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控策略分析

2023-01-20吴清森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制度

吴清森

(武夷山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4301)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在遇到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及挑战也会越来越多,这给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内部审计风险就是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权责不明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内部审计风险往往伴随着这些不利因素出现。因此,探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对策,对促进民营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由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审计,通过审计的形式可使管理层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审计结果对企业治理结构、流程、措施等进行优化完善,以此为企业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提供支撑[1]。内部审计通常与外部审计配合,企业管理者利用内外部审计的优势特点保障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实际价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须依据完整、健全的制度体系开展具体工作,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对关键部门及重点环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这样既能发挥出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也能为外部审计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有助于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难度。另外,内部审计不仅是各组织机构及单位部门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基础。

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民营企业对内部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性,并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打下基础,那么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就尤为关键。内部审计本身就具有风险管理的职能,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便于企业管理层针对风险隐患制定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风险防范管控能力,进而降低风险危机对民营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内部审计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民营企业内部现存的短板和不足,而企业管理层可以针对相应状况制定解决措施,并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为补足短板及弥补不足提供支持,进一步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发展战略更具可行性,为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解决短板不足与调整发展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避免企业各项资源的浪费或者损失,有助于民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制度层面

内部审计工作须依据完善、健全的制度机制开展,若制度层面有所缺失,则可能出现内部审计风险。现阶段,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尚未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制度体系,在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以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制度机制予以约束,这将大幅提升出现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2]。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过度关注销售业绩、研发生产等工作的情况,未对内部审计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也就难以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机制、组建优化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以及明确细化内部审计细则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划指导,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处于无制度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这将难以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应用价值和实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意义。另外,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制度内容不明晰、细则指标不具体等问题,无法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工作,需要针对制度机制及时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制度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层面

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民营企业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这对内部审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与关键部门负责人之间存在裙带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干预企业管理的问题,如干预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当审计自身所在部门时,极有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人员开展具体工作,甚至是擅自违规修改内部审计结果等,这样既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对企业管理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产生了威胁,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因内部审计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清查权限,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掌握了解企业多项工作以及资源要素的具体情况,若未对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相关监管措施,则内部审计将缺少必要的约束管理。一旦内部审计人员出现违规操作或者贪污受贿的状况,那么内部审计将无法做到真正的科学、合理,也就难以形成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内部审计结果,当民营企业管理层在利用缺乏可靠性的内部审计结果调整管理措施时,也将给企业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实施层面

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落实阶段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管理工具,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审计结果具备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3]。但民营企业受自身资金不足以及信息化程度偏低的影响,在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时,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审计工作仍然以人工的形式开展,这样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影响审计结果的精准性,同时也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难以满足当前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实际需求。另外,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具体落实阶段存在审计工作规划不足或者审计目的指向不明的情况,仅是按照经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详实的规划,也未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使审计人员在具体落实阶段过于依赖工作经验,仅按照以往的审计流程、审计标准以及审计要求等开展当前工作,这样既无法体现内部审计的针对性、规划性和目的性,难以真正地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也会影响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同时会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将给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带来风险隐患。

(四)人员素质层面

审计人员素质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成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引发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职业素养,二是专业能力。就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审计人员自身所处企业的审计,在落实审计工作时往往会因碍于面子、考虑影响以及对自身工作规划等因素的考虑,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部分较小的问题可能会选择忽视,这将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影响内部审计管理成效。从专业能力来看,审计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审计工作理论知识储备,掌握熟练的审计工作技能,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还要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由相关部门抽调组成,如财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因抽调人员并不具备较为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无法对企业各项数据信息按照审计工作要求进行梳理分析,也就难以形成具备利用价值的审计结果,不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深入开展。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为实现科学管控内部审计风险,民营企业应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着手,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合理规避一些潜在的内部审计风险。首先,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内容、标准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并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制定出既符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需求,也能保证内部审计力度的制度机制,进而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4]。其次,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对其权责划分进行明确,一方面,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企业内部非审计人员干扰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民营企业应注重对内部审计制度机制的优化和完善,适时调整不符合企业管理要求或是无法保证审计工作成效的内容,避免出现制度机制过于固化刻板的状况,确保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能够真正为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大内部审计管理力度

民营企业应针对裙带关系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裙带关系干预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基于内部审计制度机制,由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像企业管理者汇报工作情况,减少审计信息的传递流程和接触人员,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强化民营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涉及财务资金工作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这可以促使相关人员更加注重自身工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消除其违规挪用企业资金资源的想法。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审计工作难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信念感。此外,民营企业应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内容以及结果的规范性、可靠性以及合理性的有效监管,这样既可以为民营企业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创造条件,便于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能为民营企业强化综合管理能力打下基础,进而促进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三)优化内部审计落实方式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多个行业领域之中。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优化内部审计落实方式提供技术支持[5]。民营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既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也不会给企业造成资金压力的信息化技术,避免产生企业资金资源的浪费或是损失。在完成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后,应注重对其中各项功能模块的开发利用,并且可以将多种信息技术融合在系统平台之中,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幅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保证审计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最终形成具备较高利用价值的审计报告。另外,信息化系统平台可有效识别内部审计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便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应对措施,从而促使民营企业实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科学管控。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科学管控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对策之一。民营企业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招聘审计人员时,须对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教育程度以及其他需求等进行充分考虑,并选用符合企业管理要求及内部审计工作需求的专业人才,确保应聘人员能够切实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应职责。第二,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从多方面为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支持,鼓励审计人员参与专业的审计考试、审计培训等活动,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加自身审计工作理论知识储备,为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打下基础[6]。第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审计人员规范严格开展具体工作,营造健康、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信念感和荣誉感,促使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树立正确、全面的认知,降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四、结语

为有效管控内部审计风险,民营企业应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着手,营造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的良好内审环境;还应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力度,优化内部审计落实方式,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减少甚至杜绝出现风险问题的可能性,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能力,为规范开展工作以及切实履行职责打下基础,进而为民营企业有效管控内部审计风险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总之,民营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需求,从制度、管理、落实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内部审计风险予以有效管控,逐步降低内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及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制度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某些单位的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