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过年回家怎么吃?
2023-01-18赵言昌
赵言昌
一转眼,又是春节将至,各种美食轮番登场的时候。今年还有些特殊,有些人刚刚从新冠感染中恢复,也有些人准备趁此机会四处走走……
那么,过年,怎么才能吃好呢?
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两类:一是饮食不均,油、盐、糖、红肉、精制谷物吃得多,蔬菜、水果、鱼类、全谷物吃得少;二是行为不当,大量食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消化道,轻则肠胃不适,严重的时候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进而危及生命。
于是问题来了,怎么保持饮食均衡呢?
一是掌握原则。中华预防医学会建议,每周吃两次鱼,每天吃50克上下的肉類、500克以上的果蔬;主食方面,要注意补充粗粮,比如红豆、绿豆、芸豆等。
二是学会估算食物的分量。比如说,一捧蔬菜的重量,大概在100克左右,半指厚、掌心大的肉片,大约有50克。
三是细嚼慢咽。吃得慢一点,一边吃一边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一般来说,食欲刚刚开始下降的时候,就差不多有七成饱了。新冠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尤其是要注意这一点。
春节期间,关于“补品”的讨论也很多。有些补品,热度虽高,却未必对健康有什么好处;也有一些物质,平常不太提起,实际上十分重要,比如维生素D。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很多,最主要的是调控钙质。我们的骨骼,不像房子,建好之后就一直留在那里;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每天都有一些骨质被细胞吸收、有一些新的骨质生成。后者,离不开钙质;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又离不开维生素D。因此,维生素D不足,最直观的表现是骨质疏松。
维生素D另一个特别之处,是来源。一般的营养元素,多由食物中获取,或者由人体自行合成;而维生素D在食物中不多见,自行合成虽然占了来源的大头,却需要紫外线的参与。所以,维生素D水平和地理位置、生活方式高度相关。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的日照有限,维生素D缺乏比较普遍;老人、小孩户外活动较少,也有可能出现维生素D不足。
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维生素D水平,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传统上认为,发热时不能吃肉。这可能跟食物的产热效应有关。大家有兴趣可以留意一下:吃过饭之后,身体在食物的刺激下,会出现体温升高;蛋白质类食物,在这方面尤其明显。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发热时吃肉,可能热上加热。
实际上,身体跟病毒作战,离不开抗体、细胞因子等成分,而它们,说穿了都是蛋白质。所以,新冠感染期和恢复期,应该多补充一点蛋白质。
补充多少呢?卫健委建议,每天食用150克到200克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虾、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奶或者奶制品。
具体实行起来,有两点需要注意的:一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青壮年可以多吃一点,老人、小孩不妨少量多次;二是注意调料,油、盐、糖少一些,香醋、青椒等适当加一些,不但更加健康,而且可以刺激食欲。
食物中毒夏秋季节最为多见,春节期间也有一些。一方面,剩菜剩饭多,保存不当,有可能被细菌污染;另一方面,有些家庭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发酵食品,而这些食品中,有可能出现致病微生物;今年有很多旅行过年的,旅行期间,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同样会出现食物中毒。
反过来说,要想避免食物中毒,一要学会正确使用冰箱,不要觉得将食物扔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二要注意食材、器皿的卫生,及时清洁、晾干,必要时可以放到阳光下晒晒;三要把食物做熟,过分贪图生、鲜,嘴巴倒是过瘾了,肚子却会受苦。
总之,随着生活的改变,过年的内涵也一直在变,唯独家庭团圆、亲友平安不会变。希望诸位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策略,过好这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