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传真

2023-01-20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大督导问责

教育部举办党的二十大代表“面对面”活动

近日,教育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党的二十大代表“面对面”活动,邀请6位教育系统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与直属机关党员干部一起畅谈学习体会、共话教育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田学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田学军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部直属机关属于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等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系统、聚焦重点、创新方式、学用结合上持续用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意义和使命任务,努力把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实际成效,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谱写教育华章。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王云霏,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一部主任丁月牙等6位党的二十大代表,以及教育部人事司、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社科司、科技司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教育部直属机关各单位负责同志和青年代表参加活动。

中宣部教育部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修班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0月3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修班”。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本次研修班高度重视,两部领导亲自审定课程方案。在两周培训期间,将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安排理论讲授11场、教学指导5场、参观研修1次、学员研讨10场,并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10门思政课教学观摩。

据悉,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教育系统首个面向全战线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修班。研修班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曾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一等奖以及入选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的优秀教师在线下参训,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同步收看课程直播。各地思政课教师学习热情高涨,开班报告直播点击量超过10.6万次,基本覆盖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

宁夏: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近日,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宁夏智慧教育平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就业服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汇聚同步课程、数字教材、智慧作业、虚拟实训等特色化优质资源,面向全国开放共享,支撑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全面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与国家平台域名统一、认证统一、监测统一,资源融通、数据联通、应用贯通,集成宁夏中小学智慧教育、宁夏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宁夏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宁夏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4个子平台,接入宁夏数字学校、德育学堂、社区教育、大国工匠等18个系统,汇聚特色数字资源3.2万余件,全面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研、家校交流、课后服务、就业创业、决策管理等应用需求,为广大学校、师生、家长提供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教育资源和综合服务。

宁夏自获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以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制度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调整自治区教育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试点工作专班,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平台门户设计、域名注册备案、数据接口对接、安全测试评估、应用技能培训等工作,国家平台对接工作走在试点前列。

河南: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日前发布,首次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标准》规定,高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之一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讲座;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过一次班级以上家校共育公开课;校长(副校长)推进开办家长学校,本人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家校共育活动。正高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之一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家长学校公开课一次;校长(副校长)办好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参加两次家校共育活动等。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人事处处长杨光表示,2021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教育系统的家教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列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是河南省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个举措,也是贯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求的具体行动。

陕西:部署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

《陕西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日前发布,明确到2025年,县中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成果持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8%。

陕西提出,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到2024年,除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招生项目外,全面取消跨区域招生,扭转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现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校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优秀人才合理流动,严禁县中教师违规流动,防止县中优秀人才流失;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有效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县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改善基础保障条件,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大规模学校。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0人;严禁随意撤并县中,新建学校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加快提升县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推进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大力推广应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推进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充分挖掘和利用属地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海:狠抓培训机构平台监管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省5个市(州)18个县(市、区、行委)的127家在全国监管平台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实现监管账户100%通过核验,资金支付渠道100%开通成功,达到了在全国监管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全方位、全流程监管的工作目标。

青海省、市(州)、县(市、区、行委)三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协调科技、文旅、体育等相关成员单位和银行机构共同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工作。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作为、分类推动,重点聚焦预收费监管,不断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质从严审核工作,为实现全国平台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狠抓校外培训机构平台监管和线下治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学生家长通过全国校外培训机构APP家长端进行选课、缴费、消课、退费,切实保障校外培训资金安全,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

辽宁: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日前,辽宁省印发《辽宁省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全省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制度基本建立,配套政策基本完善,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机制基本理顺,执法力量得到明显增强,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高。到2024年,基本建成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推动“双减”工作扎实开展。

辽宁要求,各地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省、市、县三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异地之间协调联动机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调执法的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安、网信、体育、文化和旅游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内对涉及校外培训的问题进行单独或联合监管。

辽宁提出,各地要统筹各方资源,建立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库,充实一线执法人员,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创新执法方式,探索推进“互联网+执法”模式,促进办案流程和执法工作网上运行、动态管理,提升执法水平。

