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01-20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尚志霞

学苑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语文文本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尚志霞

学习任务群是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核心为“学习任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行动、行动主体是谁,而“群”正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体现。简单来说,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注重任务驱动,加强单元教学,整合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进高中生通过学习完成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对高中生的综合培养。下文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难点分析

就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而言,教学难点主要分为两种:

学生主观因素。高中三年可谓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最紧张的时期,且学习压力大,学习节奏快。许多人会将高考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所以高中学习也赋予了学生另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但高中生仍然处在性格叛逆的青春期,极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由于高中阶段的课程知识难度较大,也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这都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难点。

客观因素。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会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判断一个学生的标准也多以成绩为主,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许多教师都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教学、不断地上课,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且乏味,效率自然低下。紧张的高中课程和海量的知识,让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别无选择,只能靠直接灌输知识才见成效,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有趣、不再创新,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导致学生课堂情绪不高、知识掌握不牢。

此外,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过于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新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感兴趣,甚至有着严重的抵制心理,导致课堂教学单一、乏味,无法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二、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剖析

1.设计依据。

学习任务群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就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规律而言,核心素养是主要教学大纲,语文实践是教学主线。学习任务群要注重任务驱动,注重学习项目的筛选,并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的主要优势就是使课堂更加自主、合作,具有探究性,学生会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达成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技能水平。学习任务群导向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注重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将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使课堂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兴趣需求,也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断完善自身,进而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2.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术语,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也是贯彻到新教材的重要理念。面对这一学习理念,许多教师感到新鲜、好奇,但又有些犹豫和焦虑。其实,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群,并将其合理利用于教学工作中,就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学习任务群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还是以教学为主,听、说、读、写任一环节都不可少。但是我们要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既要保证学习任务群的充分落实,还要使课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大多是以单篇课文和课时为教学单位的,教师也会将听、说、读、写训练分布到各个环节内。这样的课堂优势在于教学比较精细,知识点更为突出。但弊端就是过于偏向“灌输式”,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而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会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来整合单元教学,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当我们面对学习任务群这一新颖的理念时,要正确地理解它,并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课堂变得更灵活有趣。

3.如何实行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行学习任务群教学时,要找到自己的教学侧重点,以任务为驱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完成学习目标。以单元教学为主要媒介,紧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中的导语、课文学习提示等内容,完善单元学习任务,促进高中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比如,在面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时,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文学类阅读的基本方法,领会和思考“青春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聚焦这两个要点,将学习任务细化,转化为教学目标、要点、难点,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而在这一单元教学后,也要灵活把握教学成果,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提供帮助。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多向学习活动方面靠拢,转变自身的角色,要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应当如何超越以往过于偏重文体知识灌输的教法”。在设计课堂活动和问题时,要多考虑直接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

1.落实文本整合与细读。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材,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教材改变的是理念和视角,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自身立场,转向学生立场,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探究。在以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单篇课文为主体,以知识点为基础,注重文本细读。但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除了加强文本细读外,还要将教材内容整合,确定单元任务主题。同时,教师的教学还要具有宏观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更具全面性。教师自身也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和单元内容,以宏观思维来看待整体教学,整体把握单元特点。教师也要将教学目标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向,充分发掘单元文本蕴含的教育价值,为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以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这一章节有7篇文章,涵盖了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形式。教师要以学习任务群理念开展教学,综合把控文本。同时,教师也要侧重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模式,将教学目标与任务相结合,整合不同类型的语篇材料。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极端忽视文本文体和文本细读,而是要将文本文体和文本细读置于单元教学视野之下,以整体关照局部,以大任务统领小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语文课程的价值,以此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加强课堂互文与比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文主义+学习任务群”的外在编排形式,实际上反映了其内在基于互文性理论组织文章的本质。所以,教师在开展学习任务群的课堂之下,要注重核心议题,加强文本连接,实现教学整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文本的比较教学,突出课堂知识点的关键性、开放性和议论性,贯通性地让各个文章之间相互干涉、彼此参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基于互文性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引用、模仿、典故、重写、原型等方式,寻找文章之间的互通之处和差异之处,实现互文对比,让学生找到单元学习的核心思想。

以必修一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由5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组成的,以自然情怀的人文主题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的任务群开展单元教学,能够保证文本之间密切的联系,促进高中生对散文的深入理解。比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同一城市的景色而展开的,描写的都是同一城市的景物,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默契地都采用了以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自己眼中所看到的美来表达内心不同的情感,又实现情感的升华,还有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将这三篇文章深入对比,我们也会发现,这三篇文章的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更侧重“美”的呈现,通过叠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精雕细琢,渲染了月下荷塘的优美、朦胧、幽静。《故都的秋》则更侧重于“韵味”的打磨,利用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等寻常的景物,质朴平淡地描写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意境。《我与地坛》则更注重“思想、情感”的提炼,看似是在描写景物,追忆往事,实则文章内穿插了许多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的思考,使人阅读后,思想深邃透彻,清醒入骨。

3.驱动教学任务与自主。

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也要注重课堂任务的构建,改变传统琐碎、零散、被动、浅显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下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单元教学时,要更注重教学任务设计。同时,也要保证任务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以一个个的小任务构成大任务,围绕核心任务开展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要具体,由小到大、由次到主进行梯度设计,保证任务与任务之间关系紧密、逻辑严密。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语文知识延伸扩展,更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缓学习压力,进而使高中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知识学习中。

以必修一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为例,本章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感受学习之道的核心思想,并不断反思、梳理、探究自身的学习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围绕这一单元,教师就要以“感悟学习之道”为核心任务,并设计三个阶层任务:一、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学习观点与态度,感悟文章内涵,感悟学习的价值。二、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体味课文中表达的观点与语言艺术。三、要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一篇以“‘劝学’新说”为题目的文章。利用这种任务驱动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价值,还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4.创新教学情境与思辨。

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仅仅依靠大单元教学是不够全面的,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保证整体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深入感悟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主动性和任务性。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开展情境教学,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使课堂环境更贴近现实,更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连接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的深度参与和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加入思辨环节,让学生思考、辨别语文知识点中蕴含的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时,要结合文本特点,秉承“基于文本、指向文本、回到文本”的情境设计原则,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必修一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古诗中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将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讲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杜甫的人生历程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特色、现实主义、家国情怀、仁爱情怀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后设置问题情境:“当今时代下,你愿意成为杜甫那样的人吗?如果你是皇上,会重用杜甫吗?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皇上,你会重用杜甫吗?如果你是有抱负、有思想的皇上,在国家动乱之时,你会重用杜甫吗?”并让学生依此展开讨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理解杜甫的真情实感,进而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若想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开展大单元教学,就要顺应学生发展的方向,精耕细作,稳扎稳打,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文本的整合与细读,又要加强课堂互文与比较,也要以任务为驱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辨,以此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语文文本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