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来如此

2023-01-20

妇女生活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摘报社恐假想

“社恐”,究竟在“恐”什么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戏称自己为“社恐”,意思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具体表现为,对于正常社交产生不必要的紧张与尴尬,总是假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受到别人注意,并且被负面评价。

明明知道那是假想,为什么要信以为真,进而焦虑不堪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有一个独特的情境混淆机制,让我们对自己的想象信以为真,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灾难防范方案,确保自己安全。这是潜意识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潜意识其实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所以,不管是现实中发生的事还是想象中的事,都会带给我们高度一致的情绪情感體验。换句话说,我们会把自己的想象误以为真实。这就是为什么你在辗转难眠的深夜里,会因为自己想象中的事而惶恐不安或泪流满面。

说到这里,“社恐”的心理根源就找到了:越这样想越焦虑,越怕出错越会出错。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想象的是一个失败场景,而潜意识把它识别为真实,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直反复想象失败,潜意识就会以为这些失败场景都是真实发生的,于是就会呈现给你失败的感受。

那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非常简单,只要改变想象的内容——以前总是想象那些自己不希望发生的场景,现在逆转过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想象自己希望发生的场景,想象得越真实效果就越好。每次当消极的想象又不自觉地冒出来的时候,就用这个积极的想象去替代它。

(摘自2022年8月13日《文摘报》作者:唐婧 张昊楠)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文摘报社恐假想
我,社恐……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你有“社牛症”或“社交恐惧症”吗
Cartoons
到底谁无聊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让父母身边多个伴儿2019年《生活文摘报》开始订阅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