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模式新探索*
——以九江学院创业教育为案例
2023-01-18王万山
王万山
(九江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国内外大学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美国百森商学院推行的“注重创业知识,强化创业意识”的创业“素养培育”模式;哈佛大学的“注重创业基础能力培养,重视创业经验积累”的创业教育“强基”模式;斯坦福大学“重视创新导向,重视创业平台孵化”的“创新创业联动”模式等。与国外的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侧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整体素质,以第二课堂为重点来强化创业教育的素质培养效果,形成创业教育的“素质培育”模式;浙江大学采取精耕细作的创业教育风格,注意培植学生创业的优势与基础,避免盲目性,抓好成功率,形成“师傅带学徒式”的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把创新教育视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将创新的理念蕴育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以综合式创新教育为主导的“以创新带动创业”的培养模式。由于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国内每一所高校几乎都可以总结出一种自己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九江学院在全面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之一就是“全过程”融入培养模式。
1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的体系与内容
在各个教学和培养环节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国家教育部对各个高校在现阶段的要求。因此,“全过程”本身不是创新和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全过程”融入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哪些创业知识和能力。
九江学院自2010年起全面倡导与推广创业教育。学校创业领导小组在资料调研、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供给各个二级学院多个样板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允许他们“自由创新”。同时,要求各个二级学院在创业教育全过程“七融入”方面总结出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七融入”即:融入课程、融入师资培养、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实训实习实践、融入科研、融入创新创业竞赛、融入创业平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实践要求商学院(现分建为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全程参与实施和试验”。经过四年的实践、分析、改革和总结,九江学院归纳总结出带有学校明显烙印的“全过程”融入培养模式。其创业教育模式的总特征是:把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应用技术、训练孵化、创业实战、兴趣和需求等创业教育的相关要素全过程融入到各个专业教学环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九江学院的创业型人才全过程“七融入”培养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并产生了明显成效。
1.1融入课程
九江学院全面推广创业教育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夯实创业教育基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措施有两点:一是在综合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三门必修课。二是在综合教育的选修课程中,开设《创业学》《创业意识教育实训》《创意思维》《电子商务技术》《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企业法律制度与实务》和《知识产权法》等多门创业教育选修课程。
在此基础上,九江学院推动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①更新和拓展校友创业事迹展览厅,归纳总结出校友创业的“抱团创业”“集群创业”“无缝创业”“新式创业”等形式,出版校友创业典型事迹《创业故事会汇》,并把参观校友创业事迹展览厅和阅读校友创业事迹作为大学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②把校友创业事迹和案例写入专业课教材。例如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就把义乌校友在电子商务创业的部分案例写入教材中。③邀请创业知名校友开设“创业技能班”,专题讲授创业技能与创业实践案例。④引进《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多门智慧树和尔雅慕课,采用网络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组织教学。⑤积极转化自身的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慕课。
1.2融入师资培养
九江学院把创业导师培养融入专业师资培养设计中(见图1),以“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交流”方式建设好师资队伍,培养创业导师。一方面,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主管单位进行调研和挂职锻炼,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创业“双师型”目标转变。另一方面,推行创业导师“引进来”政策,努力引进具有较高学历、特别是博士及学科带头人等专职教师担任行业教师,指导实践与创业。同时,学校还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专职和兼职的创业导师。
图1 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此基础上,九江学院在创业师资培养上的改革与创新措施有:①建立教师服务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依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化职称评价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赣人社发〔2016〕23号)等文件精神,将创业教育业绩及研究成果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绩效考核。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进入学校科技园工作。2016年5月,学校制定《中共九江学院委员会九江学院关于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激励政策的意见(试行)》(九院党字〔2016〕14号),激励专业教师带着科研成果进入学校科技园转化和创业。③加强校内创业教育主讲教师培训。2016年6月,学校邀请了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人员对来自学校20个二级学院的 87名教师进行了双创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完成学习要求的教师获得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结业证书。各二级学院也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方位的创业师资培训。2016年7月,经济学院组织部分老师参加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研讨会。④从校内优秀创业教育教师中选聘创业教育实训、竞赛、转化、孵化等环节的创业导师。⑤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尤其是与学校联系紧密的企业管理者、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为校外创业导师。2016年4月,学校聘任了20名优秀企业家校友为学校第一批创业导师。
1.3融入第二课堂
创业需要环境、文化和氛围,需要学生的创业组织与活动。因此,九江学院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着力推动几个激发创业兴趣的活动:①在全校范围内成立校级创业协会和各个二级学院的创业协会分会,做到每个学院都有学生创业组织。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沙龙活动。学校组织开展“白鹿创客沙龙”“校友创业论坛”“企业家进校园讲述创业故事”等创业沙龙、讲座活动,各个二级学院也连续举办各具特色的创业沙龙活动。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在2010年成立创业教育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学校创建起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设有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展示、创业服务等功能分区,并为入选的创业项目团队配置了办公桌椅、会议桌、网络通讯、水电设施等基础办公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创业团队的需求。④加强课外创业培训。与九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免费给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们开展KAB等形式的创业培训。12年来,学校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超过了9000 人次。⑤每年结合创业教育,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增强同学们的设计、创业体验感。例如,文学院每年都举办“T恤设计大赛”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上,九江学院从以下方面推动创业第二课堂活动:①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上升到学校三大特色教育之一的高度。②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创业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学校制订《九江学院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沙龙、讲座等各类活动,可获得课外实践学分。同时,要求每位学生获得创业活动学分不得低于2个实践学分。③举办创业点子大赛。创业点子赛比“点子”和“创意”,只要学生突然获得创业灵感,便可把其写出来参赛。这种比赛优点是学生参与的门槛低,参与面广。“创业点子赛”每季度评审一次,有创业导师现场点评。④建设创业教育图书馆。九江学院重视图书馆在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中的作用,在图书馆设立起创业教育阅览室,并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起创业教育专栏,提供创业教育图书、视频、案例、教材、课程等创业教育资源。
