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芬奇与杜尚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
2023-01-20龚翰琦
龚翰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西方现代艺术自出现以来就备受争议。相比于和谐典雅的古典艺术,我们很难理解千奇百怪又变化莫测的现代艺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和马塞尔·杜尚为例:
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树立了诸多经典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画作中,他的作品通常展现出平衡精致、和谐有序的视觉效果,并善于利用明暗光影和潜在的视觉引导线进行构图,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传达主题情感。达·芬奇对形式美的探究成为古典时期画家们学习的典范。
而到了现代,画家们开始突破和颠覆传统的审美法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马塞尔·杜尚。他引领了达达主义,喊出了“艺术=非艺术”的口号。在他的代表作《泉》中,他将小便池摆在展厅中,试图打破传统观念中对于何为艺术品的限定。他认为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理念应当是第一位的,对于“什么是艺术”给出了一套新的解释,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形式美上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为了探究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和进一步追问艺术本身,本文将从艺术史的角度开始分析阐述,并在最后提出一种开放性的审美态度。
一、艺术形式的历史:古典与现代的不同追求
古典艺术中的“形式美”,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美,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对于美或丑的基本共识,即所谓“美的经验”。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人们运用这种美的经验,反复接触各种形式,并给予这些形式以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最终形成了客观典型的、关于美的形式法则。
西方不同时代的形式美法则不尽相同。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家热衷于塑造理想化的物质形体;到了中世纪,对宗教精神的思索与强烈追求诱发了制图术的产生。而文艺复兴时期无疑是形式美法则发展最丰富的阶段,艺术家们纷纷采用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艺术再现的水平推向极致,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三杰将基督教理念、希腊哲学和当时的科学结合起来,共同创立了“正统”艺术的“高贵风格”[1]。
在古典艺术发展到巅峰之后,现代艺术逐渐兴起。从19世纪开始,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摄影技术的诞生对绘画艺术造成了巨大冲击。印象派画家们不再满足于精微细腻的古典刻画手法,而是开始描绘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表现主义艺术紧随其后,如梵·高和保罗·高更,都为了表达情感而采用了强烈的色彩和象征手法。与此同时,保罗·塞尚则认为一个视角不能展现真实所见,因此摒弃了传统视角而引入多视角表现手法。后来,巴勃罗·毕加索将塞尚的探索继续向前推进,承认画布的二维特性,不再把画布装扮成带来幻象的工具,而是当作表现对象本身[2]。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马塞尔·杜尚更进一步地对传统艺术进行了抛弃和反抗,引发了艺术表现中对“观念”的重视,引领了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艺术家们对现有的一切规则进行反抗,甚至想要挑战并试图颠覆艺术本身。自此之后,西方艺术的发展潮流深受达达主义的影响,“理念”开始取代形式,成为当今西方艺术的灵魂。
二、艺术形式的审美:从理念的艺术到艺术本身
“形式”是艺术表达自身的方式。在艺术形式中,艺术展现自身且成为自身。艺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古典艺术的法则、现代艺术的抽象、多视角的融合、在平面上展现立体效果等等都是艺术形式。在艺术形式的规定和展现下,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现象呈现在我们的世界之中,让我们得以去理解、去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而“理念”则是艺术中所蕴含的思考、价值追求,是艺术家想通过艺术传达出来的对世界的理喻和评论。
古典艺术家们对艺术形式有着明确的法则规定,一件艺术作品能够符合这些法则,充分展现和谐、美好的理想价值,就是一件好作品。而在现代艺术作品中,古典艺术的许多法则规定变成了现代艺术家们想要突破和摒弃的条条框框。古典艺术家们想要传达的理念往往是和谐的、宗教的、神圣的、崇高的,是人类整体的道德情感追求。而现代艺术中的理念却变得更加抽象化,这时的艺术家们想要传达的理念更多是批判的、矛盾的、生活的、私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要求和对真理与世界的理解和评判。
不同于古典美学所追求的“和谐有序”,现代艺术中的“美”不再具有明显的原则要求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形式”也不再是黄金分割比例和制图术的必然规定;对于现代艺术家来说,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不是“美”,而是“理念”,甚至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能把理念很好地呈现出来,就可以称得上是“美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在古典艺术中有参照地、较为清晰地看到形式美,而面对现代艺术时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现代艺术中的形式具有非常多的变化,很多现代艺术家为了反叛与挑战传统艺术规则、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常常让作品看起来十分奇异、怪诞,甚至难以理解,这些出于对表达理念的强烈诉求所产生的过于个性化的表达,使观众在欣赏现代艺术时很难去找到一种“公认的美”,或是确立一种“典型的美”。
综上所述,艺术的形式与形式美从古典时期到现代阶段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在现代艺术的进程中,这种变化依然在持续。现代艺术展现出的独特性、创造性、破坏性让我们很难去欣赏它、理解它,尤其是当我们对古典艺术的形式和形式美有着高度认可和信赖时,更难接受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对自己赋予作品意义的权威强调,艺术作品中理念的膨胀和抽象,艺术形式的多变和混杂,个性化的表达和思考,种种现代艺术的特性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很难简单地去理解和认识现代艺术,“艺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成了一个巨大的困惑。
