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SNCR脱硝在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中的应用

2023-01-19*吴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氮氧化物链条燃煤

*吴 海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730099)

前言

2014年5月15日,我国发布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提高了65t/h以下的中小型燃煤锅炉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因此,自“十三五”以来,大批县市供热单位对所在地区的中小型链条锅炉进行SNCR脱硝改造,运行效果良莠不一,本文即针对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SNCR脱硝改造技术加以论述。

1.SNCR工艺概述

(1)SNCR工艺原理

SNCR脱硝技术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是一种不用催化剂,在850~1100℃的温度范围内,将含氨基的还原剂(如氨水、尿素溶液等)喷入炉内,将烟气中的NOx还原脱除,生成氮气和水的清洁脱硝技术。以尿素还原NOx的主要反应为:

2NO+CO(NH2)2+1/2O2→2N2+CO2+2H2O

SNCR脱硝系统主要包括储罐、加压泵、混合系统、分配与计量调节系统、喷雾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等组成。

(2)SNCR技术特点

各地对用于中小燃煤链条锅炉的煤质都有要求,对其氮含量都有不同的限制要求,根据多地链条炉烟气排放数据调查,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的氮氧化物烟气浓度在100~300mg/m3之间,而新建锅炉氮氧化物的浓度限值在100mg/m3以下,因此,多数情况下,只要SNCR脱硝效率在30%左右,即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1]。而SNCR的脱硝效率在15%~50%之间,其效率因工况变化有所不同,因此,SNCR技术可以应用于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SNCR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①设备简单投资低,SNCR脱硝系统工艺简单,设备较少,且由于氨与氮氧化物的摩尔比接近于1,可知烟气脱硝时还原剂用量较少,所以,储罐、泵等设施设备占地规模都比较小,这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投资不会过高,这对经济条件有限的广大北方地区进行脱硝改、扩建意义深远。

②还原剂来源广泛,SNCR还原剂主要包括尿素、液氨和氨水,在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中,尿素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还原剂,因为其价格便宜、安全性高,且市场来源广泛,不似液氨或氨水具有腐蚀性和易燃易爆特性,属于危险化学品,购置渠道较少。

③反应温度区间大,理论上,氨与氮氧化物在850~1100℃的区间内即可进行反应,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小型燃煤链条炉是很难做到850℃以上的运行温度的,多维持在650~800℃之间,而北方很多县市,供暖时12:00~14:00及0:00~2:00会停炉,届时炉温甚至不到400℃。尿素热解为氨的温度区间为350~650℃,因此,锅炉在正常运行时,是可以满足热解产生氨的温度需求的,但是却难以达到氨与氮氧化物良好反应的温度区间,这也导致了SNCR在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中效率较低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实际运行、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温度区间在650~800℃时,SNCR脱硝效率在10%~15%左右,可以去除部分氮氧化物的,这对于本身煤质较好,且需要进一步提标改造的脱硝项目,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2]。

④改造方便,SNCR技术是通过炉内喷还原剂进行脱硝的,因此,改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安装一定数量的喷枪,喷枪数量和规格根据废气量、氮氧化物的浓度及排放要求进行核算即可。

2.链条锅炉床层燃烧特性分析及污染物控制要求

(1)链条锅炉燃烧特性分析

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是以床层为组织方式的燃烧形式,其运行原理是燃料在进入燃烧炉仓后,会随链条炉排向前移动,在煤层上部煤闸门阻挡作用下形成均匀分布状态,炉膛部位的煤层在上部高温烟气等热辐射作用下,基于蒸发、挥发、着火及焦炭燃烧等流程,实现热量由上至下的传递。在链条炉排向前系统时,会形成数个倾斜的反应层界面,最终达到完全燃烧目的。在燃烧过程中,焦炭燃烧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是存在大颗粒时,焦炭反应性会明显降低,不仅燃烧效率低下,同时也会带来较为明显的污染现象[3]。基于燃烧原理,燃烧效果主要受温度、停留时间、可燃物与氧气混合水平三个方面因素影响,在燃烧不完全时,会造成明显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排烟热损失。

对链条锅炉燃烧特性进行精准分析,燃烧效果控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①炉拱,在锅炉系统中,炉拱能够起到引燃、保温促燃和加强气体混合三个方面作用。在煤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无拱或短高炉拱方式,但是在煤质较差时,只能采用长炉拱方式。