1.4融入实训实习实践
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九江学院创业教育全面推行的开始阶段,因为创业训练的平台过少,学校要求各学院把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学习的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中,构建起“课堂—训练—基地”三点一线的创业训练模式,详见图2。
图2 基于“课堂—训练—基地”三点一线的创业训练模式
这一模式首先在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中试行,得到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后,这一模式较快得到校内各学院各专业的推广。九江学院还在校内建立起专门性的创业示范训练基地,方便学生训练创业技能。2011年,学校充分挖掘场地空间同时建设起校级和二级学院创业示范基地。利用校内外创业训练基地,九江学院积极申报和实施全国和江西省的“大学生创业引领项目”。
在此基础上,九江学院采取了下列的创业训练提升措施:①在专业实验室安装创业模拟仿真软件,组织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训练。②联合省内大学,实行网上模拟演练和现实沙盘演练。③与九江市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④与九江市多个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⑤与外地的校友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⑥与校友企业合作,建设网上创新创业训练营。
1.5融入创新创业竞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是各个高校促进创业教育的普遍经验。九江学院把其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九江学院的经验做法是:①顶层设计,激励院系师生以赛促创。学校对创新创业竞赛进行顶层设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出台了《九江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每年动态更新《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列表》,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创新创业竞赛参赛报名以及竞赛师生奖励。②搭建平台,保障双创融入学科竞赛。一是搭建指导教师平台。建立包括校外专家、知名校友、优秀队员、专业教师、行业精英组成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二是搭建竞赛实验平台。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开放对应的实验室使用,并聘请专业导师指导。三是搭建九江学院竞赛平台。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龙头,以赛促创、扩大创新创业参与面。四是搭建团队培育平台。成立与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各类协会,通过系列讲座、SYB、KAB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加入协会的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竞赛知识与技巧,选拔部分优秀会员参加双创竞赛,对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进行培育和孵化。五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学校通过激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开放各类创新实验室、创新平台等举措,提高对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条件保障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和双创团队。③以赛促学,发挥双创竞赛的育人功能。学校以“体现创新创业激励导向、展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作为学校双创竞赛开展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赛风,形成学生个人与竞赛团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育人生态。④以赛促教,教师积极投入双创教学改革。教师围绕创新创业竞赛展开教研项目申报、研究,引导学生参加课题辅助研究,提升竞赛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也是很好的促动。⑤打造二级学院“一赛一创”品牌活动。学校积极举办涉及多专业、参与面广的学科与技能竞赛,每年组织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网页设计大赛等30个大项、80个小项科技类竞赛。要求各二级学院形成自己的创业教育“一赛一创”品牌。⑥积极承办江西省创青春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1.6融入科研
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创新与创业互相促进的桥梁是科研。本着这一理念,九江学院创业教育确定了通过科研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人文社科学生:实践+科研→商业模式创新→创业;理工科学生:实践+科研→技术创新→创业。所以,在九江学院全面推行创业教育初期,学校的重点工作是想方设法推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的鼓励措施如下:①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鼓励各学院构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或是学生自主成功申报的各级创新创业项目。②团队攻关。组织学生形成专业领域的学术团队,如“真菌资源与利用”、“水生生物学”、“移动互联网团队”等,由团队的形式开展科研、创新和创业活动。③学位论文联动科研项目。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适当提前,鼓励更多的论文选题在学生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中产生。④把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创业竞赛的题材。
近年,九江学院持续推动科研培养创新:①构建“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拨出专项资金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获奖的学生、团队给予奖励。②将学生的创业点子转化成应用项目研究,并作为双创竞赛题材。③在与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中寻找商机,挖掘创新创业题材。④把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转入创业平台孵化,师生共同参与。⑤师生进驻校友企业,紧密合作开发新产品。⑥以科研创新项目作为创业技术支撑,与学校科研园项目开发联动。
1.7融入创业平台
学生的创业平台包括校内的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器、科技园等形式。学生的创业教育如果只有训练、实习,而没有孵化和实战,将错失真正的创业实践机会,“有开花而没结果”。九江学院重点推动了创业平台建设的几项工作:①从无到有创建起“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创业教育全面推行开始阶段,校园内并没有创业孵化平台,学校着手自我筹建,由学生处组织的一个“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免费提供场地给创业学习较积极的学生“实战练兵”,并派出指导教师指导。②联合政府和企业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九江学院与共青城市政府、濂溪区政府、九江团市委、九江市电子商务协会、九江本地企业和校友企业合作,创建本校学生实习和创业一体的创业基地。③推动项目孵化。对创业计划书比较成熟的团队,或是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学校帮助联系创业基地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高管给予一对一指导,表现突出的团队实行基地企业投入股权资金对接孵化。④组织热心校友在学校设立“创业基金”,筛选出好的创业项目,然后纳入校友企业创业基地孵化。
