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方法初探

2023-01-20徐芳园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

灌篮 2022年17期
关键词:跨学科协同学科

徐芳园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

跨学科就是跨过原来的学科边界,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各个学科相互交融,逐步发展出一种新的、适合于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在实践中,多学科协作教学仍处在探索的过程中,如何使各个专业的协作教学能够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逐步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提高空缺保护水平,降低利润,使联合学习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一、认识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一)跨学科协同可以消除体育与其他课程割裂的弊端

重视和强化学校体育教学,已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体育课程仍然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过分强调技术目标,从而阻碍了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甚至是社会生活的连接。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不在于竞赛、娱乐,而在于培养学生,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应走综合化、整合化的道路,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以实现全面育人的使命担当。

(二)课程之间的关联

一方面,在其他科目中,有许多与运动相关的文章,以及包含运动的内容,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元素也随处可见,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试图将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点相结合,从而达到跨学科协作的目的。体育类课程中包含着许多与体育相关的科目,而数学、音乐、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元素则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跨学科合作的目的。

(三)跨学科协同可以消除体育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的缺陷

目前,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在体育教学中,仍以技术为导向,把体育与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分割开来,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竞赛,还要注重娱乐,更要注重培养人才。体育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朝着综合化、整合化的方向发展,应注重德、智、美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

(四)跨学科协同是体育课程综合性特征的体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为,体育课程是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部分组成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训练能够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运动和健康是分不开的。利用体育作为工具是体育科学的一个独特特征。它将体育课程与语言、数学、艺术和劳动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体现了体育课程综合的特点。

二、发掘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功能

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不能单纯“做加法”,而要“做乘法”,我们将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合作目标定位为“小立班、大下功夫”,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多学科综合培养的价值与作用。

(一)在跨学科协同中立德

我们发掘了体育中的道德因素,使之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是“赛”中育德,竞技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输赢,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怎么才能在规则的约束下获胜,怎么能堂堂正正地输。”其次,要用“星”来培养自己的道德,体育明星们凭借自身的才能和个人魅力,为祖国赢得了荣耀,同学们都很爱追星,所以我们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明星”,让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最后,是要用“红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我们将讲述长途旅行、抗洪、抗震救灾的故事,如外语、历史等,将跑步、跨栏、投掷、跳跃等融为一体。让他们勇敢地战斗,共同努力,不断帮助自己。

(二)在跨学科协同中启智

体育和智育是紧密相连的,体质的提高能改善学生的智力活动环境,并能对学习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与小学的语言、数学和其他课程之间存在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的特点。儿童歌曲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转换成童谣。因此,老师们就编了一首儿歌:“弯腰,把膝盖蜷缩成一个小球,双腿前滚,站稳了,我就完成了。”弹跳力练习:“我蹲下来,双腿交叉,你来,我跳,原地,前,后,左,右,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运动和语言的学科联系起来,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在跨学科协同中辅美

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运动的特殊美,如形体美、运动美、精神美。激发他们的体育激情,给他一种美感、品味和创造力。因此,体育与美育可以相辅相成,在教育中发挥作用,体育和美术之间的跨领域合作常常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而啦啦队就是其中之一,以啦啦操为主要内容,结合运动、美术等,组建了班级、校级啦啦队[1]。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们用衣服、标语、旗帜、彩球等物品进行跑、跳、站、举等组合动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展现艺术之美。

(四)在跨学科协同中育心

一般来说,在田径赛中,除了第一名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失败者”;在球类运动中,总是有一支球队是“失败者”。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比赛中经历挫折,学会思考失败,培养学生的挫败感,克服运动中的疲劳、冷热侵袭和恐惧。因此,我们将体育视为学生意志的锻炼。同时,我们探索体育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导学生与同学建立和谐关系,平等友好,和谐训练,竞争,培养学生的宽容、热情、爱心和团队素质。

三、改进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策略

要实现体育跨学科的合作,需要根据商定的内容精简和整合体育和其他教育方案的内容,从而达到全方位的培养。

(一)有机渗透法

把语文、数学等多种科目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并将其分解为零,这就是“有机渗透”[2]。比如在高年级的弯道训练中,老师只会提醒学员在转弯时要保持重心向内,速度越快,重心就会越低。在小学里,没有物理课,所以许多人都是照着做,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然而,在采用有机渗入式教学后,将物理现象相结合,使学生对物理学中的“离心力”“向心力”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人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力,而身体则会产生向心力,从而达到加速的目的”掌握了这个原理,学生就能把所学应用于实践,从而改善弯道跑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

