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细节:写食谱其实是写人物(点评)
——点评张大愚食谱系列微型小说
2023-01-21浙江谢志强
浙江/谢志强
《九转大肠》这一篇写得很成功,是一篇好小说。“九转大肠”这个题目——或者说以这个菜谱名作题目——是有意味的。主人公老甄做九转大肠,追求外表光鲜,这是性格使然。因此也引出了他独特的婚姻。九转大肠,可引申为回肠九转,暗指老甄婚姻的不顺利不如意,事实上他的婚姻是很纠结的(准确地讲,还算不上真正的婚姻,不过是为了颜面自导自演,做一场交易罢了)。这一点上,两者暗合。结尾处,老甄告诉“我”做九转大肠这个菜的诀窍时,嘴里蹦出“砂仁”两个字,谐音“杀人”,这个细节很巧妙,有代入感,让读者读了心头震了那么一下子。
另外,文中取的名字也很含意,比如说老甄和老贾,老甄做菜注重表面,老“真”(甄)其实不一定真;而老贾做菜却追求味道,老“假”(贾)倒未必假,其中很有讽刺意味。结尾写“我”按老甄所传授的“诀窍”做出九转大肠,外表的样子很像了,那味道怎样呢?到底正不正宗?没有完全交代出来,这成了“我”的疑惑,也是读者的疑问。由此就引发出思考,有余味。这个留白是要得的。
《布袋全鸡》这一篇,“布袋”这个物件,或者说这个细节,运用得很妙。布袋鸡塞得太满烹制时就会爆裂,这句话很有内涵,就像小小说,不要塞得东西太多,要留有余地。
本文叙事也有特色,巧妙而自然。先写主人公老谭的肚子(这个不怕烫的胃,可理解为一个大布袋),由肚子(大布袋)引出布袋鸡这个“小布袋”,此段末尾,寥寥一笔,又带出老谭的家庭情况,由此又写出老谭为什么贪吃。笔很顺,自然妥当。另外,整篇作品当中,“布袋”是一个核心细节,大肚子,布袋鸡,帆布包,都可以理解为“布袋”,三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是相通的,都统一到老谭这个人物身上了。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一步一步地写,到最后都聚拢到一起了。
特别是最后的情节(细节),老谭因为吃了太多撒在地上的东西,引发病症,从而不得不做了胃切除。但出院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吃自己做的布袋全鸡,可惜却只能看不能吃了。于是摸着自己的肚子感慨:“唉,袋子破了,袋子小了。”这些处理都很好,和主题扣合得很好。给主人公起名“老谭”,我想是经过考虑设计的,老“谭”不就是老“贪”嘛。
《太白鸭子》这一篇,主人公董哥揣着钱睡觉的细节很好,很巧妙。还有“没吃过太白鸭子,那些冠军明星能飞得起来吗?”一句写得也好,把董哥的心态刻画出来了。结尾处,董哥亲手做了一只太白鸭,看着儿子吃,儿子撕下个翅膀递过来,但董哥摇摇头,龇龇牙,突然让儿子叫他一声爸爸。儿子叫了一声爸爸,董哥响亮地应了一声,说,吃吧。然后看着儿子吃鸭翅膀。这段描写很出彩,写出董哥与儿子关系(不是亲生儿子)的同时,也把董哥的心态写出来了。读者也感觉很温暖。
我喜欢张大愚这一路扎实的写作,他设计的这种系列写作方式(前面带个菜谱,后面讲个故事)很新颖,很别致,紧扣细节,写出人物关系,塑造出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一种紧密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很难得。
这几篇作品总的特点是扎实、幽默,还很空灵——好的小小说就应该空灵。乍一看小说本身似乎比较“实”,但加上前面的菜谱,就形成一种映照,一下子产生出空灵的效果,有意味了,可以“多解”。读者对照菜谱,会读出另一番意思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