近年来,九江学院对如何加强创业孵化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得出的结论是:校园内真正要做到学生创业教育的训练-孵化一体化,必须在校园内建设有实战功能的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在校园内同时建设起三个创业训练孵化基地,分别是:由校团委牵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由电子商务学院(现并入管理学院)牵头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由科研处牵头的“省级大学科技园”。每个基地在功能上有一定能的分工,“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负责学生创业社团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团队培育、创业项目优选、个别优秀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主要负责学校有代表性、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对接义乌、杭州等地的校友回校开展的创业引领和孵化活动;“省级大学科技园”重点突出创业技能的实战性培养,推动孵化成熟的创业项目成立创业公司开展创业。每个创业孵化基地都制订了完整的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并且都与专业培养方案融合对接。
2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模式的内在逻辑
在九江学院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创业教育研究小组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结果的因素很多,重要的因素包括创业的文化、氛围、环境、知识、培训、讲座、团队、竞赛、训练、实践、孵化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素养,而并不是马上培养出创业的“老板”来,虽然会有小部分的同学在此过程中成功当上企业“老板”,但创业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是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创业教育的整体设计上,要求各学院的创业教育需要做到“七融入、全程化”,但每个融入环节都有其功能与分工。九江学院的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的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体系
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其创业兴趣、创业意识、创业知识,这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应着力培养,所以融入课程、融入师资培养和融入第二课堂是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平台”。创业型人才培养还需要培养其创业技能、创业所需的专业应用技术、创业实战前的实践训练,所以九江学院对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安排在大学二、三年级时来完成,途径是通过把创业教育融入实训实习实践、融入科研和融入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是加强训练、孵化和亲自参加创业实战。对于现实社会要求的创业综合素质,九江学院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完成,培养的场所更多转移到创业平台。“全过程”融入培养是个互相协助的体系,知识、能力、技能等的创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体系框架图只是简要的划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实践中,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并共同起作用,是一个培养协作的闭环系统。
3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的关键措施
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大大小小的企业老板,更关键和更重要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高校创业教育目标,推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高质量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
九江学院在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模式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要达到全过程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要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全过程管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创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总而概之,创业型人才全过程融入培养应注意以下关键措施:
3.1切实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植于大学教育事业之中。
早在20世纪初,国外高校就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的教育体系之中。例如,美国就是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学历教育的国家。美国是的创业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有意无意切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在美国,越是著名的大学越是重视创业教育。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开设有完备的创业指导中心,提供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培训。大学要真正做到全过程培养创业型人才,必须树立起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基本职能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专业培养方案和各项育人的计划中。
3.2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建设好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软硬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形成创业的内驱力,是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都以清高自居,“学而优则士”、读完大学“坐在办公室”,既是大学生们的追求,也是父母们的期待。由于创业的文化基因不浓,创业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既没有感性化的认识,也没有“天生”的激情。这需要学校多方位引导大学生在理解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全过程融入为创业培养载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其中,大学创业社团是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创业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发挥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开展创业活动的功能和作用。
3.3为大学生学习创业提供实训实践平台。
学校应在校园内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园区”等创业实训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多练手学习创业技能。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向平台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根据自己的项目开办创业公司或在校内经商试手,还可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创业模拟公司运作程序应符合企业真正的市场行为,为学生提供现实直观的训练基地。创业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必须进行创业能力和技能的拓展训练和学习。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和企业的咨询活动,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4积极改革和构建创业课程体系。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载体和手段。
因此,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在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的专业教育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加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要通过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大学生对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创业的艰辛等有所了解和准备,并从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创业素质的培养。
3.5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一支适合于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是联通产业、企业的实践性教育,因此,产教融合是创业教育的先手棋。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首先应有懂得创业的教师。目前,多数大学教师不仅没有创业意识,更没有创业的经历和经验。为此,学校应引进和培养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师,充实创业师资队伍。学校要加强与有创业经验的校友、企业家的联系,请他们为大学生们讲课,讲他们的创业经历、创业经验以及教训。学校也应定期举办创业对话交流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和实际创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他们创业提供直接的经验指导。