河北: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转移转化

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提出12条具体措施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模式,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吸引更多京津人才、科技成果等高水平创新要素向河北集聚,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转移转化。

河北明确,对全职到本省工作的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享受各地各单位引人政策基础上,省财政给予每人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费。鼓励本省企业引进京津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满足相关条件的,可在河北申报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京津冀互认。各地对京津科技人才在子女教育、健康医疗、配偶就业等方面加大保障服务力度,并通过多渠道筹集人才公寓,为京津科技人才在冀就业创业提供过渡性住房支持,符合条件的入住人才公寓,前3年免租金,到期后可享受租金半价减免。

河北省将定向委托京津一流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基地,承担省级重大研发任务。在各地布局一批中试熟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基地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资助。鼓励本省园区、企业在京津设立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借力京津高水平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推进创新要素跨区域链接。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研发平台范围进行管理,按规定给予支持。省内企业与中科院等京津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合作,吸引转化科技成果的,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新疆:培养大中学生担任基层校园足球裁判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2年新疆足球协会裁判员大会上获悉,新疆足协裁委会计划通过培训中学生、大学生来担任基层校园足球比赛裁判,为新疆足球裁判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截至2021年,新疆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63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7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4个。全区校园足球队由过去的近200所中小学增加到现在的1000所,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小学生由原来的1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多万人。

为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今年,新疆遴选724人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228人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474所幼儿园2362人参加“幼儿足球建设试点项目”第一期幼儿足球师资培训,培训人数和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发展校园足球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新疆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作用,在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成立校园足球教师培训中心与研究基地。此外,继续探索优化中考体育考试政策,从2022年开始,将足球作为中考体育统一考试三大球选考项目之一,引导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使更多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

新疆足协主席许明表示:“新疆有着众多足球爱好者,但是在教练员、裁判员、讲师等足球专业人才方面比较匮乏。发展新疆足球,只有把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新疆足球才能健康有序均衡发展。”

青岛:发布教育督导问责15种文书格式范本

为规范教育督导问责工作程序,青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青岛市教育督导问责文书格式范本》,明确规定了教育督导问责工作中常用的教育督导限期整改通知书、调查认定报告、教育督导问责启动呈批表等15种文书的格式范本,实现了教育督导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此次发布的教育督导问责文书格式范本,是青岛市继《青岛市教育督导问责工作规程》出台后的又一个教育督导问责的具体配套制度文件。文书格式范本以《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山东省〈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实施细则》《青岛市教育督导问责工作规程》为依据,涵盖教育督导问责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15种文书格式范本分别是教育督导限期整改通知书、调查认定报告、教育督导问责启动呈批表、教育督导问责意见告知书、陈述申辩记录、教育督导问责决定呈批表、教育督导问责决定、教育督导约谈通知书、资源调整建议书、组织处理建议书、责令检查通知书、案源移送呈批表、案件移送函、复核决定通知书和申诉处理决定书,各范本列出了督导问责的对象、主体、依据、流程等内容。

宁波:创新“医教融合”,为学生体育运动护航

近日,宁波市第二医院与宁波市体育教育指导中心举行“医教融合”合作签约,双方将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开展合作,组织开展急救医疗、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康复干预等方面的师资培训和专题讲座,护航学生体育运动。

根据协议,宁波市第二医院将为宁波市体育教育指导中心承办的重要赛事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为重要的体育赛事活动开设健康直通车,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呵护以及运动康复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在“双减”背景下,宁波市教育局创新设立了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艺等5个教育指导中心,其中,体育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协调全市130多万名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宁波市体育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钱洲军表示,通过合作,双方将合力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闭环型医疗防护屏障,将运动医学融入体育锻炼,科学合理地指导训练,有效开展运动康复,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宁波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和体卫艺劳处处长张光明表示,本次医教协作让健康科普走进校园,有利于营造全市中小学健康运动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二十大督导问责
喜迎党的二十大
“数”读二十大报告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