因为跨专业合作教学的情境性很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因此,任务的设计与激励能够大大提高跨专业合作的能力。在学校里,长跑是很难进行的,长跑过程枯燥乏味,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长距离跑步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如果不进行运动,身体素质会逐渐衰退。“定向越野”是一项将科技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运动项目,它将“野外”运动的快乐融入了长距离运动中,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教师们会设定“知道10个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老家在哪里”,然后在学校里布置10个人的故乡,在班级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顺序,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谁就是胜利者。这样,长跑就会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们会根据地图在学校里跑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3]。科技运动也可以在保护濒危动物、了解历史事件、寻找文化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多项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教学,从而实现“全方位”的教学。

(三)主题统整法

根据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主题,学习其他学科,形成主题学习方法,合作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课程主题。而其他的老师则是配合着参加,通过主题整合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与体育相关的技术,提升技术,增强体质,体验团体学习的快乐,懂得尊重和爱护弱者,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小学体育与各学科协同教学策略

(一)小学体育与英语跨学科协同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教授一些基本的动作技巧,如走、跑、跳等,还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在学习《基本原理》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讲解和演示,那就太单调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学生还没有发育完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所以教师给的那些枯燥的课程,他们根本不会去关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就变得非常关键,例如,通过强化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会把要学的东西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英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引导他们积极地作答,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介绍和演示之前,引入了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中的“走”“跑”“跳”等词汇。再比如,在体育课上进行队列训练,首先要排队,然后向左、向右走,就可以在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中引入“one,two,three,four”和其他一些数字内容,比如六年级上册Unit2中的左-Left和右-right[4]。体育与英语课程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地参与和成就感,并能更好地了解词汇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记住单词。

(二)小学体育与数学跨学科协同教学

体育和数学看起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课是一门以传授技术、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质的课程,但它的教学内容中也含有大量的数学知识。从小学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替代了直接行为思维,把体育和数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既可以让学生在运动教学中得到乐趣,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和运用。比如体育课上要用到的数学,第一节体育课要学站队,排好队形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排队的时候,是按照身高来安排的,一般是身材较矮的同学站在前面,身材高大的同学站在后面,这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比高矮”一节。列队后,报出数字,“1”,然后是数字,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数数”。体育课中多数球类运动器材的平面形状为圆形,与一年级《认识对象与图形》有关;在跳高、跳远项目中,也使用了三年级上册的“测量”部分;三年级上册“时间、分、秒”的知识用于长距离短跑的计时。在上述体育课程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也很多,例如:队形、方形、长方形等运用数学知识;列队时,左、右、左、右等运用数学中的方位知识,等等。

(三)小学体育与语文跨学科协同教学

小学体育以基本的运动技巧为主,体育老师在传授运动技巧时,首先要对动作的基本原理进行细致的解释,然后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示,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示范,老师再对其进行纠正和规范。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认真地观看,然后进行模仿。学生在理解、消化和提炼教师的语言描述后,在脑海中形成动作的概念,明确动作的协调、动作的要领。在脑海中回放教师的语言和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终将所有的动作都展现出来。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期的“童话”练习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变得像是一个体育王国[5]。体育老师就是国王,学生就是王国的贵宾,所有的运动场所、运动器材,都是王国的官员,透过与每一位体育王国成员的沟通,学生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名字,身份特征和目的,每个运动场所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向同学们展示过去的精彩竞技活动和体育场面。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题为:“选择一个情景的缩略词,并把它的大意写出来。”在运动课上,可以使用一种有趣的运动,或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一场激烈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平时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经验的情景运用到写作中,把运动和语文两个科目完美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使两者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小学体育与科学跨学科协同教学

《小学体育大纲》中,有一个关于攀岩的课程:主要是模仿动物的爬行(如大象爬行、鳄鱼爬等),以及爬等不同的姿势(如体操凳、绳索等),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他们的勇敢和坚毅的性格。所以,如果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模拟,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科书《身边的动物》《学校的动物》一章,着重阐述了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和特征。当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后,再进行有关动物模拟爬行的运动课程,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以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把握好教学时间,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与科学、小学体育和语言教育相结合,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终身实践的精神,它不仅用于运动,也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希望在运动教学中立德,启智,辅美,育心。通过有机渗透、任务驱动、主题统整等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人才,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透过多学科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跨学科协同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