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工作难点与解决措施-以南方某有色金属矿山采选项目为例

2023-01-18陈思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环境质量环境影响

陈思龙

(中铝环保节能科技(湖南)有限公司,长沙 410014)

由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确定性、竣工期内难以准确全面评估等特点,而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延续、完善和补充,也作为建设项目环保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1],其作用极其重要。

鉴于煤炭项目普遍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大,且存在累积性,长期的运行过程容易对环境造成如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等不可逆的环境损害,国内对煤炭采选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已有很多研究[2],并发布了《煤炭采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但有色矿山采选项目由于涉及的金属种类繁多,采选工艺也不尽相同,因而行业内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体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3]。

本文以我国南方某有色金属露天矿山采选一体化项目为研究对象,拟通过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难点,寻求解决办法,以期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借鉴。

1 某南方矿山企业概况

企业于1992年建厂,历经三期建设,建设期跨度16年,于2008年建成投产,合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约为450万t/a,现有两个采矿工业场地,三个选矿工业场地以及四个尾矿库。其中一个尾矿库已经闭库。主要产品为精矿,主要生产工艺为露天开采—道路运输—破碎筛分—重选浮选等。该项目总体呈现建设时间跨度长、占地面积大、污染源分布分散、固废处置量大等特征。其主要环境影响表现为土地挖损、生态系统破碎化、运输及堆场扬尘面源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属累积污染、尾矿淋溶水渗漏等。

2 重点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点内容为工程运行现状、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污染源持续、稳定达标情况,进而评估验证已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整改建议[4]。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以期分析建设项目的三组差异:(1)项目环评阶段的工程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的差异;(2)项目环评阶段的环境本底值与项目建成后环境质量现状的差异;(3)项目环评阶段环境影响预测情况与和项目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差异。

2.1 工程建设内容的变化

从项目规模、工程概况、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平面布置、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重点说明建设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竣工环保验收及批复、排污许可证等的变化。如果发现有《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中所认定的重大变动,则应提出重新环评的建议,如发现有变动但不属于重大变动,则在环境影响后评价中予以说明。通过收集企业近几年的生产运行资料与现场调查,该矿山的建设内容、污染源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与环评验收基本一致,生产规模相比环评发生了变化,但不构成重大变动。

2.2 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

通过收集项目环评阶段及以来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生态环境等历史监测资料,掌握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现状监测与现场调查以掌握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目标现状,还应考虑周边工程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对该项目而言,其选矿工业场地周边已新建了几家采石加工场,导致其周边环境质量变化由环评阶段的该项目单一影响,转变为选厂与采石加工场共同影响。

2.3 环境影响验证

环境影响验证主要通过对环保措施有效性论证,以及环境影响预测验证来分析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并根据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结果对环保措施进行优化,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实现保护环境的效果最大化。该项目采矿工业场地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态环境影响,应重点关注是否有越界开采行为;对已开采完成的场地是否复垦以及复垦成效;选矿工业场地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污染影响,应重点关注破碎筛分过程中的含尘废气收集处理、选矿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初期雨水处理及回用情况。另外还应关注排土场的植被恢复情况,尾矿库的防渗措施、排洪措施及淋溶水处理等内容。

3 工作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该项目已建成运行了30余年,由于建设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出台时间,一期建设虽有环评文件,但文件编制简单,监测指标与现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中要求不尽相同,导致环境质量现状趋势分析可对比的数据较少。另外,由于当地城镇化进程迅速,早期环评文件中的土壤监测点位受居民生活影响发生的较大改变,历史监测资料中存在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一致的现象,这都导致可采用的监测数据样本较少,无法准确、全面地分析环境质量变化。

为解决此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分析环境中项目特征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大尺度空间时间维度下监测数据的变化,从中得到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2010年以来,项目周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2010年至今,各重金属监测因子检测值基本保持一致,变化趋势不明显。虽然土壤中锌、镉、砷等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筛选值,但从变化趋势以及土壤背景点监测数据可以判断,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内这些因子的背景值偏高,而非项目所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表1 某南方矿山采选项目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3.2 生态环境影响验证

生态环境影响验证是矿山开采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原环评文件中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简单,导致无法对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有效验证。

为解决此种情况,本案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选取土壤侵蚀度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评价指标[6],选择了2001年9月、2013年9月和2017年8月等评价区不同年份相近月份的影像数据,全色15 m、多光谱30 m影像经ENVI软件纠正融合后生成15 m的彩色数据,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半定量的说明。评价利用ENVI、ArcGIS软件,对评价区多光谱影像、地形数据进行解译,得出植被盖度和DEM地形坡度、坡长等指标,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水利侵蚀强度分级和面蚀(片蚀)分级指标对评价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土壤侵蚀现状评价模式见图1。其中:—所求区域的土壤侵蚀总量(t);—土壤侵蚀模数(t/km2·a);—土壤侵蚀模数为所对应的面积(km2)。

图1 某南方有色矿山土壤侵蚀变化情况(b图为a图局部放大的结果)

由图1可知,近十几年以来,采矿工业场地土壤侵蚀类型变化较大,相对于2001年,2017年侵蚀度主要由轻度、强烈侵蚀向中度侵蚀变化,剧烈、极强烈侵蚀稍稍上升,区域水土流失呈现加剧趋势,但相对于2001~2013年,2013~2017年间剧烈、极强烈侵蚀没有发生变化,且强烈侵蚀下降0.28%,区域水土流失加剧趋势有所减缓。发生这样变化原因,可能是由于2001~2013年间工业场地进行了大量的露天开采,而在2013~2017年间,矿区加强了土地复垦,土壤复绿,使得土壤剧烈、极强烈侵蚀不再发生变化,但工程复垦措施不能将已开采矿区完全恢复至开采前的状态,使得区域土壤侵蚀度从轻度向中度演化。

从上述对土壤侵蚀度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更好地从宏观角度、定量地对矿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评价。土地挖损、占压和复垦复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采用植被覆盖度、植被指数、土壤侵蚀度等指标,很好地对大范围内土地挖损和复垦复绿等两种行为进行定量评价。

4 结语

(1)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是针对大项目的环评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历史监测资料中由于监测指标不同、监控点位不一致、代表性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环境质量现状趋势分析可对比历史监测数据较少。基于此,评价工作可以利用环境统计学方法,采取趋势检验法进行对比分析,也可收集企业附近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数据,更好判别的项目实际的环境影响,从而提高环境质量现状趋势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度。同时,建议企业根据自行监测指南,合理设置土壤、地下水永久监测点位,定期对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2)生态环境影响验证可以说明矿山开采的实际影响和生态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在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充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选取土壤侵蚀度、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等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判别土地挖损和复垦复绿两种作用分别环境的影响。

(3)有色矿山采选项目由于占地范围大、运行时间跨度长,其环境影响常在项目运行一定时期后逐步显现。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评价项目建成后对环境长期、累积影响的有效手段,对项目的正常化运行、解决环境纠纷、优化项目环保措施乃至环境管理决策等,均可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环境质量环境影响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探析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岗托土壤侵蚀变化研究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