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健康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18齐天慧刘冉陈家敏
齐天慧,刘冉,陈家敏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确山463200)
缺血性脑卒中 (ischemic stroke,IS)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病,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IS的发病原因为脑部血管闭塞,局部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脑组织变性坏死。IS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偏瘫、言语不清、认知损伤等,故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护理干预,科学的护理对改善IS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保护动机理论为基于健康信念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信息源、认知评价、应对模式3个模块,已被临床用于辅助疾病的治疗[3]。本研究探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健康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I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年龄45~71(54.65±6.25)岁,男 性48例、女性22例,体质量指数(23.64±3.15)kg/m2,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年龄47~70(55.24±6.21)岁,男性50例、女性20例,体质量指数(23.48±3.19)kg/m2,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S;②首次发病;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②重度瘫痪;③重度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⑤认知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入院健康宣教、疾病知识讲解、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采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健康管理,首先成立由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责任护士、康复师组成的脑卒中健康管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保护动机相关知识。根据保护动机理论的评价过程评估患者的易感性、严重性、内部收益、外部收益、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反应代价,根据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具体为: (A)干预形式:①第1周组织患者进行集中教育,1次/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45~60 min/次。②在日常查房、出院前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指导,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③第2周利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估患者的疲劳情况;第4周评价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情况;第6周指导患者合理锻炼及休息,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第8周强化患者对疲劳预防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反应代价,依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干预。 (B)干预内容:①强化患者的易感性及严重性,患者入院后综合评估其基本情况,由神经内科专家讲解脑卒中的病因、症状及注意事项等,邀请脑卒中康复患者介绍自身发病及康复过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易感性认知。②弱化内/外部回报,通过组织病友会、讲座等形式,纠正患者不按医嘱用药现象及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患者家属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③提高反应及自我效能,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可加重其心理负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反应效能及自我效能较低。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进行康复锻炼,增强其自我效能及反应效能。④降低反应代价,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向其详细介绍康复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置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4 观察指标 利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从疾病、用药、饮食、日常起居、情绪、人际等方面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分值越高则自我管理行为越好。利用FSS量表评价患者的疲劳度,得分升高则疲劳程度加重。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利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值越高则神经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观察组的疾病、用药、饮食、日常起居、情绪、人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项目 观察组(n=70) 对照组(n=70) t P疾病 24.51±2.30 21.18±2.26 8.640 <0.001用药 18.75±1.43 16.02±1.33 11.696 <0.001饮食 26.78±1.91 24.68±1.70 6.871 <0.001日常起居 24.88±1.20 22.07±1.56 11.945 <0.001情绪 14.65±1.87 13.09±1.92 4.869 <0.001人际 18.79±1.96 16.05±1.90 8.398 <0.001总分 131.25±6.07 113.25±5.94 17.732 <0.001
2.2 FSS、MBI、ESS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FSS、MBI、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的FSS评分均降低,MBI、E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F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FSS、MBI、E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的FSS、MBI、ESS评分比较分)
时间 组别 n FSS评分 MBI评分 ESS评分干预前 观察组 70 45.32±8.80 54.28±4.65 45.21±4.20对照组 70 44.96±8.50 53.22±4.27 44.39±5.16 t 0.246 1.404 1.031 P 0.806 0.162 0.304干预后 观察组 70 32.46±5.67 75.61±4.91 63.15±3.35对照组 70 39.54±7.41 63.80±3.22 55.26±3.45 t 6.348 16.828 13.727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临床的常见疾病。IS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IS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溶栓治疗及介入取栓为目前治疗IS的主要手段,然而即使得到治疗后,患者仍可残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障碍等症状。研究[4]表明,治疗过程配合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常规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差,并且护理服务多为被动护理,缺乏积极性,从而忽视了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等。保护动机理论是在信息源的作用下形成患者的自我认知,通过评估患者的应对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恢复锻炼,改善疾病转归[5]。国内研究[6]表明,将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用于肺癌患者,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增强患者对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齐倩倩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可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疲劳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其原因可能为保护动机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督促患者改变自身不良习惯,转变对疾病的不良认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BI、ESS评分均升高,F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提示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均改善,患者的疲劳感减轻。有研究[8]表明,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卒中后疲劳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易感性,加强家属、朋友等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利用健康行为促进自身的恢复,进而发挥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综上,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健康管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疲劳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