②配风方式,在不同床层阶段,可以根据燃煤特性合理确定配风时间,优化配风方式,在燃烧旺盛区域,则应当合理加大配风量。

③煤层厚度,主要是根据不同煤种的挥发分、灰分含量和颗粒大小等,合理确定煤层厚度,以确保燃烧效果和安全。

④炉排速度,在锅炉负荷发生变化时,则可以通过调整炉排速度,确保负荷保持较低水平,提升燃烧热效率。

⑤煤颗粒粒径,粒径过大或过小,均会对燃烧效率产生影响,应当在综合考虑焦炭反应性、灰层散阻力及飞灰未燃尽损失等方面要求,合理确定粒径分布。

⑥燃煤含水量,更为适当比例的含水量,能够确保良好的热量传递效果,增加细煤之间的团聚力,减少飞灰和漏煤损失,有效改善燃烧效果。

⑦过量空气系数,在锅炉运行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供给总风量通常偏大,使得燃煤与空气的混合不够充分,进而产生燃烧不完全现象。因此通过合理控制空气系数,能够更好的提升燃烧效率,进而达到良好的燃烧效果。

做好链条锅炉燃烧特性影响因素分析,是明确污染物控制重点,对SNCR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对SNCR脱硝系统进行优化调整的关键支撑。

(2)链条锅炉污染物控制要求

链条锅炉污染物的产生,主要以氮氧化物(NOx)为主,实际表现为燃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冒黑烟现象,这也是SNCR脱硝系统应用和处理的主要方面。NOx析出主要包括NO和NO2两种物质,两者比例约为95:5,但是由于NOx析出机理尚不够明确,因此只能够分析其生成途径,也给脱硝系统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基于不同地区污染防控标准,对NOx的排放标准界定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北京市为例,新建、扩建、改建锅炉标准为100mg/m3以下,在用锅炉不同时段标准为100mg/m3和250mg/m3两种标准[4];上海市300MW以下现有燃煤锅炉标准为50~150mg/m3;山东省规定在不同时段最高允许排放标准为50~100mg/m3;重庆市相关标准则界定为200mg/m3之间,新建锅炉为80mg/m3。基于多数地区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运行现状,脱硝系统改造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技术改进,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要求。

3.SNCR问题探讨

(1)燃煤链条锅炉脱硝技术设计基本准则

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中,对于脱硝技术设计提出明确规定,设计工作开展主要遵循如下方面要求:①脱硝效率要求在80%以上的机组,首选SCR脱硝工艺;②机组容量为600MW等级及以下,脱硝效率等于小于40%,则可以选用SNCR脱硝工艺;③脱硝效率要求在60%~80%之间的机组,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用SCR脱硝或混合工艺。在选择混合工艺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SCR装置位置,合理确定整体架构方式[5]。④还原剂主要是液氨或尿素为主,在具体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评价要求,达到系统平衡。

(2)燃煤链条锅炉燃烧污染物排放超标基本表现

基于部分燃煤链条锅炉运行现状,在燃烧启动时,最为容易出现污染排放超标问题,主要表现为冒黑烟现象。在煤完全燃烧时,烟气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氧气、水及少量氮氧化物,由于上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燃烧不完全时,则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冒黑烟现象。在燃烧时碳氢化合物挥发量明显增加,并在进入炉膛后经过复杂反应而形成碳黑,碳黑不仅难以达到完全燃烧要求,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在锅炉SNCR脱硝技术改造中,重点关注这方面问题,是技术改造的重点问题。

(3)传统SNCR脱硝控制系统运行问题

在环保考核标准不断提高背景下,SNCR脱硝系统NOx排放标准普遍要求控制在50mg/m3以下,多数企业在没有进行技术改造情形下,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在控制系统运行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问题:①自动化运行水平低,部分还是以手动控制为主,原因主要在于机组现有DCS控制策略较为简单,无法满足NOx浓度复杂变化处理要求,控制系统运行滞后。②传统CEMS取样系统较为简单,单点取样的测量值缺乏系统运行代表性,无法满足动态调节要求。③SNCR控制策略主要是以反馈控制为主,无法综合反馈锅炉内燃烧因素,会导致控制系统振荡,控制效果欠佳。