对于“艺术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如果回答是“和谐的”“美好的”,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十分自然,但这样的答案只能算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欣赏态度与审美追求,如果放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就会与很多现代艺术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其实,当我们在思考“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对象并不是艺术的一部分,而是艺术整体——艺术就是艺术本身,它不只是“和谐完美”,也不只是“艺术=非艺术”,艺术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成为它自己、成就它自己的。也许就像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的“游戏说”一样,艺术就像一场游戏,无论是对于规则的顺从,抑或是对于规则的反叛,都因为始终在这场游戏中才能变得有意义[3]。
从古至今,艺术发展出不同的形态,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递着丰富多彩的理念。无论艺术作品展现的是精致的人体剖面还是写上了作者名字的小便池,艺术传达的理念是和谐有序还是对现存世界规则的批判,艺术总在不断地展现,同时不断地传达着某种情绪,引发观众的理解和思考,并最终让艺术自身在总体上更好地实现和完成。因此,形式和理念都是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没有艺术形式,艺术便不可能被呈现出来供人们欣赏;如果没有艺术理念,艺术就不能被观众理解,并且区别于世俗的一般物品;正是因为有了形式与理念,艺术才能够带着意义存在于这世界之中,供人们去欣赏、理解,在艺术体验中因感动而达到生命的共鸣[4]。
三、理解:开放性审美态度的建立
古典艺术明确的形式美法则,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有了明确的参考与尺度。例如,在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中,他运用勾股定理法则来构图,分组安排十二门徒的位置,使得每一组人物都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给人以平衡坚定的美感;他利用画面中房间的纵深空间形成的引导线,将观众的视角聚焦于画面主体——耶稣身上,并运用颜色对比,塑造出有差异的空间感和从黑暗中窥探的新奇感,突出使徒犹大的阴暗本质和耶稣的圣洁与地位。正是这些形式手法的采用,使我们震惊于画作的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人物传达出的情绪,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而面对没有树立典型的形式美原则的现代艺术,我们也可以通过事先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之后,结合他既往的常用艺术形式,在审美体验中调动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深入感受其艺术品蕴含的情绪,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想要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引起自身的共鸣。例如,在我们看到杜尚的《泉》时,如果联系他所倡导的“艺术=非艺术”的观念,以及当时传统艺术世界形成的固有桎梏,就能够理解他对于艺术传统所采取的批判态度与反抗精神了。
当我们通过艺术史看到了艺术本身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变、古典艺术创作的规范和形式美的标准,以及现代艺术对于古典艺术做出的突破与反叛,就可以明白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对于艺术本身的不同理解与追求,明确古典艺术的原则标准所作用的对象和现代艺术的个性创新所针对的目标,在欣赏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作品时,便能够运用适当的原则,或是从合适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而非无所适从。
在西方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上帝”曾长期作为终极意义的承担者,具有解释一切意义的最高权威。西方古典艺术的统一的美学标准也是从上帝的视角出发而制定的。古典艺术明确的追求方向和形式美法则,要求艺术家通过高超的创作技巧去表达神圣崇高的理念,创造出具有和谐统一美感的作品。艺术家们只要尽力遵循经典的美学规则,传达神的理念,尽善尽美就可以;因此,这样的创作更像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理念的模仿。而现代艺术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如尼采所说的“上帝失落”的年代,在这个时期,上帝失去了权威,以往的存在之链崩塌,人们从预设的位置中脱离,需要自己去寻找意义所在。因此,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艺术家都想用艺术的话语去表达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反抗工具理性的禁锢和建构自己的理想。毋宁说,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执着于对真善美理念的模仿,而是想通过艺术创造什么,让自己的艺术成为终极意义失落之后的救赎。现代艺术家们之所以不断打破原有的艺术形式,是因为他们想用艺术语言去表达更为丰富的、思考性的、反思性的东西。于是,因为个性不同,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一套自己的艺术语言,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去进行艺术创造。但无论如何,每个艺术家所采用的说话方式都是被包含在整体的艺术规则之中的,所以每个人既能表达自己的理解,也有理解他人的可能。艺术形式会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身上有变化,但我们不可以因为这点去否定艺术形式的存在和某一时期的艺术。古典与现代,不同时期的艺术之所以都能被称为艺术,不是因为我们采取了某一种标准去看待它们,而是因为它们始终都在艺术这场游戏之中,用艺术的话语去说话。因此,无论面对达·芬奇还是杜尚,无论面对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需要秉持一种开放的审美态度,去理解艺术形式在艺术史中的变化与继承。
就如伽达默尔所言,艺术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就像是一场理解的游戏,这场游戏的主体不是艺术家,不是艺术作品,不是观赏者,而正是艺术本身。艺术的魅力吸引着观赏者,把观赏者卷入审美活动之中,也把观赏者束缚在这场名为“艺术”的游戏之中。艺术的规则呈现于游戏之中,对艺术规则的打破行动也正因为处于“艺术”这场游戏里才有其意义和价值。在这场“艺术”的游戏中,每个人都在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因为大家都处在同一个游戏里,表达方式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终究是艺术的说话方式,由此,每个人才有理解他人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艺术的形式和追求,理解艺术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在艺术形式与形式美的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与西方艺术史中“理念”的变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古典艺术家遵循尽善尽美的形式法则,旨在表达神的绝对理念;而西方现代艺术家打破上帝作为唯一解释标准的权威尺度,用自身的话语进行艺术表达,形成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正如现代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所言,艺术就像一场“游戏”,无论是遵循规则还是反叛权威,所有的表达皆因处在艺术这场游戏之中而具有意义。因此,对于迥然于传统的现代艺术,我们应该采取理性而包容的态度,树立一种理解和开放的审美精神,将对现代艺术中形式美的认识,更好地运用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