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晓秀:一生“香”守

2023-01-18杨洋

科学导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香药香料技艺

杨洋

香,《说文解字》有言:“香,芳也,从黍作甘。”有芬芳之气的皆可称之为香。元香传统香品制作技艺是太原市市级非遗项目,也是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第三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元香社是该项目的保护单位,前身为胡庆堂香药,自1858年至今,五代传承人代代传承古法合香、制香技艺。1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元香传统香品制作非遗传承人、晋香博物馆馆长邢晓秀。

中国香文化底蕴深厚,代表着中华民族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精神标识。从古代先民燃香草而祭祀,到汉代丝路驼铃带来异域香料,以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四大名香为代表的各种天然香料在中华大地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香文化。

邢晓秀向记者介绍,“元香香学体系是一门综合学科体系,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以‘芳香养鼻,养神养生,开窍开慧’为制香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承载依托,运用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进行香料配伍。从嗅觉感知到嗅觉记忆再强化制作技艺,形成一套与中医学说、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元香制香理论体系。”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香”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展示山西省市非遗保护成果,滿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生“香”守——邢晓秀·元香传统香品主题展于2022年11月16日在太原市文化馆一层展厅线上直播开展。

“元香社对本次展览筹备了2个月,从展览策划、方案排版、现场布置等反复进行多次改版和拟定。本次展览对香文化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展示了非遗传承脉络、技艺、精神等内容。”邢晓秀说。

多年来,邢晓秀秉承匠心,坚持传承、创新研发,走进社区、校园、景区等场所进行香文化培训、技艺展演等活动,并在疫情期间运用“祖方技艺”制作出一批防疫线香,捐赠给太原市医务工作者们;助力国家“春雨工程”,把晋韵传统香品制作技艺以香艺表演形式送节目到广西三江侗族同胞;创作发表有全国性影响的香文化研究专业论文、多部剧本和香艺情景剧等。

“香,那一瞬的灵动之美,让我与其结缘,借香来明心、醒自性、脱杂念,而后顿悟。”邢晓秀说。香,是一种神圣、神奇之物,邢晓秀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因习香她与恩师罗子杰结缘。

邢晓秀从2004年开始,跟随其母亲学习香药祖方及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祖方香药的和合、传承制作香药的技艺。2012年,邢晓秀开始专心研习传统香学知识、反复论证祖传香方、尝试组方和技艺,不断创新研究。她毕业于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和对比后,回国继续研习传统香文化,大力推广传承制香技艺。2017年,邢晓秀继承胡庆堂香药,创办“元香社”,倡导使用传统天然香药,依古法和香、制香,形成了一套与中医学说、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并符合现代人嗅觉审美的科学制作香品的元香理论体系。

元香社的古法合香与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完美结合,研发二十四节气香、四季香、涂敷的香、佩戴的香饰品等。邢晓秀遵循“黍稷非馨,明德唯馨”的宗旨,曾多次在北京、海南、厦门、山西等地参与举办中国香文化主题活动。提倡以艺载道,用心制香,以香观性。对传统香品制作技艺进行了系统梳理、保护和传承,由制作到创作,再到制作,不断精益求精,形成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的优秀团队。

早在古代,古人就通过不同香料的组合,研发出预防疾病的避疫香、避疫香囊等。去年,邢晓秀与山西省博物院联合推出了新年鸟尊防疫香囊,用艾叶、苍术、藿香、薄荷等多种纯植物香料,研发了一款有味道的文创产品“香如故”清疫香囊。该香囊不仅芳香,还能起到一定程度清热除瘴、芳香辟秽、杀菌抑菌等避瘟防疫的效果。

“香包的外部设计采用织棉的工艺,添加了山西博物院最受欢迎的明星文物‘鸟尊’以及代表喜庆吉祥的红日、祥云等元素,为香包增添了浓浓的新春吉庆气氛。”邢晓秀说。

从小在香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对邢晓秀的人生影响很大。邢晓秀说:“最初对香只是很感兴趣,会和周围的朋友讲一些东西,或者自己制作一些产品赠予他们,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传承的意识,就希望凭借自己所学去影响更多的人,让香文化普及开来。”

三生有缘闻馨香,一生有幸会香人。每当有机会与香友们共同学习时,邢晓秀总是很珍惜。她说:“香悟人生,人生如香,我愿珍惜香缘,默默地积累馨香,洁身自好,修身养性,定不负与它相会的三生机缘。”

猜你喜欢

香药香料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医香药本草文化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香料之王
——香草传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香药概念探讨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