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宁波,遇见幸福
2023-01-18刘佳璇
刘佳璇
三江夜景
作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自古以来就有“繁荣商埠,东海明珠”的美誉。近年来,宁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宁波市民有更充盈的幸福感、更实在的获得感。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向海而生、听涛而立的宁波人,天生就有一种勇立潮头、勇创大业的精气神。
近代史上,寧波人创造了100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涌现出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等一批世界级工商巨子,开启了“宁波帮”的百年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一步一个脚印把小作坊变成大企业,把内河小港建成国际大港,把商埠小城发展为现代化国际港城。
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宁波正加快构建“大优强、绿新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功能,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为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等建设贡献更大宁波力量。
宁波已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城市2 小时交通圈,公交地铁无缝对接、便利通畅,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立足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厚植开放这一“最大优势”,宁波奋力构建“国际开放枢纽之都”大格局。近年来,宁波国际海事机构和国际班轮公司总部实现“零”的突破,海丝指数写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十强;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超千亿元城市……
2021年,宁波全市GDP达到1.46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第1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3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10位。2022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宁波前3季度GDP达到 1.12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和浙江全省,展现出充足的韧性和经济活力。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
在宁波,望眼皆胜地、举步即美景。
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2021年,宁波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跻身全国前2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常年100%达标。近年来,宁波点亮城市角落,市民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花,城在园中、人在绿中。
近十年,宁波推进绿道建设,让人民群众“慢”下来,享受生活。截至2022年8月底,宁波累计建设绿道超过1900公里,“拥江揽湖滨海枕山”绿道格局初步成形,“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东钱湖环湖绿道”“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江北区姚江北岸滨水绿道”等4条绿道入选“浙江最美绿道”。
在宁波,上班不拥堵、下班有去处。
宁波已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城市2小时交通圈,公交地铁无缝对接、便利通畅,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宁波打造了一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文化活动圈”“10分钟健身圈”和105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
根据《宁波市公共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将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军有优抚、文旅乐享、体有强健、住有宜居等,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需求结构相契合、地方财力保障相协调、供给主体多元化的高质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在宁波,没有局外人、没有人掉队。宁波出台“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深化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推进新市民住房保障改革试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72,低于全国2.5的水平,教育质量、健康保障能力、社会救助水平等居于全国城市前列。
从古越国时代“饭稻羹鱼”“断发文身”,到隋唐以降的人文渊薮,海风吹拂之下,宁波形成了鲜活而务实的城市格调,四明山水、三江一湖,共同浸润出禅宗智慧、耕读传家的城市底蕴。
“四明三佛之地”孕育的清灵旷达、大海潮汐带来的勇于革新、江湖水系浸润的人文鼎盛,共同造就了宁波博纳兼容、经世致用的精神气质。
宁波从千年的文明史中走来,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洗礼和熏陶,“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和慈孝文化等文化基因已深深刻进城市的血脉之中。
近年来,宁波把港的“开放”、产的“创新”、城的“大气”寓于文的“浩荡”之中,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既有领先实力,又有强大魅力;既有蓬勃活力,又有文明秩序。四明大地处处正气充盈、爱心涌动,许许多多市民以各种方式书写着文明故事,“顺其自然”“挡刀女孩”等暖心故事数不胜数,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甬城文明作底色、市民幸福别样浓。
当前,宁波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华伟表示,将认真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接续奋斗,争先创优,让宁波的幸福味更浓、城市更美、人民更有获得感。
(根据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华伟在“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的致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