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023-01-18廖若男刘静姜英蒋丹丹
廖若男,刘静,姜英,蒋丹丹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科,湖南 衡阳421001)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危急重症,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等症状,一旦抢救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我院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预后,采用优质综合性护理方法,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优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中急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等证实;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脑卒中病史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4~63岁,平均(53.86±2.34)岁;发病至急诊时间0.5~10 h,平均 (3.21±0.24)h。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4.52±5.65)岁;发病至急诊时间0.5~11 h,平均 (3.28±0.36)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并进行心率、血压、体温、血尿常规、颅脑CT等常规检查;此外,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采用优质综合性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急救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患者入院前的基本准备工作,包括确保急救医疗器械正常使用,保证患者入院后能第一时间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急救护理[3]。②为急救患者开启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优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然后再指导患者家属办理挂号、缴费等手续,不能因为繁琐的入院手续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③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家属关于患者的既往病史、疾病的发作时间,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将床头抬高30°;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仔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语言、意识状态等,快速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快速完成血液学及凝血功能等一系列检查,此过程需于患者入院15 min内全部完成。协助医生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此过程保证在患者入院30 min内实施。通过以上检查,由专科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系统评估,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再对患者家属进行意见征求后,制定出最好的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案。如患者具有明显的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应及时输注甘露醇;如患者符合溶栓条件、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备皮、胃部插管以及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此护理工作需在30 min之内完成,并由医生及护理人员共同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接受溶栓治疗;如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安排相关手术治疗[4]。④抢救治疗后,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认知水平,使他们充分了解疾病的预后和康复相关知识,包括: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相关指导,讲解吞咽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反复练习吞咽动作,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发声训练等;另外,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包括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②比较两组抢救苏醒后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分值0~42分,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护理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均显著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比较s,min)
确诊-治疗时间观察组 46 9.17±1.95 16.16±3.88 19.54±7.29 30.15±5.44对照组 46 13.09±4.12 29.87±7.59 33.12±8.03 45.82±9.53 t值 5.833 10.908 8.492 9.68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n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接诊-确诊时间
2.2 NIHSS评分、ADL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抢救苏醒后,ADL评分均高于抢救苏醒后(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更低,ADL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抢救苏醒后比较,*P<0.05。
组别 n NIHSS评分抢救苏醒后 出院时 抢救苏醒后 出院时观察组46 9.85±2.89 5.77±1.80* 41.93±5.03 67.37±6.78*对照组46 9.92±2.05 7.14±1.13* 41.08±4.86 59.44±5.72*t值 0.134 4.372 0.824 6.063 ADL评分P值 0.894 0.000 0.527 0.000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植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时病情危急,故临床在抢救该病患者时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开展诊断和救治[5-7]。急救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抢救成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往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的常规急救护理工作相对简单,不能完全满足急救护理的需要,整体护理效果欠佳。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性急救护理,一方面保证急救护理人员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为急救患者开启绿色通道,保障患者能够得到优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患者入院后,快速完成相关检查,配合专科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制定出最好的急救治疗与护理方案;抢救治疗后,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及各种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性护理的抢救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优质综合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