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地的歌谣

2023-01-21河南侯发山

金山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包干种地麦子

河南/侯发山

黄亮懂事后,才知道爷爷名字的由来。爷爷对黄亮说:“那时咱家没地,你曾爷爷一直在地主家扛长工,种地。我出生后,他希望咱黄家能有自己的地,这才给我起名土地。”

爷爷虽是一个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有“诗人”的天赋,口头歌谣作得像模像样。如“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干部,小干部,回到家里闲不住,穿皮鞋,戴眼镜,回到家里就劳动,又锄地,又拔草,一会不干老婆吵”,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土地承包到户,黄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按人口分,全家五口人,二亩三分地。爷爷的“新作”又来了:“不打铃,不敲钟,一路小跑去上工,责任田里显威风。”

这时候,曾爷爷已经去世多年,爷爷才40出头,正值壮年,像牛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天不亮就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不愿意回家。庄稼地嘛,只要你想干,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种地前需要平整土地,挑粪,若是家里没有牲口耕耙,就得人力翻地,然后用耙子把土坷垃蹚平,种子播下,等苗出来,除草,浇水,撒肥,打药……到了收获季节,更忙。“紧种庄稼,消停买卖”是爷爷的口头禅。特别是收麦时节,更不能耽误,“麦熟一晌,蚕老一霎”,若不及时抢收,麦穗就要炸裂了。割麦天正是五黄六月,天热,还要趁晚上收割。麦子收割下来,需要挑到麦场,趁着晴好天气,一边晾晒,一边打场——即用牲口拉上石磙碾麦子,再经过翻场、起场、扬场等工序,才能做到颗粒归仓。整个儿下来,人累得脱层皮。

爷爷曾作过一首打油诗:“五月麦梢黄,虎口抢粮忙。大人前头拱,少儿紧赶趟。烈日烤脊背,汗水湿衣裳。手上磨水泡,脚踝满是伤。口渴嗓冒烟,腰酸脸发烫。饥肠辘辘叫,身疲麦铺躺……”

“爷爷,真辛苦啊。”黄亮那时只有四五岁,若不是爷爷帮助回忆,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

“不辛苦,口嚼黄连唱山歌——苦中作乐。为啥?收获的粮食都是自个儿的啊。住着新瓦房,麦囤顶着粱,全年吃白面,感谢党中央。”

黄亮考上大学后,爸爸进城打工,爷爷不愿进城,他舍不下家里那二亩三分地。为此,爷爷没少埋怨,但埋怨改变不了现实,再说,村里跟他一样大的青壮劳力都进城了。

让爷爷欣慰的是,黄亮大学读的是农业。让他不明白的是,黄亮毕业后回村了。

黄亮笑嘻嘻地说:“爷爷,您不就是在村里待了一辈子,我就不能回来?”

“你回来弄啥呢?一肚子学问,难道回来种地?”爷爷叹口气,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当下好多人都不种地了,土地荒芜了不少。荒草成片,有的疯长一人多高,如果哪群迷失方向的大象走进去,一时都难以发现。他上了年纪,收拾自己那点土地都有点力不从心了,幸亏有了旋耕耙、脱粒机,他省了很多力。他想种那些荒芜的地,也是有心无力。

“爷爷,您若是算卦,这一卦可值钱了,我就是回来种地的!”

“啊?咱家那点地能养活——”爷爷惊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后半截话没说出口。过去指地吃喝,现在要买房、买车,还有天价彩礼,指望那点儿地?他爸都知道进城赚钱,难道他跟钱有仇?

“爷爷,那点地当然不够塞牙缝。我已经同村主任和其他村民商量好了,村里的一千亩地我一个人承包。”

“你,你不是说胡话吧?”爷爷瞅着黄亮,像看外星人似的。

黄亮笑了,说:“爷爷,我跟您说的是正经事,没开玩笑。”

“我,我都八九十了,可没有力气帮你了。你爸就是回来,恐怕也不行,一千亩,乖乖,比过去大地主种的都多,那得雇多少长工啊!”爷爷摇了摇头。

“爷爷,咱骑驴看唱本,往后瞧好了。”

没等黄亮把手续办妥,爷爷病倒了,这才进城养病。好在有父亲照料,黄亮才一门心思地经营流转来的土地。

等到第二年小麦开镰的时候,爷爷的病才养好。

爷爷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跟随黄亮来到了田间地头。忽然,爷爷,揉着自己的眼睛,大声嚷嚷道:“亮亮,我还得进城,我的眼睛坏了。”

黄亮吓了一跳,说:“爷爷,您的眼睛怎么啦?”

“我看不到车里的人!”爷爷一边揉着眼一边着急地说。

“爷爷,这些收割机的驾驶室就没人,无人驾驶,北斗卫星给指挥着呢。”

“啥?无人驾驶?”

“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每小时收割三四十亩。”

爷爷长舒了一口气,吟诵道:“抚今忆往年,麦收两重天。晨见麦子熟,午间粮满仓。机器代人力,轻松无累慌……紧跟党步伐,初心永不忘。与时要俱进,正道是沧桑。祖国无限好,奋斗幸福长。”

看到爷爷脸上荡漾着的笑容,黄亮也舒心地笑了。

猜你喜欢

大包干种地麦子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麦子的回忆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