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水环境质量监测监管中的应用
2023-01-18钟子旭
钟子旭
(顺昌县环境监测站,福建 南平 3530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水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掌握水体水质变化情况,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全国各主要流域国省断面、小流域断面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体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对水体发生的污染进行预警预报,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重要作用,对其日常的运行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1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组成及运行
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集采水、监测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报送等多项自动监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监测平台,其运用传感、自动监测、控制、计算机应用、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水体水质实施自动监测。目前,南平市辖区内水站由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运行维护,由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营的水站进行日常管理监督。
1.1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系统组成
该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由采水系统、配水系统、分析模块、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1.2 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因子
从南平市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情况来看,常规8参数有pH、溶解氧、水温、浊度、电导率、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常规监测指标,其中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为独立的监测分析模块,其余5个指标监测方式为集中探头监测模块。根据上游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还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特征污染因子监测模块(如:挥发酚、氟化物、六价铬等)[2]。
1.3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
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浮筒式取样器将水采集到集水池,在集水池中安装五参数(pH、溶解氧、水温、浊度、电导率)探头进行测定,再通过配水系统将水分别引至各独立的分析单元(包括特征因子)的取样杯中,随后启动分析模块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数据处理后在计算机平台中保存,最后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2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监督管理
2.1 水质监测站现场监督考核方法
根据环境监测总站、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的相关规定,目前南平市对辖区内自动站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季度对水站全项目进行一次比对监测;②每月对重点项目进行比对监测;③每月对水站开展运维记录检查考核;④每月对水站进行标准样品考核。
2.2 水质监测系统平台考核方法
除了对水质自动站运维的现场记录以及水样比对、标准样品测试的考核外,还包括对系统平台的检查,主要包括:①水质出现异常时,系统是否自动进行标准溶液核查,平台是否自动生成报警单;②是否满足报送数据的频次;③监测数据的普及率是否达标。
3 水质自动监测站现状及超标预警情况
3.1 水质自动监测站现状
全市已建水质自动监测站23座(国控地表水站12座、省控地表水站7座、饮用水站14座),2021年新建完成7座国省控地表水站房的建设。小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116座,实时监测的数据和视频(部分)已纳入南平市金山银山平台,可随时掌握水质变化,不断提高全市生态环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服务”的能力[3]。
3.2 水质自动监测站超标预警情况
2021年1月南平市辖区内水站未有超标情况;2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7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邵武晒口桥(2次)、南平浪石(3次)、武夷山兴田(2次);3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3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邵武晒口桥(2次)、武夷山兴田(1次);4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7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邵武晒口桥(1次)、南平浪石(2次)、政和西津(1次)、武夷山兴田(1次)、古田黄田(2次)。为邵武晒口桥(2次)、武夷山兴田(1次);5月辖区内多数水站受强降雨影响,共发生63次日均值超标情况;6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32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南平浪石(6次)、武夷山兴田(1次)、建瓯蓬墩(5次)、延平延安(5次)、十里庵(3次)、延平洋坑(5次)、古田黄田(7次);7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19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南平浪石(1次)、政和西津(1次)、坪州大桥(1次)、延平延安(3次)、十里庵(2次)、延平洋坑(4次)、古田黄田(7次);8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60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邵武晒口桥(2次)、南平浪石(21次)、政和西津(1次)、武夷山兴田(1次)、延平延安(1次)、十里庵(24次)、延平洋坑(1次)、古田黄田(9次);9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39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南平浪石(7次)、十里庵(17次)、延平洋坑(1次)、古田黄田(14次);10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47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古田黄田(29次)、十里庵(11次)、南平浪石(6次)、延平洋坑(1次);11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33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光泽百石(1次)、十里庵(3次)、古田黄田(29次);12月辖区内水站共发生10次日均值超标情况,发生超标水站为古田黄田(10次)。
4 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现状调查
4.1 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4.1.1 水污染排放现状调查
(1)工业污染源:据统计,2021年南平市工业企业449家,工业废水排放量3 379万吨/年,其中:直接排入环境的2 334.8万吨/年。主要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为1 308.7吨/年,污染源氨氮排放量约为112吨/年。
(2)生活污染源:据统计南平市常住人口约2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06.8万人,行政村1 636个,其中: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为1 206个,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1 656.3吨/年,其中城镇10 088.9吨/年,农村1 567.5吨/年。生活及其他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为27 582.5吨/年,其中城镇22 618.0吨/年,农村4 964.5吨/年。生活及其他氨氮排放量约为2 011.9吨/年。其中城镇1 539.2吨/年,农村472.7吨/年。
(3)畜禽养殖污染源:据统计南平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14家均资源化利用,无废水外排。85家鳗鱼养殖企业完成尾水综合利用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4.2 实施碧水工程,推进流域治理
以水质达标为核心,推进源头管控,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测与监察等措施,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提升监测网络支撑水平。基于福建“生态云”平台完善水环境质量智慧监测监管,拓展建设小流域在线监测监管、饮用水源地在线监测监管、主要河流在线监测监管、水电站、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畜禽水产养殖企业等在线监测监管。截至2021年底,全市18个国考断面、33个省考断面、116个小流域断面、14个饮用水源地、775个水电站、14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85家鳗鱼养殖场等纳入南平市“金山银山”平台监管范畴。
二是提升生态云平台支撑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协同能力,促进环境管理创新。借助手机移动端和短信提醒功能对水环境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预报,并通过在线派单、问题跟踪、问题反馈、问题处理、结果评估等构建“闭环式”的生态巡查监管体系,满足面向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测、风险预警、污染防治等核心业务需求,全面推进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的优化、互动、耦合、一体化,全面提升业务协同能力,促进环境管理创新。
表1 各县(市、区)主要工业企业数及主要污染源
4.3 强化污水收集及管网管理
南平市建成14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4.5万吨,实际日处理量23.7883万吨。全市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86.6公里,先后签订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合同或授权协议。不断强化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升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 620 公里,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4 座,技改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 8 座,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4.09%。
4.4 制定工业生态发展规划
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和限制措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排查摸底工作,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台账,依法分类采取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予以处置。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严格控制水环境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鼓励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重点推动富屯溪流域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分期分批搬迁入园。
4.5 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累计拆除养殖场11 445 家,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9.3%。
5 水环境监管建议
加快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地表水监测点位设置,不断提升水污染特征因子监测能力。建立常规监测、移动监测、动态预警监测“三位一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深入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应急预警联动机制。积极推进污染源监测改革,督促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并公开。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联动,实现污染源监督抽测与环境监督执法的密切配合。定期向社会公布水体达标进展情况,建立重点项目环保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新兴的监测方法,涉及面广,各地水质状况、仪器配置、环境状况各不相同,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
6 结语
近几年,福建省水站建设规模空前,反映了国家对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视。在加紧建设的同时,对水站日常运维的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不断改革创新,总结不足,完善监督管理评价方法,督促第三方运营公司提高对水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