4.SNCR脱硝在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中应用优化

(1)优化思路

基于现有工艺运行体系,对SNCR脱硝系统优化,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工艺简化,对于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要求较低的区域,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达到降低成本和运维方便的目的。A.合并尿素储罐和尿素溶解罐,将尿素配制成合适的浓度,以便直接使用;B.利用配置好的尿素溶液,取消静态混合器,无需再混合尿素和除盐水进行浓度稀释和调配。②材质优化,针对不同的环境、项目特征和投资成本,选择不同材质的管道、储罐,可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材质储罐,以达到节约成本、便利施工的目的[6]。③设备集成,SNCR设备的一些元件,包括阀门阀件、仪器仪表都可以集成安装到一起,既方便检修,同时外形也美观。例如分配模块的电磁流量计、电动调节阀、转子流量计、针型阀、压力开关等都可以集成为计量分配柜,置于锅炉附近,便于操作人员巡检及设备现场管理。

(2)混合取样改造方案

取样优化改造是确保烟气参数测量更加精准,确保喷氨总阀调节更加灵活的改造方法。具体优化方式如下所述:首先是根据系统现有设计形式,将SNCR出口截面均匀划分为网格形式,在网格中心布置取样点并利用取样管引至烟道外,利用CEMS取样探头,准确测定取样的NOx浓度值。混合取样需在关闭反吹控制阀状态下进行,在取样完成后,重新打开控制器进行热风反吹,避免在管路出现积灰现象。通过更加精准的取样,优化喷氨总阀调节方式。

(3)基于MPC的脱硝控制优化

该方案思路是以控制烟囱入口净烟气环保考核点NOx浓度值为核心,结合省煤器出口浓度值控制,实现综合控制目的。在控制系统运行中,由于净烟气NOx浓度值控制延迟性较强,与烟囱入口NOx浓度值存在偏差,并且稳定性不足。因此在对脱硝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时,必须在明确上述控制要求基础上,综合考虑锅炉内氧含量的前馈作用,并构建系统控制系统,以降低NOx浓度值的波动幅度,提升控制系统运行精准度。

脱硝控制系统优化,主要是将PID控制器替换为MPC控制器,有效解决原有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滞后问题。在MPC控制器作用下,能够将喷氨过量调节方式,转变为不过量或少过量提前调节,确保氨水用量与烟囱入口NOx变化保持一致,有效控制由于控制系统数据滞后引起的振荡现象,实现提前控制。

(4)SNCR脱硝系统炉内氧含量的优化

在SNCR控制系统运行中,如NOx浓度较为平稳,则SNCR脱硝系统能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在氧含量出现明显波动,并且机组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对应控制情形下,则会使得控制效果欠佳,NOx浓度产生剧烈波动,产生较为明显的氨逃逸和污染现象,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污染。因此在系统优化过程中,可以对一次风量、二次风量、总煤量等各个参数进行采集,分析不同参数作用条件下省煤器出口氧含量的具体变动,以此明确氧含量与NOx浓度波动变化趋势对应关系。以分析结果调整喷氨总阀作业状态,确保在各种工况下氧含量变动与工况负荷水平保持一致,进而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5)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脱硝系统改造要点

基于SNCR脱硝技术的燃煤锅炉改造,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热力等行业锅炉系统技术改造的重要形式,对提升污染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但是在改造过程中,还应当关注以下方面要点:①改造设计的系统性。SNCR脱硝技术改造应用,需要涉及锅炉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改造工作难以直接到位,因此在进行改造设计时,应当在确保当前控制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为后续技术优化奠定良好基础,确保锅炉污染防控水平不断提升。②成本与效益统一。技术改造必然会产生运行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需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实现,确保污染防控效果达到最优化水平。③技术改造安全控制。燃煤锅炉运行中,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分析SNCR脱硝系统运行产生的新型隐患,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5.结论

SNCR脱硝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于氮氧化物排放要求不高、环保投入资金有限的脱硝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锅炉运行工况、煤质参数、排放标准核算还原剂的用量、喷枪数量、安装位置及脱硝效率。而SNCR也会在广大西北地区中小型燃煤链条锅炉的环保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氮氧化物链条燃煤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个性链条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燃煤联姻生物质困局
别克君越正时链条故障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通过高压直接喷射实现高效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氢燃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