发育,从而妨碍声音的健康转变。但是主张在变声时完全不进行发声训练,话也尽可能少说,也是不正确的。喉部在发育过程中,要根据嗓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训练,从而使发声器官得到运动,锻炼喉肌发声功能,可以促进声带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嗓音向好的方面转变。但是训练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绝不能过多和过猛,以免造成相反的效果。如果嗓子变声过分,则不要训练;变声不过分或已到后期,则可以进行少量的中音区训练,每次练习不要超过15分钟,以避免声带疲劳。

另外,对正在变声期的青少年,应该教育他们养成爱惜嗓子的好习惯,而且要禁止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及保护嗓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嗓音的保健常识

声乐演员、声乐训练工作者、中小学音乐教师等,嗓子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事业。然而,由于用嗓方法不当,缺乏嗓音卫生常识,嗓子患病率会增高。因此,了解嗓音卫生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注意心理健康

心理活动与嗓音疲劳有着密切关系。人的一切情绪和思想上的波动,都可通过交感神经对嗓音发生影响。心情愉悦时交感神经兴奋,对消除嗓音疲劳起积极作用,而情绪低沉时,则容易出现嗓音疲劳的现象。因此,歌唱时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即歌唱欲望。

(二)歌唱要有节制

虽然掌握正确的歌唱发音方法,对防止嗓音疲劳非常重要,但是歌唱要有节制。过度用嗓,连续长时间歌唱也会使声带疲劳和病变。禁止病中滥用歌喉,特别是感冒时或参加剧烈运动后声带往往呈轻度充血状态,是不利于放声歌唱的。

(三)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体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一经养成,神经系统会形成条件反射,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自身的行为习惯开展声乐训练和声乐活动,能够提高声乐训练效果,也能够逐步提高自身对声乐训练的接受程度。例如长期按照规定时间开展声乐训练,身体和嗓音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适应训练中声乐歌唱的要求,能够使演唱更具活力,提高并巩固声乐技巧。

生活规律也包括饮食、休息、睡眠、沐浴、排便等。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演唱前1—2小时内不宜进餐,更不能过饱。以免饭后增加胃的容量而妨碍膈肌运动,从而影响呼吸和发声效果。当然,饿着歌唱也不好。当有饥饿感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不够,身体无力,喉内外肌肉运动也较弱,难于支持歌唱,更谈不上歌声洪亮、优美了。因此,常说的“饱吹饿唱”并不科学。另外,大蒜、辣椒是美味菜肴的原料和佐料,但是,它们对咽部、声带黏膜有刺激性,会使喉腔、声带及口咽部充血。同时,饮食的骤冷骤热都对嗓音不利,而吸烟会使呼吸道黏膜及肺部形成病变,所以,不宜吸烟。烈性酒也不宜多喝、长喝。经常喝些清淡的茶水对身体健康和嗓子保养是有好处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长久健康地歌唱。

八、结语

综上所述,童声歌唱训练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歌唱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其歌唱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身体成长期良好嗓音的保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童声歌唱训练计划。同时作为声乐训练工作者,也要注重自身嗓音的保护,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歌唱水平,以期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变声期变声童声
融合CNN和Transformer编码器的变声语音鉴别与还原
童声里的中国
夏 天(童声合唱)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木星地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真人变声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童声一笑
童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